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未來,藍牙耳機長什麼樣?你家的藍牙耳機有沒有太OUT?!

未來, 藍牙耳機長什麼樣?近兩年的專利申請已現端倪:它便攜又美觀, 也許你可脫離手機進行獨立通信, 也許NFC將應用于藍牙耳機, 也許你可以通過意念控制它, 也許……

藍牙耳機很多種, 你家的是一款?

1、你真的瞭解藍牙耳機嗎?

藍牙是一種低成本大容量的短距離無線通訊規範。 最早在1995年愛立信公司提出了“藍牙”的概念。 藍牙規範採用微波頻段工作, 傳輸速率每秒1M位元組, 最大傳輸距離10米, 通過增加發射功率可達到100米。 藍牙技術是全球開放的, 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全世界可以通過低成本的無形藍牙網連成一體。

目前藍牙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的就是在支援藍牙的手機通話設備上, 藍牙耳機是一種基於藍牙技術的一種小型設備, 只需要把這種輕巧的設備藏在耳機邊而不需要直接使用通訊設備(手機、電腦等)就可以實現自由通話。 藍牙耳機就是將藍牙技術應用在免持耳機上, 讓使用者可以免除惱人電線的牽絆, 自在地以各種方式輕鬆通話。 自從藍牙耳機問世以來, 一直是行動商務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

2、藍牙耳機的三個主要類型

藍牙耳機根據佩戴的方式可以大致分為單聲道類型和身歷聲類型, 以及最新的真無線類型。

1) 單聲道

單聲道的藍牙耳機多為無線小巧樣式, 其可以直接佩戴在單耳上來實現音訊的傳輸,

主要功能便是接聽和掛斷通話之用, 可進行控制音量調節, 單耳式藍牙耳機部分機型還擁有雙待、雙麥、麗音(也可稱為降噪, 可實現更優質的通話環境)等技術。 其中較為常見的單聲道藍牙耳機也即上圖中的耳塞式的藍牙耳機和耳掛式的藍牙耳機。

2) 身歷聲

身歷聲藍牙耳機是也就是雙聲道的藍牙耳機, 其一般需要左右耳上都佩戴耳機來實現音訊的傳輸。 身歷聲藍牙耳機根據佩戴在身體部位可以分為頭戴式藍牙耳機、耳掛式藍牙耳機、耳塞式藍牙耳機和腦後式藍牙耳機。 同時, 部分身歷聲藍牙耳機還具備液晶顯示幕, 不僅可方便的看到來電號碼, 還具備顯示歌名歌詞等功能。

3) 真無線

真無線藍牙耳機與傳統藍牙耳機最大的區別在於採用了Multiplexlink多點無線互聯技術。 作為一款全新概念的無線藍牙耳機, 實現了左右耳之間的無線連接。 該類耳機外部完全摒棄了線材連接的方式, 且左右耳塞都能單獨工作, 免提通話盡在掌握。 需要變身雙聲道身歷聲時, 開啟另外一隻耳塞, 靠近即可自動組成雙聲道身歷聲模式, 分享音樂時不會被線材牽絆, 使用起來也更加便捷。

領軍者:歌爾及成都騰悅

藍牙耳機這一發明創造的發展經歷了由稚嫩到成熟的演變, 從最初主要注重其結構的便攜、可穿戴性及藍牙功能的使用, 到追求音質效果、充電等細節方面, 上升到注重外在的美觀性。 本章主要對近十年藍牙耳機發明創造申請的趨勢進行重點分析。

1、藍牙耳機的春天:2013年

此次專利檢索通過智慧芽全球專利資料庫(DWPI), 就近十年藍牙耳機專利的申請情況在中國區域內進行檢索, 得出每年申請量的變化趨勢圖, 詳情如下。

由上圖表1可以看出, 藍牙耳機專利的申請量從2007年至2016年整體上呈現持續穩定上升趨勢。

從2007年至2012年, 專利申請量發展緩慢, 這一階段還處於藍牙耳機的研究初期, 並且藍牙耳機的流行度還不夠, 從2013年至今, 隨著藍牙耳機的使用人群的增加, 藍牙耳機的研究也相應的進步飛速, 並在2015年達到一個區段的峰值, 其專利申請量高達1821件, 產品技術已經進入了蓬勃發展期。

