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月21日世界兒歌日 哪些兒歌你還記得?

“小白兔, 白又白, 兩隻耳朵豎起來……”、“小老鼠, 上燈檯, 偷油吃, 下不來……”。 兒歌承載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朗朗上口的旋律陪伴了很多人童年生活。 現在的孩子, 伴隨他們成長的又是哪些童謠呢?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支兒歌。 “1、我們小時候兒歌就是一些老的, 黃鸝鳥啊, 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八月十五月兒圓啊, 爺爺喂我大月餅呀”。 2、像什麼《春天在哪裡》、《小燕子》這些小時候跳舞的時候的歌,

“小燕子, 穿花衣, 年年春天來這裡, 我問燕子你為啥來, 燕子說, 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

伴著兒歌的旋律, 童年情景總能重播在眼前。 現在孩子們知道哪些兒歌、童謠呢?“1、知道一些, 就是像音樂書上面有的。 詩歌像“春眠不覺曉”之類的,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語文課的時候有的時候會背。 2、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 3、讓我們體會到兒歌的那種美。 ”

採訪中, 低年級的孩子對兒歌、童謠還有些印象, 高年級的孩子則是對書本中的吟唱古詩詞印象深刻。 在南京教育書店的二樓教材輔導專櫃, 與滿眼的教輔書相比, 童謠、兒歌約占四分之一。 市民張女士正在翻看著幾本童謠, 她說寶寶八個月, 先來挑幾本有趣的書, 為寶寶學說話做好準備。

“因為她很小, 我就給她買了一個那種會唱歌的小兔子。 我發現現在小孩子唱的都是什麼鳥叔那種“歐巴GANGNAN STYLE”什麼的。 ”

市民錢女士的女兒上五年級, 她回憶說, 小時候也會給孩子教些兒歌, 不過, 都是她小時候的兒歌、童謠傳給了女兒。 “兒歌類的可能是在他小的時候, 應該所有的家長都是非常重視的, 所有的小孩兒都在哼唱這些兒歌, 但到入學了以後這些所有都淡化了, 家長也淡化了, 學校也淡化了, 現在朗朗上口的比較少一點, 好的兒歌還是比較少。 ”

對此, 南京五老村小學大隊輔導員章爽爽老師認為, 有些兒歌已經不適合當下的學生, 要讓孩子們對童謠感興趣, 急需創作一些具有時代的作品。 “部分兒歌已經不適合現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了。

我們希望或者是大作家, 或者是詩歌創作單位, 他們能不能創作一些新的符合現在社會實際的、符合孩子們語言、童趣, 創作一些童謠、歌謠來宣傳, 讓孩子能讀到一些更符合他們生活實際上的。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