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梁啟超的天才之子――梁思永

梁思永, 著名考古學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其父為我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國學大師梁啟超。 梁思永一生致力於考古事業, 是中國近代考古學和近代考古教育開拓者之一, 是我國第一個受過西洋的近代考古學正式訓練的學者。

圖為梁思永

梁思永出生於澳門, 但其童年卻是在日本度過的, 這是因為其父梁啟超與康有為在清末時開展戊戌變法, 也稱“百日維新”但是時間不長, 改革就失敗了, 而後遭到清政府的通緝, 被迫流亡海外, 而戊戌變法就是學習的日本君主立憲制, 所以就近跑到日本, 在此期間梁思永度過了他的童年。 1911年, 辛亥革命爆發, 推翻了清朝的黑暗統治, 於是在1913年梁思永隨家人回國, 1915年考入清華留美班。 在清華期間, 梁思永學習勤奮, 成績優秀, 並與兄長梁思成積極參加文娛社會活動。 1923年自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畢業,

赴美國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

梁思永於1930年夏季在哈佛大學獲碩於學位後歸國, 此時梁啟超去世―年余, 梁思永舉目四望, 物是人非恍如隔世, 其傷感悲痛之情無以言表。 正在北平的李濟(考古學家)感念梁氏家族與自己的交誼主動把梁思永介紹給傅斯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從此, 梁思永正式加入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行列, 開始了後半生的考古學術歷程。 (注:梁啟超與李濟乃亦師亦友的莫逆之交)

而當梁思永入所不久, 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從來華考察的法國傳教士、古生物學家德日進神父處得到線索, 說中國東北中東鐵路一線, 有人發現黑龍江昂昂溪附近有個新石器時代遺址。 這個線索傳到蔡元培與傅斯年耳中(蔡元培:著名教育家, 北大校長, 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蔡傅二人立即意識到該遺址在歷史和現實政治中的重要意義。

蔡元培與傅斯年站在國家, 民族立場上, 立即決定搶在日本人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之前,

派梁思永前去實地調查發掘, 以地下出土歷史實物來書寫歷史, 借此塞住日本人邪妄的嘴巴消解其為進攻佔領中國而瘋狂叫囂的“滿蒙非支那領土”的謊言。 (當時日本人正以“滿蒙在歷史上非支那領土”一種妄說企圖向東北侵略)

1930年9月19日, 梁思永打點行裝離平向東北進發頂著正在黑龍江地區流行的鼠疫, 冒著時斷時續的戰火, 於28日與助手從容來到偏僻荒涼的昂昂溪五福遺址開始調查, 發掘。 此時該地天氣已特別寒冷, 梁思永到達昂昂溪, 巡視第一、二、三、四沙岡, 很快發現了古代遺址並與助手攜帶發掘工具進行田野考古發掘。 因地勢偏僻, 每次往返於鄉村駐地與遺址之間, 都必須脫掉鞋襪, 褲腳卷到大腿根部,

光腳踹著冰涼的積水而過。 繼9月30日在第三沙岡發掘一座墓葬後, 又在各沙岡開探坑, 尋找遺址和墓葬線索, 相繼在五福遺址水澱裡親自發掘了四處沙岡與一座墓穴, 發現了三百多件石、骨、陶器。 10月3日, 因突降大雪, 天寒地凍無法開工, 發掘工作只好暫停。

右四為梁思永

一年之後,即1932年10月,梁思永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本第1分冊,發表了長達4頁近7萬字,外加插圖、寫生達36版的大型考古發掘報告《昂昂溪史前遺址》從此,松嫩平原嫩江中下游沿岸廣泛分佈的以細小壓琢石器為主的原始文化類型,被稱作“昂昂溪文化,並在中國和世界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931年秋―1937年春,梁思永與李濟(考古學家)共同主持對安陽殷墟的發掘工作。而安陽殷墟的發掘自1928年開始,到1937年被迫結束,共進行了九年15次,出土有字甲骨498片,另有大量頭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器物出土。發掘規模之大,牽涉人員之多,收穫之豐,前所未有,在世界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這—創世紀的偉大成就,“在規模上與重要性上只有周口店的研究可以與之相比,但殷墟在中國歷史研究上的重要性是無匹的。”

當發掘人員于匆忙中將出土器物整理裝箱,風塵僕僕押運到南京欽大山北極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大廈,喘息未定,額頭的汗水尚未抹去,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了。

圖為梁思永指揮史語所人員發掘安陽殷墟大墓情形

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史語所由北平靜心齋遷至上海曹家渡、小方柳堂、南京的北極閣,後再遷湖南長沙城東邊聖經學校,不久由長沙撤退到昆明。梁思永暫代史語所所務,領著史語所同仁,帶著妻女顛沛流離。