相較發明專利申請量的增長情況, 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增長更為明顯, 其中申請量增長最為突出的是外觀設計, 初始時, 由於藍牙耳機的結構和功能的相對不完善, 各個申請人在結構、音質和續航能力上進行研究改進, 也即圖表中發明和實用新型的申請量高於外觀申請量的原因。 從2013年開始, 由於藍牙耳機的流行,使用者對形狀美觀要求越來越多,申請人對其結構和外觀的佈局量增長尤為明顯,而發明申請的量相對而言增長較為緩慢。這一變化趨勢說明人們對藍牙耳機的關注從技術方面的改進轉移到外觀上,以此迎合廣大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2、藍牙耳機研發的領軍者:歌爾以及成都騰悅

近十年內藍牙耳機在國內專利申請量為6631件,其中企業類合計申請2986件,約占總數的45%,個人類合計申請3645件,約占總數的55%。名為石奇磊的個人共申請相關專利55件,專利數量超出一般企業規模。企業中,歌爾和成都騰悅分別以151件和69件的數量排名第一及第二。

歌爾系列公司:聚焦藍牙耳機的便攜性改進

通過智慧牙資料庫檢索可知,青島歌爾聲學科技有限公司、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濰坊歌爾電子有限公司、歌爾科技有限公司及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十年均申請了藍牙耳機專利,其中數青島歌爾申請的專利量最為突出,故本節主要圍繞青島歌爾所申請的藍牙耳機專利情況展開分析。

1、青島歌爾近十年藍牙耳機專利申請趨勢

青島歌爾近十年藍牙耳機專利申請趨勢

據圖表5可知,青島歌爾從2012年才開始投入對藍牙耳機的研究,2012年至2013年處於研究初級,2014年至2015年加大了對藍牙耳機的研究力度,申請量明顯上升。其中由於前一年外觀的申請量較大,2013年和2016年青島歌爾減少了對外觀方面改進。

2、青島歌爾藍牙耳機專利佈局分析

在上述資料的基礎上,針對青島歌爾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篩選分類,發現其主要針對藍牙耳機的便攜性結構和藍牙耳機通訊技術方面進行了較多的佈局。

上述專利對於便攜性的佈局主要體現在便於收納、便於佩戴和便於充電續航等方面。尤其是在便於收納或者佩戴的同時,還可以兼顧藍牙耳機的其他功能,比如充電續航能力、造型結構更加的新穎性等。

如CN204291314U通過將儲能模組、無線充電還有彈性拆裝結構配合來共同實現便攜收納的同時對藍牙耳機進行充電,從而保證藍牙耳機的便攜性和續航功能

如CN204598260U和CN204707118U將藍牙耳機結構與掛繩結構配合,使得藍牙耳機可以收納於手腕上以實現便攜。

如CN204291314U、CN204291320U和CN106028192A將藍牙耳機與掛頸帶配合實現藍牙耳機的便攜,並且在這種結構中同時可以增加充電的裝置。

運動型的藍牙耳機、商務型的藍牙耳機,由於需求不一樣,是否能夠實現互換的問題,上述專利中沒有提及,這個方向是否可以進行一些新的佈局,值得思考。

藍牙耳機除了便攜性有要求外,還有音質效果的需求,這些主要是通過內部結構的優化來實施,如密閉性,減少雜音污染或優化喇叭結構和改進入耳結構等等。外觀形狀的需求和電池結構容量和續航的需求等等都是可以進行研發改進的方向。

