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養生專家楊力:每天飯後做這一件事,健脾養胃不花一分錢!

在身體各臟器中, 脾胃處於中心, 並連接各處, 是五臟六腑的交通樞紐, 也是人體氣血生化的源頭和賴以生存的“水穀之海”。 只要脾胃功能強健、正氣不虛,

人體就不易受外邪所擾, 保持身體的強健;反之, 脾胃一旦受損, 影響的將是身體的各個臟器的運轉。

飲食不當傷脾胃, 濕熱自內生

體內濕熱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正如所有外因都有一個內因, 我們脾胃的功能狀態才是濕熱產生的決定因素。

人若飲食無忌, 嗜食生冷、肥膩, 或是飲食無度、暴飲暴食, 或是過度減肥, 使體內陽氣受損, 導致脾胃虛弱, 運化功能受到影響, 那一旦再碰上外邪作怪, 我們的身體自然全無抵抗之力, 使濕熱內生。

脾胃不好, 多食黃色食物

五行中黃色為土, 因此, 黃色食物攝入後, 其營養物質主要集中在中醫所說的中土( 脾胃) 區域。 以黃色為基礎的食物如南瓜、玉米、花生、大豆、土豆等,

可提供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常食對脾胃大有裨益。

此外, 在黃色食物中, 維生素A 和膳食纖維含量均比較豐富。 維生素A 能保護腸道, 可以減少胃炎、胃潰瘍等疾患的發生;膳食纖維可刺激腸蠕動, 加速糞便排泄, 保護腸胃, 治療便秘。

甘入脾, 養脾宜食“甘”

中醫認為甘入脾, 所以養脾宜多食“甘”。 但要注意, 這裡所說的甘味, 不僅僅指甜, 還包括淡味, 如大米、小米、白麵等就屬“淡味”。 甘味食物具有滋養、補脾、緩急、潤燥作用, 有幫助脾運化的作用。 木耳、絲瓜、蘋果、西瓜、紅棗等均屬於甘味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經常注意適當食用一些。

食後摩腹的養脾胃法

脾胃的健康與否, 是決定濕熱產生的內因與根本原因, 所以健脾養胃, 養好我們的“後天之本”, 保證體內正氣足, 才是避免濕熱上身的關鍵。 下面教給大家一個日常保養脾胃的小方法:

做法:每頓飯後, 將雙手搓熱, 疊放於上腹部, 按順時針方向輕輕環轉推摩, 自上而下, 自左而右, 每次20-30圈。

功效:促進胃腸消化功能及腹腔血液迴圈。

多動腳趾也可養脾胃

中醫認為, 人體十個腳趾分別與臟腑相通, 即大腳趾對應肺和大腸, 二趾對應脾和胃, 三趾對應心和小腸, 四趾對應肝和膽, 小趾對應腎和膀胱。 所以刺激腳趾, 能通過經絡反射到相應的臟腑器官, 從而有效調節臟腑功能,

使其正常運行。 平時不妨多做做用腳趾抓地或抓鞋底的動作, 每次5 分鐘左右即可, 可以兩腳同時進行, 也可分別進行, 每天2-3次。

作者介紹:楊力,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編,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特邀專家, 著有代表作《祛濕補虛大病預防》一書, 讓你遠離身體裡的濕熱毒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