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在三國雖名氣不大,但孫權討好他,越南人敬重他

前幾篇小編主要寫了曹操和劉備的早期生涯, 選用了人物在固定時間內的描述方式。 今天小編回到較早前的寫作方法, 描述一位古人的生平。 而今天小編要描述的人, 和之前可能有一些區別。 因為在三國時期, 此人對於三國形勢的影響力並不大, 其存在感也並不強, 但是對當時的交州(含今越南部分)的影響力非常大。 這個人就是交趾太守, 士燮(xie 四聲)。

說起這個人經常玩三國類型遊戲得人也許非常熟悉, 但是對他瞭解的也許並不多。 要想瞭解這位元士燮, 需要三國志和越南的大越史記, 雖然大越史記已經散佚,

但是根據大越史記全書中記載, 士燮被越南人稱士王, 可見其對越南的影響力之深。

越南自稱屬於第二次北屬時期, 並且士燮在當時的目錄中也赫赫有名。 越南人對於士燮的評價非常高。 其實不僅是越南方面的影響力, 其實他在三國時期對吳國, 漢國都是有所動作的。 閒話少敘, 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士燮和他的家族的故事。

一:士家簡介

士燮字威彥, 蒼梧廣信人也。 其先本魯國汶陽人, 至王莽之亂, 避地交州。 六世至燮父賜, 桓帝時為日南太守。 燮少遊學京師, 事潁川劉子奇, 治左氏春秋。 察孝廉, 補尚書郎, 公事免官。 父賜喪闋後, 舉茂才, 除巫令, 遷交阯太守。

弟壹, 初為郡督郵。 刺史丁宮徵還京都, 壹侍送勤恪, 宮感之, 臨別謂曰:"刺史若待罪三事, 當相辟也。 "後宮為司徒, 辟壹。 比至, 宮已免, 黃琬代為司徒, 甚禮遇壹。 董卓作亂, 壹亡歸鄉里。 【吳書曰:琬與卓相害, 而壹盡心於琬, 甚有聲稱。 卓惡之, 乃署教曰:"司徒掾士壹, 不得除用。 "故歷年不遷。 會卓入關, 壹乃亡歸。 】交州刺史朱符為夷賊所殺,

州郡擾亂。 燮乃表壹領合浦太守, 次弟徐聞令䵋領九真太守, 䵋弟武, 領南海太守。

士燮字威彥, 是蒼梧廣信人。 其實他的這一支是有來頭的, 他的祖先原本是漢朝時魯國的汶陽人, 因為王莽叛亂, 舉家躲避到了交州。 眾所周知, 當時的交州, 不像現在這樣發達, 基本上屬於荒無人煙, 治安極差的蠻荒之地。 士家好歹也是從中原過來的, 通過士家上下的努力, 從士燮的六世祖一直到士燮的父親都是當地的豪族。 士燮的父親叫士賜, 在桓帝時期被封為日南太守。 士燮家族雖然遠在交州, 但是士燮打小兒就前往洛陽求學, 並且在劉子奇(劉陶)門下學習左氏春秋。 因自己的優異表現, 被舉為孝廉, 升為尚書郎, 後來因為公事被免官。

對於這個免官的情況, 小編猜測就是之前文章中體現的, 黃巾軍被基本平定以後, 朝中官員需要騰出更多的地方來賣官鬻爵, 繼續創收。 於是將有戰功或官位很低的職位清除掉, 繼續撈黑錢。 著名的劉備大人就是因為不願意執行, 一氣之下才鞭打了督郵。 根據時間點, 有可能是因為此事將士燮也波及到了。 士燮的父親去世以後, 士燮被舉為茂才, 升為巫令, 通過自己的持續努力, 鞏固根基, 最後當上了交趾太守的位置。

士燮有一個弟弟叫士壹, 因為交州的刺史朱符被當地的賊寇殺死, 整個州都亂成一團。 士燮就上表自己二弟士壹做合浦太守, 表將自己的三弟士䵋(hui四聲)封為九真太守, 四弟士武為南海太守。

