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本是中國建築工程學鼻祖,卻為何落得千古駡名!

北宋哲宗元祐年間, 一位被貶謫在潤州(現在的江蘇鎮江)的退休官員, 建了一座園林, 並在這座園林中完成了一部不朽的歷史巨著。 這座園林名叫“夢溪園”, 這部鴻篇巨著就是《夢溪筆談》, 而這位退休官員則是北宋中後期的政治家、科學家沈括。

(沈括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位官員在為宋真宗修建宮殿時, 面對取土建房、運輸材料、垃圾處理這三大困擾施工人員的難題, 僅僅做了一項工作就使之迎刃而解, 既節省了民力, 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堪稱是中國建築工程學鼻祖。

可令人費解的是, 沈括雖然高度評價了這位官員的工作能力, 但還是在《夢溪筆談》的序言中埋下了伏筆:“不系人之厲害者”, 就是說他寫這部書只是就事論事, 不想牽扯到複雜的人事鬥爭當中。

究竟是哪位官員能夠得到沈括的高度認可而又諱莫如深呢?這個人就是北宋年間爭議極大,

擁有“能臣幹吏”“一代權奸”雙重身份的帝國宰相——丁謂。

聰明絕頂, 能臣幹吏人稱頌

丁謂, 字公言, 蘇州府長洲縣人氏。 後來, 因為被封為晉國公, 因此也被尊稱為丁晉公。 丁謂在宋真宗在位期間, 先後二次以參知政事(副宰相)或平章政事(正宰相)身份入主政事堂達七年之久, 一度權傾朝野。

(丁謂既是能臣幹吏也是一代權奸)

丁謂年輕的時候就盛有賢名。 《宋史》記載:“(丁謂)書過目輒不忘。 ”一篇上千字的文章, 丁謂看一遍就能背誦。 宋朝著名的文學家王禹偁在讀過青年丁謂的文章後, 稱讚丁謂“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 二百年始有此作”, 並斷言丁謂乃是“今日之巨儒”。

宋太宗時期的名臣竇偁曾與丁謂的父親丁顥在同一個地方當官, 見到年輕的丁謂之後, 很欣賞他的才氣, 稱讚丁謂“此兒將來必定做大官。 ”並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丁謂。

丁謂走上仕途之後, 也是政績頗佳, 每到一處都能興修水利、保境安民。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

丁謂其人有勇有謀, 據《宋史》記載, 在宋太宗淳化年間, 初出茅廬的丁謂曾經兵不血刃地安撫了西南地區的一場叛亂, 從而進入宋太宗、宋真宗父子的視線。 史載:

“初, 王均叛, 朝廷調施、黔、高、溪州蠻子弟以捍賊, 既而反為寇。 謂至, 召其種酋開諭之, 且言有詔赦不殺。 酋感泣, 願世奉貢。 乃作誓刻石柱, 立境上。 ”當時, 現在重慶東部巫峽地區的少數民族叛亂, 宋朝朝廷組織西南地區的蠻族武裝前去鎮壓, 結果這些蠻兵竟然與叛軍沆瀣一氣, 反而助長了叛亂者的氣焰。

這時, 剛進入官場不久的丁謂還保留著一身的正氣, 輕身犯險到叛軍的地盤上, 逐一與那些蠻族首領談心。 丁謂的以誠相待, 使得當地蠻族感激涕零, 自覺停止叛亂,

並刻石寫下誓言, 永生永世效忠大宋朝廷。

一舉三役, 工程管理堪為先

丁謂在從政期間最顯著的政績還是他的理財能力, 是北宋中前期著名的理財專家。 特別是在他擔任三司使(相當於主管財政和經濟工作的副宰相)期間, 整頓全國的財政狀況, 平衡每年的財政收支, 大大減輕了普通民眾的負擔。

然而, 真正使得丁謂在歷史上留下“管理專家”名聲的政績還是在於他受命修建玉清昭應宮時展現出來的卓越管理天分。

北宋的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恒崇尚道教, 先後修建了多處宮殿以便於他求仙祈福, 其中, 玉清昭應宮就是這些道教宮殿當中規模最大最壯麗的一座, 而修建玉清昭應宮的重任就落在了被宋真宗視為能臣的丁謂身上。

(北宋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恒崇尚道教)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四月,宋真宗命令丁謂開始設計建造玉清昭應宮。由於工程量過於浩大,初步方案是計畫十五年建成。

