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監管嚴年的2017,為什麼平臺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互聯網金融行業從興起到發展走過了高速發展時期, 近幾年, 行業的監管政策驟然收緊, 行業面臨嚴格的監管洗禮後, 逐漸走向規範化、有序化發展方向。 平臺為了迎合監管政策, 不斷進行合規建設, 監管的嚴苛標準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帶來良好的市場環境, 同時也讓平臺的運營成本不斷增加。

平臺運營成本的增加主要是這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平臺獲客成本;二是平臺合規成本。 客戶的持續增長是各平臺業務增長的基礎, 但不斷增高的獲客成本很容易變成一個平臺的成本黑洞,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將成為平臺可持續經營的障礙。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負面消息的傳導效應, 互聯網紅利的消失, 以及監管和整治的不斷深入, 投資人的市場經驗日趨成熟, 投資舉措逐漸理性, 所以平臺的獲客難度成倍增加。

隨著監管的逐一落地, 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合規建設關係到平臺能否繼續經營,

故而在面對監管整改到來時, 各平臺將重心放在了合規上。 完成平臺限額、銀行存管、外部審計、ICP許可證、金融辦備案等專案對於各平臺來說無疑都需要付出高昂的運營成本。 對於實力強勁的平臺合規成本或許不算什麼, 但是對於中小平臺而言, 僅僅是銀行存管的一項花費就難以承受。

這也證明了越是正規的平臺, 其合規成本壓力就越大。 合規成本的提高, 互聯網金融平臺收益率也產生了嚴重影響。 隨著監管的持續進行,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綜合收益率仍會繼續下行。 既是監管之下收益率回歸理性的結果, 也是由於平臺的合規成本不斷提高所致。

小寶金融CEO謝天來表示:自互聯網金融行業被納入監管以來,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門檻逐步提高, 公司的建設成本及運營成本都非常高昂, 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需要有一定的資本實力。 從這方面來說, 互聯網金融行業門檻提高, 品質提高, 有利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