從此士家牢牢掌控了交州大部分地區的管轄權。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 士燮的二弟士壹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一開始士壹官至郡督郵。 當時的刺史丁宮因公事要回到京師, 於是士壹一路陪伴, 為也人很勤快。 到達了京師以後, 丁宮感歎道:“如果自己官至三公, 一定會徵召你來做官。 ”不久後, 丁宮真的官至司徒, 也很守信的召喚了士壹入朝為官。 但是士壹剛到京師, 丁宮就被罷免了。 不過接替丁宮的黃琬對士壹非常看重, 禮遇相待。 董卓禍亂朝綱的時候, 士壹恥與為伍, 就逃回到自己家鄉去了。 另外根據吳書記載, 黃琬和董卓素來不和, 因為知遇之恩, 士壹和黃琬的關係當然非常好, 逐漸二人的關係就被傳開了。 董卓聽說以後非常厭惡士壹, 經常跟朝中的內應或探子表示不得讓士壹升官。於是士壹多年來都沒有晉升,當董卓借機入關以後,士壹逃回了交州。

二:禮賢下士,整頓農桑,文化繁榮

燮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耽玩春秋,為之注解。陳國袁徽與尚書令荀彧書曰:"交阯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埸無事,民不失業,羈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諮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長義上之。"其見稱如此。

燮兄弟並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入鳴鍾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妻妾乘輜軿,子弟從兵騎,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不足逾也。【葛洪神仙傳曰:燮嘗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藥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頭搖【捎】消之,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複,半日能起坐,四日複能語,遂複常。奉字君異,候官人也。】武先病沒。

士燮為人體面寬容,能夠禮賢下士,當時中原戰火紛飛,很多人舉家來到了交州避難。其中較為著名的人有袁徽、許靖 、劉巴

、程秉

、薛綜等人。士燮繼續了自己對春秋的愛好,還曾經為春秋做過注解,起到了招攬文人的帶頭作用。在士燮的管理下,交州充滿生機,日益繁榮。在袁徽給荀彧的信中還寫到:“士燮博學多知,又善於政治,在這個天下大亂的時代,能夠保全一整個郡,以至於二十多年沒有戰爭,老百姓安居樂業,遷徙過去的商人都會為來到這樣一塊寶地而慶倖。在治理地方之餘,還能夠研習左氏春秋,對其內容有自己的見解,思維縝密,博古通今,明辨是非。”

士燮的各位兄弟都在各郡有很大的勢力,稱霸一方,已然是一方諸侯,在綿延萬里的土地上,享受無上的之尊。每次出入都很有排場,百姓夾道歡迎。地位顯赫,就是當地的少數民族都不敢興風作浪,保證了一方安寧。

對於士燮還有一則趣事典故,那就是士燮曾經病死,已經三天了。但是仙人董奉將一粒藥丸順著水喂給了他,捧起士燮的頭做有搖晃。服用後不久,士燮就能夠睜開雙眼,手腳利索,神色恢復,半天的時間後就能夠做起來,過了四天以後就能說話,不久後就痊癒了。

另外,士燮的弟弟士武在士燮前就去世了。

三:怒對劉表,堅持進貢

朱符死後,漢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津後又為其將區景所殺,而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代津。是時蒼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吳巨代之,與恭俱至。漢聞張津死,賜燮璽書曰:"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闚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後燮遣吏張旻奉貢詣京都,是時天下喪亂,道路斷絕,而燮不廢貢職,特複下詔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各位應該還記得被亂賊殺死的朱符,他死後,朝廷派了張津為交州刺史,但是張津又被自己的部將區景殺害。此時,荊州的劉表趁機讓賴恭代替張津的位置。當時蒼梧的太守也去世了,劉表又讓吳巨與其共事。此時足矣表明了劉表的野心,趁機占地盤,天高皇帝遠。但是皇帝好像並不遠,朝廷聽說張津去世,表明了劉表是逆賊,而且圖謀不軌(有可能是曹操為南下做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立刻賜予了士燮交趾太守,統領屬下七郡。士燮精明的派遣了使者前去京師進攻,當時天下大亂,但是士燮每年都會進貢,從未停歇,於是朝廷再升士燮為安遠將軍,封為龍度亭侯。這樣交州所有的地盤都完全屬於士燮了,士燮雖然沒有和劉表直接對話,但是利用好了朝廷,劉表卻無法繼續深入,只能咬牙切齒吃了一個啞巴虧。

四:歸順孫權,鮐背而卒

後巨與恭相失,舉兵逐恭,恭走還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燮率兄弟奉承節度。而吳巨懷異心,騭斬之。權加燮為左將軍。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質,權以為武昌太守,燮、壹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將。燮又誘導益州豪姓雍闓等,率郡人民使遙東附,權益嘉之,遷衛將軍,封龍編侯,弟壹偏

