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禧死後,清朝的王公們為啥沒能除掉袁世凱?因為有此人拆臺

清末“百日維新”中袁世凱向慈禧告密, 直接導致光緒被囚禁瀛台, 六君子血灑菜市口的悲慘結果。 袁世凱是漢人, 不僅手握兵權, 還出賣過皇帝, 清朝的一大批王公們每想到這無不咬牙切齒。 話說慈禧死後主政的是溥儀的生父, 攝政王載灃, 身為光緒親弟的他當然也有一萬個理由想殺袁世凱而後快, 但為什麼始終沒能將其除掉呢?

袁世凱

據溥儀《我的前半生》中說, 載灃的智囊團很快就提出要效仿祖宗康熙帝擒鼇拜的典故。 那就是某天把袁世凱召來喝茶, 再假裝賜他一個只有三條好腿的椅子, 等心寬體胖的袁世凱撲通往地上一摔, 順勢就以“君前失禮”處死;王公們連“尚方寶劍”都找好了, 就用小恭親王溥偉家御賜祖傳的那把白虹刀。 但誰曾想這麼“周密”的謀劃很快就被一人否決了, 是誰連大權獨攬的攝政王都敢叫板呢?

擒鼇拜

此人便是清朝首任內閣的總理大臣, 慶親王奕劻。 這個老頭其實也不算是近支, 而是乾隆的曾孫, 靠著效忠慈禧而一步步當到了“鐵帽子王”, 鎮壓義和團的是他, 和李鴻章一起去簽《辛丑合約》的也是他。 這樣一個“老油條”, 只要一鬧辭職, 才能平平又沒有魄力的載灃就要慌了手腳。

影視劇中的奕劻

其實, 愛財如命的奕劻早在戊戌變法之後就被“一條船”上的袁世凱籠絡了。 遭清廷罷官以後, 袁世凱便裝模作樣地息影於水邊垂釣, 表面上不談政治, 其實常與“軍師”徐世昌等舊部密謀時局, 暗中部署 ;這也是為什麼辛亥革命的槍聲一響,

袁世凱就有足夠的籌碼敢和清朝討價還價了。

辛亥革命

不管晚清的政局如何錯綜複雜, 武昌起義的告急文書都像雪片一樣飛來。 最終在奕劻等人的慫恿下, 袁世凱, 這個小站練過兵, 北洋掌過權, 坐過大總統, 當過洪憲帝的近代史上傳奇人物又出山了。

然而不久後極力推動清朝退位的也是這“鐵帽子王”奕劻, 以至於其死後溥儀都恨不得給他上個“謬、醜、幽、厲”的諡號。 看來在腐朽的大清亡之前, 清朝的這些王公們早就已經敗絮其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