當時,修建玉清昭應宮面臨著三大棘手難題:第一個難題是建設如此規模宏大的宮殿需要大量的新土,而京城當中寸土寸金,哪有這許多空地供取土之用,只能到很遠的郊區去取;第二個難題是大量的木材以及土方需要在城外彙集後運到城內,這一過程將耗費極為巨大的人力物力;第三個難題是工程建設完畢,會產生很多的工程垃圾以及碎木雜土,將施工現場清理乾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面對上述種種難題,丁謂經過縝密地計算給出了他的施工方案,而這一方案則被詳盡地記載於《夢溪筆談》當中:“時丁晉公主營複宮室,患取遠土。公乃令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塹。乃決汴水入塹,引諸道竹木排筏及船運雜材,儘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壤實於塹中,複為街衢。”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丁謂命令在建設工地與汴河之間開鑿數條巨大的溝塹,將這些溝中新土用於施工建設,這就 解決了就地取土的問題;當大溝與汴河挖通之後,將汴河水引入溝渠,這樣一來四方的建築材料都可以順著溝渠用船直接運到建築工地,這就解決了運輸建設材料的問題;等到工程建設完畢,將建築垃圾再回填到溝渠當中,平整土地之後,就又成為了寬敞的街道,沒有導致京城土地的減少。

經過丁謂的努力,原本計畫十五年才能建成的玉清昭應宮,僅僅用了不到七年的時間,就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正式落成。而工期的大大縮短,也意味著國家投入和民眾徭役的節省。《夢溪筆談》將丁謂的該項創舉盛讚為:“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計。”這一評價足以說明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對丁謂是給予肯定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一舉而三役濟”的傳奇)

不過可以想見,如此浩大的工程,勢必會造成國庫資金的大量耗費以及民力的大量透支,因此在宋真宗本朝就有人指責丁謂為了迎合皇帝而大興土木。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宋真宗已經明確要建設玉清昭應宮的前提下,相比於那些只會空喊道德口號的人,丁謂還是盡可能地以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完成了任務,其所表現出來的工程管理能力堪稱是現代建築工程學鼻祖!

溜須出醜,陷害忠良留駡名

其實,真正使得丁謂在歷史上留下惡名的是他嫉賢妒能、陷害忠良的惡劣行徑。而在丁謂陷害的大臣中,最有名的便是一代名相寇准。

要說起來,寇准和丁謂的關係一度還十分要好。有一次,時任宰相的寇准與另一名宰相李沆在一起議事,正遇到丁謂前來拜見。等丁謂走後,李沆警告寇准,說丁謂此人過於奸滑機巧,一旦得勢恐怕就要“變臉”。

然而,寇准對於李沆的提醒一笑置之,他更看重的是丁謂超常的執行力和創造力,不但沒有提防丁謂,反而還把他作為知己看待。沒想到,不久之後兩個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而起因竟然就是一頓飯。

有一天,寇准和丁謂兩個人在中書省政事堂內用工作餐,大大咧咧的寇准吃飯也不注意細節,把羹湯遺撒在自己的鬍鬚之上。出於對上司的諂媚和討好,丁謂竟然起身去替寇准擦拭鬍子上的湯水。這個故事就是後世將討好別人上司稱為“溜須”的出處。

(“溜須”成為了拍馬屁的代名詞)

一向剛直的寇准有點看不慣丁謂的做派,便嘲笑丁謂說:“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副宰相乃是國家的重臣,難道就是幹給長官溜須這種活嗎?這句話明擺著是擠兌丁謂有失大臣之體。

這下子寇准可是深深地得罪了丁謂。要知道,丁謂從小就被人稱作“神童”“巨儒”,自尊心極強,又自負才幹了得,如果不是因為寇准是當朝宰相,他才不會做出“溜須”的舉動。既然寇准不領情,那做不成朋友就只能做敵人了,從此丁謂便開始處心積慮地排擠寇准。

由於宋真宗晚年諸病纏身,很多政務都交由皇后劉娥處理,而寇准等老臣則希望由太子監國、大臣輔政。丁謂趁此時機結交劉皇后,利用宋真宗病重神志不清之際,先是將寇准罷相,安排丁謂取而代之;繼而由丁謂操盤,對寇准一貶再貶,最終將寇准貶到今天廣東省雷州半島一帶做了一個司戶參軍的小官。

寇准無論在宋朝官場上還是在民間都保持有非常正面的形象,因此丁謂構陷寇准的事情一經傳開,便迅速成為了千夫所指的奸佞之人,並最終登上了《宋史》的“佞臣傳”,落得個千古駡名。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猶如一柄雙刃劍。如果用於正途,自然可以濟世救民、造福蒼生;可是如果用在邪門歪道,不但會害人,更會把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如今,如果不認真翻閱《夢溪筆談》,誰還會記得丁謂“一舉而三役濟”的另一面呢?