將軍,都鄉侯。燮每遣使詣權,致雜香細葛,輒以千數,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無歲不至。壹時貢馬凡數百匹。權輒為書,厚加寵賜,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餘歲,黃武五年,年九十卒。

後來吳巨和賴恭這倆自家兄弟不合,吳巨將賴恭驅逐了出去,賴恭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對交州地盤有所圖謀,但是出於形勢問題,主要的方法還是拉攏。孫權私自封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一到,士燮表示願意歸順孫權。我們不知道士燮是出於本地免於災難還是另有所謀,不過的確歸順于孫權了,當然,士燮的區域仍然保持高度自治。最終士燮帶領自己的兄弟們接受了孫權的招攬,因為吳巨畢竟是原來劉表的人,心懷異心,於是步騭合情合理的將吳巨處死。談判成功後,孫權封士燮為左將軍,建安末年,士燮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還將自己的長子留在了吳地作為人質。於是孫權封士燮為武昌太守,其所有同輩和子嗣都被封為中郎將。

下面一點尤為重要,時間大概是曹丕稱帝后,諸葛亮北伐前這段時間。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司馬懿曾經提出有至少五種方法給蜀國造成壓力,其中之一就是號召南部少數民族造反,再加上羅貫中先生的渲染,就有了七擒孟獲的故事。但根據三國志來說,因為士燮和孫權交往非常深厚,也許是應了孫權的邀請,士燮主動煽動雍闓等人起兵反漢,於是才有了諸葛亮南下的故事。最終,雍闓等人失敗後歸降了吳國,孫權也非常高興,對士燮家族封賞更多了。

孫權稱帝以後,士燮還每年都上交貢品,物品豐富,數量繁多,並且一直在堅持。士壹還曾經進貢數百匹馬給孫權,又得到了孫權的大加賞賜。

我們熟知,人有生老病死,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士燮總有老的一天,這一位統治了交州(含今越南部分地區)的士燮,也不幸去世了。不過按照咱們的話來說,這符合部分老喜喪的條件。首先,士燮去世時已經九十歲了,而且歷史記載中並沒有提及病逝。他治理交州四十年,終有累的一天,也許該休息一下了。

五:子嗣造反,士家伏誅

權以交阯縣遠,乃分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阯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又遣陳時代燮為交阯太守。岱留南海,良與時俱前行到合浦,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發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阯桓鄰,燮舉吏也,叩頭諫徽使迎良,徽怒,笞殺鄰。鄰兄治子發又合宗兵擊徽,徽閉門城守,治等攻之數月不能下,乃約和親,各罷兵還。而呂岱被詔誅徽,自廣州將兵晝夜馳入,過合浦,與良俱前。壹子中郎將匡與岱有舊,岱署匡師友從事,先移書交阯,告喻禍福,又遣匡見徽,說令服罪,雖失郡守,保無他憂。岱尋匡後至,徽兄祗,弟幹、頌等六人肉袒奉迎。岱謝令複服,前至郡下。明旦早施帳幔,請徽兄弟以次入,賓客滿坐。岱起,擁節讀詔書,數徽罪過,左右因反縛以出,即皆伏誅,傳首詣武昌。【孫盛曰:夫柔遠能邇,莫善於信;保大定功,莫善於義。故齊桓創基,德彰於柯會;晉文始伯,義顯於伐原。故能九合一匡,世主夏盟,令問長世,貽范百王。呂岱師友士匡,使通信誓,徽兄弟肉袒,推心委命,岱因滅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孫權之不能遠略,而呂氏之祚不延者也。】壹、䵋、匡後出,權原其罪,及燮質子廞,皆免為庶人。數歲,壹、士䵋,坐法誅。廞病卒,無子,妻寡居,詔在所月給俸米,賜錢四十萬。

熟悉東吳歷史的朋友們也許會看出一個經歷,無論是王室還是名將,子嗣的狀況都不盡如人意,無論是誰的問題。

當士燮去世以後,孫權開始打起了整個交州的主意。因為交趾離孫權過於遙遠,於是孫權將此地分開治理。將合浦以北的地區歸為廣州管轄,命令呂岱(三國的活化石)為刺史。交趾以南稱為交州,任命戴良為刺史。又派陳時代替士燮為交趾太守,約等於從內到外,從南到北,全面的想要控制整個交州,而且戴良和陳時也有了一定的軍事行動。這一下就激怒了士燮的次子士徽,於是士徽自封為交趾太守,統領兵馬對抗戴良。

