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人“高考”也不易,現在的高考相當於古代的鄉試,你知道嗎

都說現在的學生不容易, 為了高考奪勝, 歷盡十年寒窗苦。

其實, 古人“高考”更不易, 簡直像西天取經一樣, 歷盡磨難。

但正是這些磨難, 才為那些脫穎而出的才子們積累了人生的閱歷財富!

如同現在的莘莘學子廢寢忘食備戰一樣, 古人對“高考”也是極為重視的, 因為它可以實現學子“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的人生願望。

古代的“高考”分為鄉試、會試、廷試三級, 即地方、中央、皇帝面試三級。

其中“鄉試”也即“舉人之試”是最為關鍵的, 全省的考生(須是通過科試的秀才)都要集中到省裡參加統一高考。

因此嚴格來說, “鄉試”才可算是古代的“全國普通高校統一考試”了。

第一關:閱讀關。 為了迎接“高考”, 古代的學子們要廢寢忘食“讀盡詩書一百擔”, 可謂“汗牛充棟”。 這些書籍包括:《論語》《孟子》《詩經》《禮記》《左傳》, 40多萬字都要精讀背熟。 此外還要看相當於原文幾倍數量的注釋, 還有其他非讀不可的經典、史書、文學書籍等。

第二關:資格關。 除了博覽群書, 考生還要取得高考資格。 這個過程, 完全可以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 在古代, 並非所有的考生都可以參加高考的, 以明清兩代為例, 選是通過童子試, 過了童子試成為秀才,

秀才再順利通過歲試、科試, 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通過科試的秀才被允許參加古代的“高考”——鄉試。 如果科試沒有通過, 則叫“落海”, 落海者尚有一次補考的機會, 稱為“考遺才”。 通過鄉試, 成為舉人, 便可以參加由禮部主持的會試了。 因為會試的考場設在京城, 故有“進京趕考”一說。

第三關:考場關。 古代“高考”的考場安全係數低, 考生人身安全無法保證。 實行封閉式考試, 考生進入考場後, 門就上鎖了, 考生不交卷之前甭想開鎖, 史書上稱之為“鎖院”。 考試期間, 考生在考場內發生什麼事, 包括生病、中毒甚至是考場著火了, 都不會開鎖的。 據史料記載, 明朝天順七年(西元1463年), 高考時貢院失火, 就活活燒死90多名考生。

另外, 考場內的環境也讓人提心吊膽。 考場既狹窄又不通風, 風險頻發。 考場內設有兩層木板, 考生白天以此為案答題, 晚上以此為榻睡覺。 鄉試一般在夏秋季節舉行, 天氣悶熱, 考生們在狹小的考場內不得出入, 經常會發生中暑暈倒、食物中毒、病死考場等現象, 更有甚者, 居然被溜進考場內的毒蛇所咬傷、咬死!

即便沒有這些不安全因素, 光是考場內的味道就夠考生受的了:古代的考場是單人單間, 稱之為“號舍”。 號舍空間較窄小, “廣不容席”, 考生根本沒有辦法躺下睡覺, 坐起來也十分難受;有的號舍十分破舊, 連風雨都擋不住, 一旦颳風下雨時就不能專心應試;坐落在廁所旁邊的號舍是最差的,考生整天被臭氣薰蒸,哪還有什麼好思路和靈感啊!

第四關:飲食關。古代“高考”實行伙食自備。古代的“高考”因朝代不同,考試時間也不等,有三天期的,有九天期的。考生在進入考場之前要帶足乾糧,湯湯水水的“流食”是不能帶的——天氣炎熱,放兩天就餿掉了,只能帶一些幹麵食。想想看,啃著硬饅頭去答題,古代的考生是夠慘的。

致讀者:如果您比較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轉發、點贊、收藏……點關注,更豐富,您的支援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一旦颳風下雨時就不能專心應試;坐落在廁所旁邊的號舍是最差的,考生整天被臭氣薰蒸,哪還有什麼好思路和靈感啊!

第四關:飲食關。古代“高考”實行伙食自備。古代的“高考”因朝代不同,考試時間也不等,有三天期的,有九天期的。考生在進入考場之前要帶足乾糧,湯湯水水的“流食”是不能帶的——天氣炎熱,放兩天就餿掉了,只能帶一些幹麵食。想想看,啃著硬饅頭去答題,古代的考生是夠慘的。

致讀者:如果您比較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轉發、點贊、收藏……點關注,更豐富,您的支援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