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擁有將近40萬軍隊的吳三桂,為何沒有趁機打過長江?

眾所周知, 吳三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 他先是背叛了明朝, 引導滿洲八旗入關。 在自己羽翼豐滿之後, 又反叛清朝, 做起了大周皇帝。 在叛亂期間, 吳三桂能夠指揮的軍隊將近40萬, 擁有這麼多軍隊, 吳三桂為何沒有趁機打過長江, 反而給了康熙皇帝集結部隊的機會呢?

一、吳三桂與部下完全是聯盟的關係, 並不是一個整體

在南明政權瓦解以後, 由於西南地區尚不穩定, 因此清廷將吳三桂留在了雲南。 其實吳三桂有的類似於唐朝後期的節度使, 雲南地區的軍政民財都在吳三桂的手裡。 從帳面上來看, 吳三桂只有3萬多軍隊, 但這是哄清廷高興的, 吳三桂實際上有8萬多軍隊。 吳三桂雖然早有反叛之心, 但真正發動叛亂則是比較倉促的。 當時鎮守廣東的尚可喜準備會遼東養老, 而康熙皇帝準備趁機削弱三藩的實權。 軍隊和地盤是一個軍閥的命根子,

失去了這些, 吳三桂就什麼也不是。 在得到康熙準備削藩的消息以後, 吳三桂搶先動手發動了叛亂。 由於事發突然, 清廷沒有任何的準備, 吳三桂在很短的時間裡, 攻下了湖南、江西等地, 再加上福建耿精忠和廣東尚之信的響應, 江南半壁幾乎都在吳三桂的手裡。

吳三桂在西南地區經營了10多年時間, 他的部下們遍佈貴州、四川甘肅、廣西等地。 在吳三桂發動叛亂之後, 這些人也跟著發動叛亂。 吳三桂一時間能夠指揮的軍隊接近40萬, 這還不算其他兩個叛亂的藩王。 但這個數字裡有很大的水分, 雖然軍隊加在一起有40萬, 可分別屬於多個部分。 吳三桂的那些部下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團, 跟著吳三桂叛亂也不過是趁火打劫。 這些人的軍隊加在一起有20余萬, 吳三桂是無法直接指揮的。 吳三桂真正能夠指揮的軍隊只有自己的10多萬軍隊, 這其中還有5萬多戰鬥力不強的新兵。 那些部下與吳三桂之間屬於聯盟的關係, 而不是標準的上下級服從關係。 例如盤踞陝西地區的王輔臣,

他擁有8萬軍隊, 卻在吳三桂與清廷之間反復取利。

二、康熙皇帝選擇各個擊破, 吳三桂有心無力

吳三桂的叛亂雖然聲勢很大, 但很多時候是力不從心的。 在叛亂爆發之後, 有謀士建議應該進軍江南, 與清廷劃江而治, 然後打過長江去。

可是吳三桂拒絕了這個建議, 因為吳三桂根本沒有這個實力。 吳三桂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盤, 最多也就是打算出現南北朝的局面。 此外, 即使在吳三桂的控制區內, 他也得不到多少支持。 在叛亂之處, 吳三桂打出了反清複明的旗號。 吳三桂說反清複明簡直是笑掉大牙, 吳三桂先背叛了明朝崇禎皇帝, 隨後有殺掉了南明永曆皇帝。 他打出反清複明旗號以後, 連各地的秘密組織也不相信。 在佔領湖南等地以後, 由於戰線拉得太長, 吳三桂的軍隊已經喪失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吳三桂稱帝, 做起了大周皇帝。

康熙皇帝的手段也是吳三桂沒有料到的,歷史證明,吳三桂當年與多爾袞、順治皇帝談笑風生,但是沒有和康熙皇帝打過交道。在吳三桂發動叛亂以後,康熙皇帝看出了叛軍內部不齊心的問題。康熙皇帝拋出了各種高官厚祿,引誘吳三桂的部下們。最終有相當一部分部下選擇了投降,上文所述的王輔臣最後向清廷投降。這些人投降之後,清廷的壓力要小多了。康熙皇帝開始從北方各地集結部隊,在清軍一連串的打擊下,耿精忠、尚之信先後也選擇了投降。最後只剩下了吳三桂還在苦苦支撐,從各方面來看,他已經喪失了戰略主動權,只能逐步收縮,還打算固守雲南。吳三桂病死以後,他的孫子繼續抵抗,但大勢已去,吳家集團的崩潰僅僅是時間問題。

康熙皇帝的手段也是吳三桂沒有料到的,歷史證明,吳三桂當年與多爾袞、順治皇帝談笑風生,但是沒有和康熙皇帝打過交道。在吳三桂發動叛亂以後,康熙皇帝看出了叛軍內部不齊心的問題。康熙皇帝拋出了各種高官厚祿,引誘吳三桂的部下們。最終有相當一部分部下選擇了投降,上文所述的王輔臣最後向清廷投降。這些人投降之後,清廷的壓力要小多了。康熙皇帝開始從北方各地集結部隊,在清軍一連串的打擊下,耿精忠、尚之信先後也選擇了投降。最後只剩下了吳三桂還在苦苦支撐,從各方面來看,他已經喪失了戰略主動權,只能逐步收縮,還打算固守雲南。吳三桂病死以後,他的孫子繼續抵抗,但大勢已去,吳家集團的崩潰僅僅是時間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