一開始士徽想要抗拒孫權的侵略時,很多門下官吏勸說不要抵抗,以免生靈塗炭,但是士徽並不認同,將勸諫者全部殺死。雖然東吳軍隊攻打交趾並沒有進展,但是東吳軍隊用和親的藉口各自罷兵。不久後東吳方面還是暗中要求呂岱解決掉士徽,因為呂岱和士壹的兒子士匡有舊,於是就上演了一樁親戚勸降的片段。最終士匡成功的勸說了士徽投降,保證投降後不會對士家有任何影響。於是士徽才勉強投降,熟不知人心的冷酷的,自私的。士徽決定投降以後,將自己的叔叔和兄弟們一同帶出參與投降,此時東吳方面突然決定誘殺士家,於是呂岱借用宴請士家的機會,將士家大部分人殺死。其中包括:士燮的弟弟士壹,士䵋,士燮的兒子士祗,士徽,士幹,士頌等。將他們的首級上繳到了武昌。根據孫盛的記載,呂岱是防止士家復辟而殺掉的士家,雖然正史記載孫權原諒了他們的罪過,但是呂岱依舊趕盡殺絕。

士燮最早交給吳國的人質,長子士廞,被免為庶人,因為他沒有子嗣,所以孫權每月還賜予其妻子客觀的錢糧和俸祿。而被利用的士匡,也被面為了庶人,至此歷時四十多年的交州士氏,淡出了歷史的舞臺。

六:士燮雖死,影響越南

根據我們以上的文字,無法證明士徽對越南當地的貢獻。因為大越史記已經失佚,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越南史學家對士燮的評價來分析出一定的資訊。

1:《四字經》:三國吳時,士王為牧,教以詩書,薰陶美俗。

2:吳士連

士王在位四十年,壽九十年。寬厚謙虛,人心愛戴。保全越之地,以當三國之強。既明且智,足稱賢君。

王器禮寬厚,謙虛下士。國人愛之,皆呼士王。漢之名士避難往依者以百數。

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于後代,豈不盛矣哉!子之不肖,乃子之罪爾。

3:高輝耀

迨士府君以洙泗之餘波,漸流於南海...聲教所及,翕然華風。後李陳黎迭作,蝟興文學...史謂嶺南文風自士王始,厥功顧不韙歟!當是辰三國鼎峙、中原沸,惟我一方,獲蒙案堵,名賢達人,聞風而來,為文物聲名之搜,王北事大漢、東屈強吳...而王號出於州人之自呼,因未嘗堰然自尊大。

4:黎文休

士王能有寬厚,謙下士,得人親愛,致一時之貴盛。又能明義識時。雖才勇不及趙武帝,而屈節事大,以保全疆土,可謂智矣。惜其世子弗克負荷先業,使越土宇即皆全盛,而複分裂,悲父!

5:黎嵩

士王習魯國之風流,學問博洽,謙虛下士,化國俗以詩書,淑人心以禮樂。

小編不才,斗膽分析一下越南史學家的評價。

士燮在三國的吳國時期(根據吳曆),作為交州牧(不知在越南和太守有什麼區別),能夠傳習文化,薰陶有益的風俗。士燮統治交州四十年,享年九十歲。為人寬厚,百姓愛戴。能夠保證越南一地免於戰事,在三國時期可謂一方豪強,足智多謀,可謂賢明的人。士燮能夠寬厚禮懷下士,使人有親近的感覺,導致一時個人的尊貴和地區的繁榮,還能夠識時務。雖然沒有昭武帝的勇猛,但是可以保全疆土,足可見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但是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遺志,導致功敗垂成,原本統一繁華的土地最後被分裂掉了。又有人認為,士燮具有魯國古文化的優良傳統,博古通今,能夠將國家風俗利用詩書來合理解釋,讓老百姓更加傾向于禮樂制度的天倫之樂之中。

綜上所述,士燮對於當時交州(含今越南部分地區)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他愛好學習,能為左氏春秋作注解,還能夠把握局勢,能屈能伸,在地域上有一定號召力。能夠忽悠造反,也能夠治理一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會記住士燮的名字,小編卻希望您對他有更多的瞭解。還是老話,如何評價,小編將解釋權留給各位看官,謝謝。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原創。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轉載,近期本人已開展全網維權,請君自重。

