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00多年前,中國大地發生了一場奇災,老人都說幾百年難遇

大家都聽過女媧造人的故事, 據說天地開闢之初, 女媧覺得孤單, 於是就造了人, 並且賦予了他們勞作的雙手, 教會他們生存, 歷代繁衍。 可是, 卻沒有賦予他們躲避災禍的能力, 就拿中國來說, 從古至今出現不少的天災, 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 而旱災的出現, 讓人民苦不堪言, 也是旱災最令人心疼。

據資料記載, 從秦到清朝這段時間裡, 居然出現過一千多次的旱災, 也就是說, 平均下來, 每兩年就會出現一次旱災, 多麼可怕的數字啊!

在明朝的時候, 曾經出現過連續四年的乾旱, 這次旱災對國家的穩定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說這件事情成為明朝滅亡的導火索一點都不為過。

到了清朝, 也不能避免因為旱災帶來的影響。 就在清末年間的時候, 曾經有一次華北大旱, 這場災害來的猝不及防, 波及範圍很廣, 對不少的省市造成影響。 很多百姓都被活活餓死,

甚至被渴死。 於是引發了百姓的大逃亡, 這對於國家來說那是極其不利的, 但統治者也束手無策。

四年的大乾旱, 人民顆粒無收, 農田一片荒蕪, 現狀慘不忍睹, 哀嚎遍野, 許多村莊變得一片荒蕪。

這次災害被叫做“丁戊奇荒”, 原因是由於災難發生的年份1877年和1878年這兩年比較嚴重。 當然, 也可以叫做“晉豫大饑”, 畢竟此次災害河南山西兩省最為嚴重。 但不管叫做什麼, 都能夠看出這次災害有多恐怖。

那時候的大清朝, 剛剛經歷了一次大的變動。 在1875年, 光緒帝即位, 這時的光緒帝年僅四歲。 自從他登上寶座以後, 很多地區先後出現乾旱, 以北方最為顯著。 就連到了冬天, 雨水仍然不多。

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 旱情仍未減輕, 反而越發嚴重了, 主要災區以河南山西最為顯著。 不但是北方, 南方也遭受影響。 不少省區發生大乾旱, 糧食短缺, 水資源不足, 災區農業收成低迷, 越來越多的人吃不上飯。

這樣的大旱災, 使饑民到處都是。 《山東通志》稱該年全省“大旱、民饑”。 山西巡撫曾國荃在奏議中說災區“赤地千有餘裡,

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 百年奇災, 古所未見”。 有書上記載這次的大旱, 其中提到, 這次大旱使百姓的失去理智, 哄搶食物, 手足相殘。 據說, 有過境的人都失蹤了, 至於去了哪裡我們不得而知。 因為這樣的情況, 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出門, 不敢遠行, 這並非好的現象, 只會造成更大的悲劇。

兩年的大旱災已經使國家失去了向心力, 就在1877年的時候, 旱災居然又加重了, 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山西省最為嚴重。 這樣的大旱災有百年未見過了, 而由旱災所帶來的影響, 也是前所未有的, 土地一片荒蕪, 饑民橫屍百萬。 若是統治者尚存一絲善念, 都會為這樣的景象而感到心痛吧!

俗話說得好, 天災人禍。 遭受了天災的百姓們, 還是無法避免人禍, 沉重的賦稅更加令百姓們苦不堪言。 當時黑暗的統治, 官員們的暴力, 從未體恤過民情, 反而在百姓們最需要的時候進行殘酷的稅收。 可是在當時那種嚴峻的情況下, 連溫飽都無法滿足的百姓, 又怎麼能夠拿出多餘的錢來納稅呢?

對於糧食減產的問題,有人認為除了乾旱之外,還存在一些原因造成糧食收成不斷減少。比如說有人認為是因為種植鴉片的問題,當時的清政府允許百姓們大量種植鴉片,而鴉片給百姓們帶來的利潤是可觀的,越來越多的人民開始種,時間一久,糧食供應不足。各省的地方官員就開始搞封閉政策,不讓自己的糧食出省,這對本就存在的災情來說是極其不利的。除此之外,民間不斷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有人認為,這也是引起糧食減產的一個重大的原因。

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晚清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為出名。為了壓制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必須派兵,可是如何才能調動兵力?犒賞三軍,這是必要的。若要犒賞三軍,就必須從百姓身上撈點油水。這對農業的發展起阻礙的作用,大大破壞了農業的正常發展,再加上戰爭持續時間太長,就更不利了。

隨著旱情的發展,可食之物的罄盡,“人食人”的慘劇發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災區山西,到處都有人食人現象。吃人肉、賣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還有將老人或孩子活殺吃的……無情旱魔,把災區變成了人間地獄。

持續四年的大饑荒,不僅是對當朝統治者的考驗,也是對政權的一大衝擊。農民起義的出現,更讓當朝統治者腹背受敵。加上當時的社會並沒有什麼保障體系,受苦的還是百姓。但從根本來說,雖然在這場大饑荒之中,出現過很多次的民眾暴動,但卻沒有一場真正的農民起義。

在晚清時期,清政府落魄的時代,這看似簡單的一切,實則是一個奇跡。

對於糧食減產的問題,有人認為除了乾旱之外,還存在一些原因造成糧食收成不斷減少。比如說有人認為是因為種植鴉片的問題,當時的清政府允許百姓們大量種植鴉片,而鴉片給百姓們帶來的利潤是可觀的,越來越多的人民開始種,時間一久,糧食供應不足。各省的地方官員就開始搞封閉政策,不讓自己的糧食出省,這對本就存在的災情來說是極其不利的。除此之外,民間不斷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有人認為,這也是引起糧食減產的一個重大的原因。

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晚清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為出名。為了壓制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必須派兵,可是如何才能調動兵力?犒賞三軍,這是必要的。若要犒賞三軍,就必須從百姓身上撈點油水。這對農業的發展起阻礙的作用,大大破壞了農業的正常發展,再加上戰爭持續時間太長,就更不利了。

隨著旱情的發展,可食之物的罄盡,“人食人”的慘劇發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災區山西,到處都有人食人現象。吃人肉、賣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還有將老人或孩子活殺吃的……無情旱魔,把災區變成了人間地獄。

持續四年的大饑荒,不僅是對當朝統治者的考驗,也是對政權的一大衝擊。農民起義的出現,更讓當朝統治者腹背受敵。加上當時的社會並沒有什麼保障體系,受苦的還是百姓。但從根本來說,雖然在這場大饑荒之中,出現過很多次的民眾暴動,但卻沒有一場真正的農民起義。

在晚清時期,清政府落魄的時代,這看似簡單的一切,實則是一個奇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