(北宋第三個皇帝宋真宗趙恒崇尚道教)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四月,宋真宗命令丁謂開始設計建造玉清昭應宮。由於工程量過於浩大,初步方案是計畫十五年建成。

當時,修建玉清昭應宮面臨著三大棘手難題:第一個難題是建設如此規模宏大的宮殿需要大量的新土,而京城當中寸土寸金,哪有這許多空地供取土之用,只能到很遠的郊區去取;第二個難題是大量的木材以及土方需要在城外彙集後運到城內,這一過程將耗費極為巨大的人力物力;第三個難題是工程建設完畢,會產生很多的工程垃圾以及碎木雜土,將施工現場清理乾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面對上述種種難題,丁謂經過縝密地計算給出了他的施工方案,而這一方案則被詳盡地記載於《夢溪筆談》當中:“時丁晉公主營複宮室,患取遠土。公乃令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塹。乃決汴水入塹,引諸道竹木排筏及船運雜材,儘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壤實於塹中,複為街衢。”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丁謂命令在建設工地與汴河之間開鑿數條巨大的溝塹,將這些溝中新土用於施工建設,這就 解決了就地取土的問題;當大溝與汴河挖通之後,將汴河水引入溝渠,這樣一來四方的建築材料都可以順著溝渠用船直接運到建築工地,這就解決了運輸建設材料的問題;等到工程建設完畢,將建築垃圾再回填到溝渠當中,平整土地之後,就又成為了寬敞的街道,沒有導致京城土地的減少。

經過丁謂的努力,原本計畫十五年才能建成的玉清昭應宮,僅僅用了不到七年的時間,就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正式落成。而工期的大大縮短,也意味著國家投入和民眾徭役的節省。《夢溪筆談》將丁謂的該項創舉盛讚為:“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計。”這一評價足以說明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對丁謂是給予肯定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一舉而三役濟”的傳奇)

不過可以想見,如此浩大的工程,勢必會造成國庫資金的大量耗費以及民力的大量透支,因此在宋真宗本朝就有人指責丁謂為了迎合皇帝而大興土木。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宋真宗已經明確要建設玉清昭應宮的前提下,相比於那些只會空喊道德口號的人,丁謂還是盡可能地以最小的代價、最短的時間完成了任務,其所表現出來的工程管理能力堪稱是現代建築工程學鼻祖!

溜須出醜,陷害忠良留駡名

其實,真正使得丁謂在歷史上留下惡名的是他嫉賢妒能、陷害忠良的惡劣行徑。而在丁謂陷害的大臣中,最有名的便是一代名相寇准。

要說起來,寇准和丁謂的關係一度還十分要好。有一次,時任宰相的寇准與另一名宰相李沆在一起議事,正遇到丁謂前來拜見。等丁謂走後,李沆警告寇准,說丁謂此人過於奸滑機巧,一旦得勢恐怕就要“變臉”。

然而,寇准對於李沆的提醒一笑置之,他更看重的是丁謂超常的執行力和創造力,不但沒有提防丁謂,反而還把他作為知己看待。沒想到,不久之後兩個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而起因竟然就是一頓飯。

有一天,寇准和丁謂兩個人在中書省政事堂內用工作餐,大大咧咧的寇准吃飯也不注意細節,把羹湯遺撒在自己的鬍鬚之上。出於對上司的諂媚和討好,丁謂竟然起身去替寇准擦拭鬍子上的湯水。這個故事就是後世將討好別人上司稱為“溜須”的出處。

(“溜須”成為了拍馬屁的代名詞)

一向剛直的寇准有點看不慣丁謂的做派,便嘲笑丁謂說:“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副宰相乃是國家的重臣,難道就是幹給長官溜須這種活嗎?這句話明擺著是擠兌丁謂有失大臣之體。

這下子寇准可是深深地得罪了丁謂。要知道,丁謂從小就被人稱作“神童”“巨儒”,自尊心極強,又自負才幹了得,如果不是因為寇准是當朝宰相,他才不會做出“溜須”的舉動。既然寇准不領情,那做不成朋友就只能做敵人了,從此丁謂便開始處心積慮地排擠寇准。

由於宋真宗晚年諸病纏身,很多政務都交由皇后劉娥處理,而寇准等老臣則希望由太子監國、大臣輔政。丁謂趁此時機結交劉皇后,利用宋真宗病重神志不清之際,先是將寇准罷相,安排丁謂取而代之;繼而由丁謂操盤,對寇准一貶再貶,最終將寇准貶到今天廣東省雷州半島一帶做了一個司戶參軍的小官。

寇准無論在宋朝官場上還是在民間都保持有非常正面的形象,因此丁謂構陷寇准的事情一經傳開,便迅速成為了千夫所指的奸佞之人,並最終登上了《宋史》的“佞臣傳”,落得個千古駡名。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猶如一柄雙刃劍。如果用於正途,自然可以濟世救民、造福蒼生;可是如果用在邪門歪道,不但會害人,更會把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如今,如果不認真翻閱《夢溪筆談》,誰還會記得丁謂“一舉而三役濟”的另一面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