經常跟朝中的內應或探子表示不得讓士壹升官。於是士壹多年來都沒有晉升,當董卓借機入關以後,士壹逃回了交州。

二:禮賢下士,整頓農桑,文化繁榮

燮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耽玩春秋,為之注解。陳國袁徽與尚書令荀彧書曰:"交阯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餘年疆埸無事,民不失業,羈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闋,輒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尤簡練精微,吾數以諮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是非忿爭,今欲條左氏、尚書長義上之。"其見稱如此。

燮兄弟並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入鳴鍾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妻妾乘輜軿,子弟從兵騎,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不足逾也。【葛洪神仙傳曰:燮嘗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藥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頭搖【捎】消之,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複,半日能起坐,四日複能語,遂複常。奉字君異,候官人也。】武先病沒。

士燮為人體面寬容,能夠禮賢下士,當時中原戰火紛飛,很多人舉家來到了交州避難。其中較為著名的人有袁徽、許靖 、劉巴

、程秉

、薛綜等人。士燮繼續了自己對春秋的愛好,還曾經為春秋做過注解,起到了招攬文人的帶頭作用。在士燮的管理下,交州充滿生機,日益繁榮。在袁徽給荀彧的信中還寫到:“士燮博學多知,又善於政治,在這個天下大亂的時代,能夠保全一整個郡,以至於二十多年沒有戰爭,老百姓安居樂業,遷徙過去的商人都會為來到這樣一塊寶地而慶倖。在治理地方之餘,還能夠研習左氏春秋,對其內容有自己的見解,思維縝密,博古通今,明辨是非。”

士燮的各位兄弟都在各郡有很大的勢力,稱霸一方,已然是一方諸侯,在綿延萬里的土地上,享受無上的之尊。每次出入都很有排場,百姓夾道歡迎。地位顯赫,就是當地的少數民族都不敢興風作浪,保證了一方安寧。

對於士燮還有一則趣事典故,那就是士燮曾經病死,已經三天了。但是仙人董奉將一粒藥丸順著水喂給了他,捧起士燮的頭做有搖晃。服用後不久,士燮就能夠睜開雙眼,手腳利索,神色恢復,半天的時間後就能夠做起來,過了四天以後就能說話,不久後就痊癒了。

另外,士燮的弟弟士武在士燮前就去世了。

三:怒對劉表,堅持進貢

朱符死後,漢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津後又為其將區景所殺,而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代津。是時蒼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吳巨代之,與恭俱至。漢聞張津死,賜燮璽書曰:"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闚看南土,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後燮遣吏張旻奉貢詣京都,是時天下喪亂,道路斷絕,而燮不廢貢職,特複下詔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各位應該還記得被亂賊殺死的朱符,他死後,朝廷派了張津為交州刺史,但是張津又被自己的部將區景殺害。此時,荊州的劉表趁機讓賴恭代替張津的位置。當時蒼梧的太守也去世了,劉表又讓吳巨與其共事。此時足矣表明了劉表的野心,趁機占地盤,天高皇帝遠。但是皇帝好像並不遠,朝廷聽說張津去世,表明了劉表是逆賊,而且圖謀不軌(有可能是曹操為南下做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立刻賜予了士燮交趾太守,統領屬下七郡。士燮精明的派遣了使者前去京師進攻,當時天下大亂,但是士燮每年都會進貢,從未停歇,於是朝廷再升士燮為安遠將軍,封為龍度亭侯。這樣交州所有的地盤都完全屬於士燮了,士燮雖然沒有和劉表直接對話,但是利用好了朝廷,劉表卻無法繼續深入,只能咬牙切齒吃了一個啞巴虧。

四:歸順孫權,鮐背而卒

後巨與恭相失,舉兵逐恭,恭走還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燮率兄弟奉承節度。而吳巨懷異心,騭斬之。權加燮為左將軍。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質,權以為武昌太守,燮、壹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將。燮又誘導益州豪姓雍闓等,率郡人民使遙東附,權益嘉之,遷衛將軍,封龍編侯,弟壹偏

