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裡的高考:他技壓宰相“高考”奪魁,說明用功苦讀才是王道

文/半禾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高考”——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 隋朝歷史短暫, 僅舉行了幾次考試, 滿打滿算只有12名尖子生通過了“高考”, 那可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其中就包括後來唐太宗的宰相房玄齡。 今天不說他, 要說的是另外一位學霸, 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高考”狀元。 當時, 並不叫狀元, 而叫秀才, 同清朝所說的秀才不是一個概念。

隋朝開科取士, 先要進行策論, 就是類似面談加筆試形式, 同時還沿用了歷史上的舉薦模式。 小青年杜林玄學貫古今, 胸懷萬策, 在面試時技壓群雄, 博得主考官的一致認可, 在治國方略, 為人處事等方面都有獨到見解, 主考官感覺這個青年應該夠秀才的標準, 就將杜林玄的試卷拿給當時的宰相楊素過目定奪。

楊素可不是凡人, 既能帶兵打仗, 又能治理國政, 關鍵還是一位文學家, 自認為普天之下, 文采能超過他的要麼已經死去,

要麼還沒有出生。 楊素心目中設定的秀才標準, 那是人精中的人精, 至少要比我楊素水準高。

有了這個前提, 杜林玄向秀才進軍的“高考”之路, 自然被楊素主觀上堵死了。 監考官說, 相國啊, 這個年輕人真得很棒, 你審閱一下他寫的治國策略,

反正我是自愧弗如, 望塵莫及。

楊素很生氣, 你一個監考官, 有多大見識, 你認為好的, 就好到天上去了嗎?就是周公和孔聖人從棺材裡爬出來參加高考, 都難考上秀才。 言外之意, 他楊素能力不次於孔聖人, 現世敢參加“高考”爭秀才之位者至少要比楊素強。 楊素看都不看, 將杜林玄的試卷拂到了地上。

監考官很堅持, 林同學真的很優秀, “高考狀元”真的當之無愧。

楊素不想再搭理他, 舉起筆龍飛鳳舞寫了五道題目, 遞給監考官說, 去讓他今天完成, 行了就行, 不行了趕緊回家吃奶去。

哪五道題?仿照司馬相如《上林賦》、王褒《聖主得賢臣賦》、班固《燕然山銘》、張載《劍閣銘》寫五篇文章, 這可是中國文學史上精品中的精品, 模仿精品寫精品, 難度可想而知, 還要在當天完成。 說白了, 楊宰相就是要林同學知難而退。

林同學沒辦法, 碰上傲氣霸道的楊宰相, 就硬著頭皮上吧, 總不能被嚇破了膽, 那樣, 這些年的書都白讀了。

杜同學坐下來, 三下五除二, 兩個小時不到, 就完成了五篇文章, 遞交給了楊素。

楊素正在喝茶, 以為杜同學終於退出了“高考”這根獨木橋, 當看到杜林玄的五篇作文時, 簡直驚呆了, 這是人作的嗎, 都是神來之筆, 看一眼拍一下桌子, 叫一聲好, 看完後, 說了一句:杜林玄做“高考”狀元, 我認為當之無愧。

杜林玄兄弟四人,三人都中了隋朝的秀才,特別是四弟杜正藏,行文更是神出鬼沒,曾經讓幾個人同時鋪開紙張,他口述,這幾個人分別聽寫,像與幾個人同時下棋,結束時,幾篇絕文躍然紙端。

說起寫文章,通過“高考”狀元的技巧,杜家兄弟說:我們兄弟沒有技巧,靠得是苦讀再苦讀,書讀多了,寫文章自然就如行雲流水,像吃喝拉撒一樣自然。杜正藏寫過一本寫作經驗和體會的書,在當時有洛陽紙貴的架式,書名為《杜家新書》。

杜林玄兄弟四人,三人都中了隋朝的秀才,特別是四弟杜正藏,行文更是神出鬼沒,曾經讓幾個人同時鋪開紙張,他口述,這幾個人分別聽寫,像與幾個人同時下棋,結束時,幾篇絕文躍然紙端。

說起寫文章,通過“高考”狀元的技巧,杜家兄弟說:我們兄弟沒有技巧,靠得是苦讀再苦讀,書讀多了,寫文章自然就如行雲流水,像吃喝拉撒一樣自然。杜正藏寫過一本寫作經驗和體會的書,在當時有洛陽紙貴的架式,書名為《杜家新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