成都騰悅:NFC結合腦電波應用至藍牙耳機

成都騰悅公司略顯神秘,網上基本查不到相關介紹。據天眼查資訊顯示,成都騰悅成立於2014年,註冊資本僅3萬元。經檢索發現,成都騰悅申請藍牙耳機專利共71件,其在2015年大力投入藍牙耳機研究,一年內申請了69件專利。成都騰悅主要圍繞將NFC結合腦電波應用到藍牙耳機上,並採用腦電波對資訊進行感應以及在藍牙耳機上設計觸控裝置以方便操作這些方面的進行技術改進,使藍牙耳機在使用中更為便捷。

圖表7中NFC及腦電波技術應用到藍牙耳機上的專利申請,其核心方案為“CN105049971A、CN204633993U一種基於NFC的腦電波感應藍牙耳機”,主要是通過藍牙耳機檢測腦電波的發出信號來進行控制的一種新型的控制方式,也即意念控制,它通過在耳機本體裝入腦電波感應器以及NFC模組,將NFC模組用於控制藍牙模組來實現自動配對、通訊的藍牙控制電路與藍牙模組連接,並利用NFC模組收發天線與目標終端連接,以此來達到通過腦電波來控制目標終端來進行相應動作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系列信號採集模組,信號放大模組和資料轉換模組來配合實施。如下圖;

針對上述核心方案,將腦電波感應器和濾波放大單元的選擇性增加即可完成新的方案“CN104918159A、CN204633999U一種基於NFC的多路檢測腦電波藍牙耳機”的延伸。

針對上述核心方案,將腦電波感應器和濾波放大單元的選擇性增加,同時在主體上滿足便攜性即延伸出“CN104902372A、CN204633994U一種基於NFC的可擕式腦電波感應藍牙耳機”,在便攜的基礎上在程式元件上增設加強靈敏度的模組即延伸出“CN204633996U一種基於NFC的可擕式高靈敏度腦電波感應藍牙耳機”。

針對上述核心方案,並將腦電波具體到“腦電β波信號”而延伸出“WO2016192455A1一種基於NFC的腦電β波信號感應藍牙耳機”。

圖表9列出了成都騰悅將觸控技術、便攜性和腦波控制方式結合應用到藍牙耳機上的專利,其核心專利是“CN104918161A一種觸控便攜頭戴式腦電波感應的藍牙耳機”,通過觸控裝置,使用者可選擇使用或停止使用腦電波控制目標終端進行相應的動作,操控方式更加的多樣化。

以上專利公開了藍牙耳機,主要是通過腦電波感應器、信號放大模組和資料轉換結構,以及資料處理晶片實現腦電波的控制,然後結合藍牙耳機本體上的觸控裝置從而實現更多方式控制,該觸控裝置的設置主要是對腦電波控制方式進行一個輔助,防止一種控制方式失效後藍牙耳機無法控制。

針對上述核心專利該公司對這種控制的方式進行了多個專利的佈局,如對腦電波感應器的位置和靈敏度進行優化,對觸控裝置進行靈敏度的優化和對可擕式的方式進行優化等等。

與新技術結合,藍牙耳機研發空間巨大

隨著藍牙耳機的流行,藍牙耳機的發展也越來越快,藍牙耳機專利申請量從2013年開始飛速增長,專利技術在目前已經處於較為成熟的應用階段。在不斷的開發研究中,專利技術得以不斷改進,它從剛開始的僅僅實現了使用上的便攜性和外觀美感方向,逐步向用戶可脫離手機進行獨立通信方向延伸,以及最新的研究方向將NFC應用于藍牙耳機上,使用腦電波及觸控裝置進行操控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藍牙耳機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例如:我們在運動時可以毫無羈絆,在開車時可以解放雙手,控制方式更加的新穎等等。因此可以推測這一發明創造在未來仍會具有良好的商業價值。

通過上述的兩個企業的專利的簡單分析說明,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傳統的藍牙耳機進行改進的空間已經不是很大,其更多的是通過一些簡單的結構改進來實現便攜和續航,以及通訊的便捷性;但是在與新技術的結合方面,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可以將藍牙技術與智慧產線進行結合、或者藍牙技術與VR、無人機或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相結合,進行新興行業上的提前擴展等。

