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萬玉夫婦:含辛茹苦養大“4個兒子”

王萬玉照顧癱瘓在床的小侄兒

大嫂、大哥走了, 留下兩個兒子, 夫婦倆把孩子接過來, 家裡一共就有了“4個兒子”。 顧不上家庭的貧困,

他們說, “只要還有一口氣, 就要把他們養大!”。

為了撫養孩子, 他們放棄了外出做生意;為了供孩子們上學, 丈夫到建築工地打工, 妻子一個人種7個人的地……他們就是正興鎮大面坡村的一對樸實厚道的農民夫婦——王萬玉和陳禮林。

哥嫂相繼去世

夫婦倆多了兩個“兒子”

1967年, 王萬玉嫁給陳禮林的第三年, 嫂嫂不幸患病去世;三年以後, 哥哥也意外受傷去世, 他們留下了兩個兒子, 大的8歲, 小的才3歲。

沒有了父母, 兩個娃吃啥、喝啥、用啥?當時王萬玉自己的大兒子才剛學會走路, 陳禮林在礦上打工, 她在家務農, 日子過得緊巴巴。

“如果我們不把他們接過來, 難道能忍心看他們自生自滅?”王萬玉和陳禮林毫不猶豫地把兩個孩子接到自己家中撫養。

“當時真的太窮太苦, 哥哥過世, 我們是把自家的門拆了, 給他做棺材!”回憶起往日的貧窮和酸楚, 王萬玉忍不住抹著眼淚。

但是不管窮到什麼地步, 苦到什麼程度, 他們都絕不會餓著孩子, 委屈著孩子。

“把他們倆都當做自己的兒子看待, 他們失去了父母, 我們就是他們的父母!”那些日子, 王萬玉和陳禮林每天起早貪黑。 丈夫一天走幾十裡路給人做活, 她從早忙到黑, 既要做家務, 照顧幾個兒子, 還要種莊稼、種菜去賣, 補貼家用。

不久後, 王萬玉和陳禮林的小兒子出世, 他們家庭的負擔更重了。

夫婦倆撐起一片天

養4個孩子成人

1975年-1980年, 陳禮林曾外出做過生意, 賣皮鞋和打米泡。 本來生意還算順風順水, 但是妻子王萬玉的一句話,

就把他喚了回來。 “我一個人在家帶4個孩子, 忙不過來, 你回家來幫忙!”

就這樣, 陳禮林回到了璧山。 那時, 4個孩子都正是上學的年紀, 務農的收入根本不夠家庭的開支。 陳禮林就想到了到工地上打工, 儘管當時覺得一個生意人做苦力不體面, 但是為了孩子, 他願意!

陳禮林很能吃苦而且“拼命”, 提灰桶、搬磚、刷牆、紮鋼筋, 工地上的活, 苦的累的, 他都搶著做, 經常是一個人做幾個人的活!為了補貼家用, 王萬玉也沒日沒夜地在田裡勞作, 生產隊給他們家分了7個人的地(約7畝), 她就帶著幾個孩子硬是把地種滿了莊稼和蔬菜, 最累的時候, 她曾坐在田坎邊上就睡著了!

“他們能讀到哪裡, 我們就供到哪裡!”王萬玉和陳禮林在孩子讀書的事情上從不“節約”,

沒有一個孩子是因為沒有學費而輟學。

一晃, 又過了幾年。 陳禮林終於積勞成疾, 得了肺癌;王萬玉再也做不動這麼多田土, 但他們卻從未在孩子們面前喊過累。

而這時, 孩子們也都漸漸長大, 成家立業。

“大兒子現在做農機手, 農忙時幫人打工;二兒子在重慶大學城, 有了自己的家庭;大侄兒在建築工地打零工, 勉強維持生計;小侄兒因意外癱瘓了, 我們會一直照顧他, 直到累不動了為止……”說到如今4個兒子的境況, 王萬玉和陳禮林有些心酸, 卻又有些自豪。 儘管兒子們都沒有“大作為發大財”, 但是至少他們都已經長大成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