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伯溫謀略過人,也有失算的時候,只因他說錯了話

料事如神的劉伯溫是朱元璋的“張良”, 朱元璋對他是言聽計從, 以劉伯溫的才能遠勝當時的丞相李善長、胡惟庸等人, 朱元璋為何辭去了李善長的丞相之位後不讓劉伯溫擔任, 這其中有何玄機?

這要從朱元璋的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說起,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兩大派別, 一派是浙東派, 一派是淮西派。 淮西是朱元璋的老家, 淮西派就是最早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幫哥們, 以李善長為首, 胡惟庸和李善長是同鄉, 所以胡惟庸屬於淮西派。 這兩派在戰爭時期顧不上鬥, 但是當大明王朝建立之後, 外部沒有了鬥爭, 那麼內部的矛盾就逐漸上升了。

洪武元年, 朱元璋剛剛當上皇帝時到汴梁去督戰, 就把劉伯溫和李善長留在南京留守, 沒想到朱元璋剛走, 這兩人就互掐。 當時李善長府中的秘書李彬, 因為貪污腐敗的事情畏罪潛逃。 李善長這個人特別注重同鄉人的情義, 於是親自上門去找劉伯溫說情, 劉伯溫卻沒有買他的面子, 立刻上報太子, 太子下令將李彬給殺了。 當時正趕上大旱, 劉伯溫用李彬的人頭祭天祈雨, 但是人們渴望的雨遲遲沒有來。

洪武三年, 李善長因病回家休養, 由於李善長的權利越來越大, 朱元璋感到了危機, 就趁著李善長回家養病的時候, 趁機撤了他的丞相之位, 於是召見劉伯溫商量此事, 問劉伯溫換誰做丞相比較合適, 劉伯溫卻說李善長是丞相, 要換的話也得換上資歷或能力都比得上李善長的才行,

劉伯溫這話無非是想表達自己。

但是朱元璋卻裝糊塗, 試探著問了一句:“你覺得楊憲怎麼樣?”劉伯溫卻說:“楊憲雖有丞相之才, 卻沒有丞相之度量”, 朱元璋一聽楊憲是屬於浙東派的你都不支援, 於是又說:“那你覺得汪廣洋怎麼樣?”也被劉伯溫否定了, 朱元璋一想, 汪廣洋既不屬於浙東派也不屬於淮西派, 你都否定了, 難不成你想支持李善長的人, 於是又問:“你覺得胡惟庸怎麼樣?”劉伯溫一聽到胡惟庸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不僅否定還說胡惟庸能力更不行, 朱元璋聽完後說了一句:“我提到的這些人, 才能都不如先生啊”。

劉伯溫謀略過人聰明絕頂, 沒想到這個時候卻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他說:“臣疾惡太甚, 又不耐繁劇, 為之且孤上恩。 ”(出自《明史.劉基傳》意思是我這個人對壞人壞事特別的仇恨, 又對瑣事不耐煩, 擔任丞相恐怕會辜負皇上的恩情。 劉伯溫沒有聽出朱元璋的話外音, 而是急切的否定別人並且急切的表現自己, 朱元璋聽了劉伯溫的話並沒有做出回應, 劉伯溫因此也失去了信心,就說:“只要您是明君,天下之大何愁找不到有才之人,只是您提到的那三位真的不能勝任。”朱元璋聽到此話對劉伯溫徹底失望了,他不但撤了李善長,還讓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挨個都做了丞相。

朱元璋的意思是:我並沒有提起讓你當丞相,你就這麼急切的表現自己,證明你對別人的評價是不公正的。其實劉伯溫說完那句話,看到朱元璋沒有做出回應,就已經料到自己的仕途到頭了,於是沒過多久,就辭職回老家了,而且朱元璋並沒有挽留同意了他的辭職。

劉伯溫因此也失去了信心,就說:“只要您是明君,天下之大何愁找不到有才之人,只是您提到的那三位真的不能勝任。”朱元璋聽到此話對劉伯溫徹底失望了,他不但撤了李善長,還讓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挨個都做了丞相。

朱元璋的意思是:我並沒有提起讓你當丞相,你就這麼急切的表現自己,證明你對別人的評價是不公正的。其實劉伯溫說完那句話,看到朱元璋沒有做出回應,就已經料到自己的仕途到頭了,於是沒過多久,就辭職回老家了,而且朱元璋並沒有挽留同意了他的辭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