作者:深圳中一聯合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專利工程師 徐飛

指導老師:深圳中一聯合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國際事業部總監,資深專利代理人 官建紅

原創聲明:本文為深圳中一聯合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業人員的原創分析文章。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並附上出處與作者資訊。

由於藍牙耳機的流行,使用者對形狀美觀要求越來越多,申請人對其結構和外觀的佈局量增長尤為明顯,而發明申請的量相對而言增長較為緩慢。這一變化趨勢說明人們對藍牙耳機的關注從技術方面的改進轉移到外觀上,以此迎合廣大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2、藍牙耳機研發的領軍者:歌爾以及成都騰悅

近十年內藍牙耳機在國內專利申請量為6631件,其中企業類合計申請2986件,約占總數的45%,個人類合計申請3645件,約占總數的55%。名為石奇磊的個人共申請相關專利55件,專利數量超出一般企業規模。企業中,歌爾和成都騰悅分別以151件和69件的數量排名第一及第二。

歌爾系列公司:聚焦藍牙耳機的便攜性改進

通過智慧牙資料庫檢索可知,青島歌爾聲學科技有限公司、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濰坊歌爾電子有限公司、歌爾科技有限公司及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十年均申請了藍牙耳機專利,其中數青島歌爾申請的專利量最為突出,故本節主要圍繞青島歌爾所申請的藍牙耳機專利情況展開分析。

1、青島歌爾近十年藍牙耳機專利申請趨勢

青島歌爾近十年藍牙耳機專利申請趨勢

據圖表5可知,青島歌爾從2012年才開始投入對藍牙耳機的研究,2012年至2013年處於研究初級,2014年至2015年加大了對藍牙耳機的研究力度,申請量明顯上升。其中由於前一年外觀的申請量較大,2013年和2016年青島歌爾減少了對外觀方面改進。

2、青島歌爾藍牙耳機專利佈局分析

在上述資料的基礎上,針對青島歌爾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篩選分類,發現其主要針對藍牙耳機的便攜性結構和藍牙耳機通訊技術方面進行了較多的佈局。

上述專利對於便攜性的佈局主要體現在便於收納、便於佩戴和便於充電續航等方面。尤其是在便於收納或者佩戴的同時,還可以兼顧藍牙耳機的其他功能,比如充電續航能力、造型結構更加的新穎性等。

如CN204291314U通過將儲能模組、無線充電還有彈性拆裝結構配合來共同實現便攜收納的同時對藍牙耳機進行充電,從而保證藍牙耳機的便攜性和續航功能

如CN204598260U和CN204707118U將藍牙耳機結構與掛繩結構配合,使得藍牙耳機可以收納於手腕上以實現便攜。

如CN204291314U、CN204291320U和CN106028192A將藍牙耳機與掛頸帶配合實現藍牙耳機的便攜,並且在這種結構中同時可以增加充電的裝置。

運動型的藍牙耳機、商務型的藍牙耳機,由於需求不一樣,是否能夠實現互換的問題,上述專利中沒有提及,這個方向是否可以進行一些新的佈局,值得思考。

藍牙耳機除了便攜性有要求外,還有音質效果的需求,這些主要是通過內部結構的優化來實施,如密閉性,減少雜音污染或優化喇叭結構和改進入耳結構等等。外觀形狀的需求和電池結構容量和續航的需求等等都是可以進行研發改進的方向。

成都騰悅:NFC結合腦電波應用至藍牙耳機

成都騰悅公司略顯神秘,網上基本查不到相關介紹。據天眼查資訊顯示,成都騰悅成立於2014年,註冊資本僅3萬元。經檢索發現,成都騰悅申請藍牙耳機專利共71件,其在2015年大力投入藍牙耳機研究,一年內申請了69件專利。成都騰悅主要圍繞將NFC結合腦電波應用到藍牙耳機上,並採用腦電波對資訊進行感應以及在藍牙耳機上設計觸控裝置以方便操作這些方面的進行技術改進,使藍牙耳機在使用中更為便捷。