將軍,都鄉侯。燮每遣使詣權,致雜香細葛,輒以千數,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無歲不至。壹時貢馬凡數百匹。權輒為書,厚加寵賜,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餘歲,黃武五年,年九十卒。

後來吳巨和賴恭這倆自家兄弟不合,吳巨將賴恭驅逐了出去,賴恭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對交州地盤有所圖謀,但是出於形勢問題,主要的方法還是拉攏。孫權私自封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一到,士燮表示願意歸順孫權。我們不知道士燮是出於本地免於災難還是另有所謀,不過的確歸順于孫權了,當然,士燮的區域仍然保持高度自治。最終士燮帶領自己的兄弟們接受了孫權的招攬,因為吳巨畢竟是原來劉表的人,心懷異心,於是步騭合情合理的將吳巨處死。談判成功後,孫權封士燮為左將軍,建安末年,士燮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還將自己的長子留在了吳地作為人質。於是孫權封士燮為武昌太守,其所有同輩和子嗣都被封為中郎將。

下面一點尤為重要,時間大概是曹丕稱帝后,諸葛亮北伐前這段時間。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司馬懿曾經提出有至少五種方法給蜀國造成壓力,其中之一就是號召南部少數民族造反,再加上羅貫中先生的渲染,就有了七擒孟獲的故事。但根據三國志來說,因為士燮和孫權交往非常深厚,也許是應了孫權的邀請,士燮主動煽動雍闓等人起兵反漢,於是才有了諸葛亮南下的故事。最終,雍闓等人失敗後歸降了吳國,孫權也非常高興,對士燮家族封賞更多了。

孫權稱帝以後,士燮還每年都上交貢品,物品豐富,數量繁多,並且一直在堅持。士壹還曾經進貢數百匹馬給孫權,又得到了孫權的大加賞賜。

我們熟知,人有生老病死,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士燮總有老的一天,這一位統治了交州(含今越南部分地區)的士燮,也不幸去世了。不過按照咱們的話來說,這符合部分老喜喪的條件。首先,士燮去世時已經九十歲了,而且歷史記載中並沒有提及病逝。他治理交州四十年,終有累的一天,也許該休息一下了。

五:子嗣造反,士家伏誅

權以交阯縣遠,乃分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阯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又遣陳時代燮為交阯太守。岱留南海,良與時俱前行到合浦,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發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阯桓鄰,燮舉吏也,叩頭諫徽使迎良,徽怒,笞殺鄰。鄰兄治子發又合宗兵擊徽,徽閉門城守,治等攻之數月不能下,乃約和親,各罷兵還。而呂岱被詔誅徽,自廣州將兵晝夜馳入,過合浦,與良俱前。壹子中郎將匡與岱有舊,岱署匡師友從事,先移書交阯,告喻禍福,又遣匡見徽,說令服罪,雖失郡守,保無他憂。岱尋匡後至,徽兄祗,弟幹、頌等六人肉袒奉迎。岱謝令複服,前至郡下。明旦早施帳幔,請徽兄弟以次入,賓客滿坐。岱起,擁節讀詔書,數徽罪過,左右因反縛以出,即皆伏誅,傳首詣武昌。【孫盛曰:夫柔遠能邇,莫善於信;保大定功,莫善於義。故齊桓創基,德彰於柯會;晉文始伯,義顯於伐原。故能九合一匡,世主夏盟,令問長世,貽范百王。呂岱師友士匡,使通信誓,徽兄弟肉袒,推心委命,岱因滅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孫權之不能遠略,而呂氏之祚不延者也。】壹、䵋、匡後出,權原其罪,及燮質子廞,皆免為庶人。數歲,壹、士䵋,坐法誅。廞病卒,無子,妻寡居,詔在所月給俸米,賜錢四十萬。

熟悉東吳歷史的朋友們也許會看出一個經歷,無論是王室還是名將,子嗣的狀況都不盡如人意,無論是誰的問題。

當士燮去世以後,孫權開始打起了整個交州的主意。因為交趾離孫權過於遙遠,於是孫權將此地分開治理。將合浦以北的地區歸為廣州管轄,命令呂岱(三國的活化石)為刺史。交趾以南稱為交州,任命戴良為刺史。又派陳時代替士燮為交趾太守,約等於從內到外,從南到北,全面的想要控制整個交州,而且戴良和陳時也有了一定的軍事行動。這一下就激怒了士燮的次子士徽,於是士徽自封為交趾太守,統領兵馬對抗戴良。

