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精銳的中世紀騎士為什麼也無法抗衡蒙古的軍隊?

很多人一直在奇怪,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不是非常勇猛善戰嗎?為什麼蒙古大軍一來, 我們的騎士老爺就不行了呢?其實這和中世紀歐洲的社會情況有關, 首先中世紀比秦漢羅馬時代的技術自然是大大進步了, 但是其勞動生產力仍然相當原始落後。 這就給中世紀的歐洲軍隊套上了一種固定的模式。

當時在歐洲先進的武器的出現使軍隊的殺傷力和防禦力增強, 比如全身裝甲和馬甲的廣泛使用, 更先進材質製作的冷兵器(比如大馬士革刀), 輔助上弦弓弩和大型弩的使用, 對重式投石機的運用。 先進武器雖然帶來了更強的戰鬥力, 也需要長期脫離生產保持專業技術訓練的人員來使用,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像秦漢羅馬那樣朝廷一道詔書把幾十萬農民徵召起來就能打仗的戰爭是越來越少, 戰爭的勝負日益需要長期不懈的進行專業訓練的職業軍士。

在這個時代裡, 歐洲的騎士階層誕生了, 日本的武士階層誕生了, 西亞擁有小塊土地的領主戰士誕生了, 唐宋專門用來保衛國家的常備軍也誕生了。 但同時, 農業科技的演進並沒有能滿足軍事科技演進的需要。 國家總經濟力的局限使得中世紀的軍隊總是保持著少數精銳部隊配合大量臨時徵發的炮灰兵的模式。

駐紮在近東的醫院騎士團, 其核心戰鬥力從未超過五百名的重裝騎士, 而圍繞這些數量稀少的職業士兵的是多達幾千名附屬部隊, 這些附屬部隊受到的訓練很少甚至從未接受過訓練, 武裝非常低劣甚至是赤手空拳上陣。

這個建軍模式, 就是套用在全世界的中世紀軍隊模式。 即使是大宋這樣囤積百萬常備軍的非主流, 也只能將財力物力集中在一小部分精銳部隊身上, 比如守衛皇城的禁軍, 以及作為邊鎮支撐的蕃騎。 但遊牧民族是不遵循這一套規矩的。 很簡單, 他們磨練戰爭技能用不著供養大量脫產的職業士兵, 生產即練兵, 一個蒙古小孩生下來就放在馬背上, 從小就開始訓練射獵、騎馬和摔跤, 等他長到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是一名合格的蒙古輕騎兵, 而同樣歲數的漢族小孩子只是個老實本分的農民。 要將他訓練成合格的士兵需要一筆費用, 而練成精兵的費用就可觀了。


從上我們就能瞭解, 十五萬整裝的蒙古大軍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強的職業軍隊。 他們的戰鬥力是不能和文明世界的精英職業軍隊和炮灰僕從做同一水準的比較的。 至於為什麼蒙古科技和文化水準落後還能有這麼強的戰鬥力, 首先要說明的是, 蒙古在某些方面的科技並不落後,比如他們能製造世界上最精良的弓箭,也能夠製造堅固輕便的皮甲,當然,還有世界第一的畜牧養殖技術。換而言之,能夠直接作用與戰爭的產業,蒙古就特別發達。而在其他非與戰爭第一相關的方面,蒙古的水準就無法和正常文明國家相提並論了。

蒙古在某些方面的科技並不落後,比如他們能製造世界上最精良的弓箭,也能夠製造堅固輕便的皮甲,當然,還有世界第一的畜牧養殖技術。換而言之,能夠直接作用與戰爭的產業,蒙古就特別發達。而在其他非與戰爭第一相關的方面,蒙古的水準就無法和正常文明國家相提並論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