圖表7中NFC及腦電波技術應用到藍牙耳機上的專利申請,其核心方案為“CN105049971A、CN204633993U一種基於NFC的腦電波感應藍牙耳機”,主要是通過藍牙耳機檢測腦電波的發出信號來進行控制的一種新型的控制方式,也即意念控制,它通過在耳機本體裝入腦電波感應器以及NFC模組,將NFC模組用於控制藍牙模組來實現自動配對、通訊的藍牙控制電路與藍牙模組連接,並利用NFC模組收發天線與目標終端連接,以此來達到通過腦電波來控制目標終端來進行相應動作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系列信號採集模組,信號放大模組和資料轉換模組來配合實施。如下圖;

針對上述核心方案,將腦電波感應器和濾波放大單元的選擇性增加即可完成新的方案“CN104918159A、CN204633999U一種基於NFC的多路檢測腦電波藍牙耳機”的延伸。

針對上述核心方案,將腦電波感應器和濾波放大單元的選擇性增加,同時在主體上滿足便攜性即延伸出“CN104902372A、CN204633994U一種基於NFC的可擕式腦電波感應藍牙耳機”,在便攜的基礎上在程式元件上增設加強靈敏度的模組即延伸出“CN204633996U一種基於NFC的可擕式高靈敏度腦電波感應藍牙耳機”。

針對上述核心方案,並將腦電波具體到“腦電β波信號”而延伸出“WO2016192455A1一種基於NFC的腦電β波信號感應藍牙耳機”。

圖表9列出了成都騰悅將觸控技術、便攜性和腦波控制方式結合應用到藍牙耳機上的專利,其核心專利是“CN104918161A一種觸控便攜頭戴式腦電波感應的藍牙耳機”,通過觸控裝置,使用者可選擇使用或停止使用腦電波控制目標終端進行相應的動作,操控方式更加的多樣化。

以上專利公開了藍牙耳機,主要是通過腦電波感應器、信號放大模組和資料轉換結構,以及資料處理晶片實現腦電波的控制,然後結合藍牙耳機本體上的觸控裝置從而實現更多方式控制,該觸控裝置的設置主要是對腦電波控制方式進行一個輔助,防止一種控制方式失效後藍牙耳機無法控制。

針對上述核心專利該公司對這種控制的方式進行了多個專利的佈局,如對腦電波感應器的位置和靈敏度進行優化,對觸控裝置進行靈敏度的優化和對可擕式的方式進行優化等等。

與新技術結合,藍牙耳機研發空間巨大

隨著藍牙耳機的流行,藍牙耳機的發展也越來越快,藍牙耳機專利申請量從2013年開始飛速增長,專利技術在目前已經處於較為成熟的應用階段。在不斷的開發研究中,專利技術得以不斷改進,它從剛開始的僅僅實現了使用上的便攜性和外觀美感方向,逐步向用戶可脫離手機進行獨立通信方向延伸,以及最新的研究方向將NFC應用于藍牙耳機上,使用腦電波及觸控裝置進行操控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藍牙耳機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例如:我們在運動時可以毫無羈絆,在開車時可以解放雙手,控制方式更加的新穎等等。因此可以推測這一發明創造在未來仍會具有良好的商業價值。

通過上述的兩個企業的專利的簡單分析說明,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傳統的藍牙耳機進行改進的空間已經不是很大,其更多的是通過一些簡單的結構改進來實現便攜和續航,以及通訊的便捷性;但是在與新技術的結合方面,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可以將藍牙技術與智慧產線進行結合、或者藍牙技術與VR、無人機或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相結合,進行新興行業上的提前擴展等。

作者:深圳中一聯合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專利工程師 徐飛

指導老師:深圳中一聯合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國際事業部總監,資深專利代理人 官建紅

原創聲明:本文為深圳中一聯合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專業人員的原創分析文章。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並附上出處與作者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