在昆明的三年,史語所對大理地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加強了對古代南詔文化的研究。梁思永由於1932年患烈性肋膜炎落下病根,身體每況愈下,未能參加野外考古。但他並未停止工作,他夜以繼日整理候家莊的考古資料,草擬發掘報導。(關於梁思永的烈性肋膜炎補充:1932年,梁思永在安陽殷墟一次野外發掘時身患感冒,因田野發掘緊張,生活艱苦,梁思永來回奔波,不能稍離工地,病情未得到及時控制。直至高燒幾日,轉成病情嚴重的烈性肋膜炎,才急忙轉到北平協和醫院住院治療。由於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梁思永胸肋部開始大量化膿積水,協和醫生從他的胸腔內連續抽出了四瓶如同啤酒一樣顏色的積水。經加量用藥和多方設法救治,方穩住病情。當時梁思永的妻子李福曼已懷身孕,日夜守在丈夫病床前施以照顧。梁思永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病,直到1932年底才漸漸好轉,但未能完全康復,且在未來歲月中留下了一個潛在隱患。)

圖為梁思永一家在李莊,羅家院中留影

1940年冬因滇越線戰事吃緊,史語所被迫遷往四川宜賓李莊。旅途勞累造成身體巨大消耗,梁思永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病,被迫臥床休養。

整個抗戰期間,梁思永的主要學術成績是撰寫了《河南安陽候家莊西北岡殷墟墓地發掘報告》初稿和《西北岡器物研究記錄》。兩種著述都未能在他生前發表,後被史語所轉運到臺灣。

1948年,當選中研院首屆院士,與其兄梁思成(建築學家)同屬人文組。1950年8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梁思永不能從事田野考古,卻是有力的學術帶頭人。他籌畫著考古所的田野發掘,指導室內研究,制定計劃。

1950年9月,梁思永病重,經四個月休養病情減輕但仍頭痛失眠,心悸氣短。1954年2月23日再次入院檢查,但他的左肺完全失去生理功能,並有嚴重的心臟病,經醫治無效,於4月2日逝世,年僅50歲。

右四為梁思永

一年之後,即1932年10月,梁思永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本第1分冊,發表了長達4頁近7萬字,外加插圖、寫生達36版的大型考古發掘報告《昂昂溪史前遺址》從此,松嫩平原嫩江中下游沿岸廣泛分佈的以細小壓琢石器為主的原始文化類型,被稱作“昂昂溪文化,並在中國和世界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1931年秋―1937年春,梁思永與李濟(考古學家)共同主持對安陽殷墟的發掘工作。而安陽殷墟的發掘自1928年開始,到1937年被迫結束,共進行了九年15次,出土有字甲骨498片,另有大量頭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器物出土。發掘規模之大,牽涉人員之多,收穫之豐,前所未有,在世界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這—創世紀的偉大成就,“在規模上與重要性上只有周口店的研究可以與之相比,但殷墟在中國歷史研究上的重要性是無匹的。”

當發掘人員于匆忙中將出土器物整理裝箱,風塵僕僕押運到南京欽大山北極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大廈,喘息未定,額頭的汗水尚未抹去,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了。

圖為梁思永指揮史語所人員發掘安陽殷墟大墓情形

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史語所由北平靜心齋遷至上海曹家渡、小方柳堂、南京的北極閣,後再遷湖南長沙城東邊聖經學校,不久由長沙撤退到昆明。梁思永暫代史語所所務,領著史語所同仁,帶著妻女顛沛流離。

在昆明的三年,史語所對大理地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加強了對古代南詔文化的研究。梁思永由於1932年患烈性肋膜炎落下病根,身體每況愈下,未能參加野外考古。但他並未停止工作,他夜以繼日整理候家莊的考古資料,草擬發掘報導。(關於梁思永的烈性肋膜炎補充:1932年,梁思永在安陽殷墟一次野外發掘時身患感冒,因田野發掘緊張,生活艱苦,梁思永來回奔波,不能稍離工地,病情未得到及時控制。直至高燒幾日,轉成病情嚴重的烈性肋膜炎,才急忙轉到北平協和醫院住院治療。由於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梁思永胸肋部開始大量化膿積水,協和醫生從他的胸腔內連續抽出了四瓶如同啤酒一樣顏色的積水。經加量用藥和多方設法救治,方穩住病情。當時梁思永的妻子李福曼已懷身孕,日夜守在丈夫病床前施以照顧。梁思永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病,直到1932年底才漸漸好轉,但未能完全康復,且在未來歲月中留下了一個潛在隱患。)

圖為梁思永一家在李莊,羅家院中留影

1940年冬因滇越線戰事吃緊,史語所被迫遷往四川宜賓李莊。旅途勞累造成身體巨大消耗,梁思永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病,被迫臥床休養。

整個抗戰期間,梁思永的主要學術成績是撰寫了《河南安陽候家莊西北岡殷墟墓地發掘報告》初稿和《西北岡器物研究記錄》。兩種著述都未能在他生前發表,後被史語所轉運到臺灣。

1948年,當選中研院首屆院士,與其兄梁思成(建築學家)同屬人文組。1950年8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梁思永不能從事田野考古,卻是有力的學術帶頭人。他籌畫著考古所的田野發掘,指導室內研究,制定計劃。

1950年9月,梁思永病重,經四個月休養病情減輕但仍頭痛失眠,心悸氣短。1954年2月23日再次入院檢查,但他的左肺完全失去生理功能,並有嚴重的心臟病,經醫治無效,於4月2日逝世,年僅50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