一開始士徽想要抗拒孫權的侵略時,很多門下官吏勸說不要抵抗,以免生靈塗炭,但是士徽並不認同,將勸諫者全部殺死。雖然東吳軍隊攻打交趾並沒有進展,但是東吳軍隊用和親的藉口各自罷兵。不久後東吳方面還是暗中要求呂岱解決掉士徽,因為呂岱和士壹的兒子士匡有舊,於是就上演了一樁親戚勸降的片段。最終士匡成功的勸說了士徽投降,保證投降後不會對士家有任何影響。於是士徽才勉強投降,熟不知人心的冷酷的,自私的。士徽決定投降以後,將自己的叔叔和兄弟們一同帶出參與投降,此時東吳方面突然決定誘殺士家,於是呂岱借用宴請士家的機會,將士家大部分人殺死。其中包括:士燮的弟弟士壹,士䵋,士燮的兒子士祗,士徽,士幹,士頌等。將他們的首級上繳到了武昌。根據孫盛的記載,呂岱是防止士家復辟而殺掉的士家,雖然正史記載孫權原諒了他們的罪過,但是呂岱依舊趕盡殺絕。

士燮最早交給吳國的人質,長子士廞,被免為庶人,因為他沒有子嗣,所以孫權每月還賜予其妻子客觀的錢糧和俸祿。而被利用的士匡,也被面為了庶人,至此歷時四十多年的交州士氏,淡出了歷史的舞臺。

六:士燮雖死,影響越南

根據我們以上的文字,無法證明士徽對越南當地的貢獻。因為大越史記已經失佚,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越南史學家對士燮的評價來分析出一定的資訊。

1:《四字經》:三國吳時,士王為牧,教以詩書,薰陶美俗。

2:吳士連

士王在位四十年,壽九十年。寬厚謙虛,人心愛戴。保全越之地,以當三國之強。既明且智,足稱賢君。

王器禮寬厚,謙虛下士。國人愛之,皆呼士王。漢之名士避難往依者以百數。

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于後代,豈不盛矣哉!子之不肖,乃子之罪爾。

3:高輝耀

迨士府君以洙泗之餘波,漸流於南海...聲教所及,翕然華風。後李陳黎迭作,蝟興文學...史謂嶺南文風自士王始,厥功顧不韙歟!當是辰三國鼎峙、中原沸,惟我一方,獲蒙案堵,名賢達人,聞風而來,為文物聲名之搜,王北事大漢、東屈強吳...而王號出於州人之自呼,因未嘗堰然自尊大。

4:黎文休

士王能有寬厚,謙下士,得人親愛,致一時之貴盛。又能明義識時。雖才勇不及趙武帝,而屈節事大,以保全疆土,可謂智矣。惜其世子弗克負荷先業,使越土宇即皆全盛,而複分裂,悲父!

5:黎嵩

士王習魯國之風流,學問博洽,謙虛下士,化國俗以詩書,淑人心以禮樂。

小編不才,斗膽分析一下越南史學家的評價。

士燮在三國的吳國時期(根據吳曆),作為交州牧(不知在越南和太守有什麼區別),能夠傳習文化,薰陶有益的風俗。士燮統治交州四十年,享年九十歲。為人寬厚,百姓愛戴。能夠保證越南一地免於戰事,在三國時期可謂一方豪強,足智多謀,可謂賢明的人。士燮能夠寬厚禮懷下士,使人有親近的感覺,導致一時個人的尊貴和地區的繁榮,還能夠識時務。雖然沒有昭武帝的勇猛,但是可以保全疆土,足可見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但是他的兒子卻並沒有繼承他的遺志,導致功敗垂成,原本統一繁華的土地最後被分裂掉了。又有人認為,士燮具有魯國古文化的優良傳統,博古通今,能夠將國家風俗利用詩書來合理解釋,讓老百姓更加傾向于禮樂制度的天倫之樂之中。

綜上所述,士燮對於當時交州(含今越南部分地區)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他愛好學習,能為左氏春秋作注解,還能夠把握局勢,能屈能伸,在地域上有一定號召力。能夠忽悠造反,也能夠治理一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會記住士燮的名字,小編卻希望您對他有更多的瞭解。還是老話,如何評價,小編將解釋權留給各位看官,謝謝。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原創。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轉載,近期本人已開展全網維權,請君自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