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了讓希特勒深信諾曼地登陸只是假動作,巴頓調來了好萊塢演員

1943年11月, 蘇美英三國決定對納粹德國開闢第二戰場。 根據這一協定, 英美將於1944年在西歐登陸, 這個作戰方案, 就是著名的“霸王”行動。 為了欺騙希特勒, 英國首相邱吉爾指示英國的情報部門制訂了一個“對敵人實施心理欺騙”的計畫。 這個計畫被邱吉爾命名為“衛士計畫”。

計畫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各種途徑, 誘使德軍分散在歐洲各地;二是要使希特勒相信, 盟軍將在法國北部的加萊港登陸。 在盟軍情報部門的努力之下, 第一個目的落實得比較到位, 但如何達成第二個目的呢?邱吉爾想起了被美國方面“雪藏”的名將巴頓。 此前, 巴頓因掌摑士兵事件被美國輿論抨擊, 美國統帥艾森豪被迫將他從前線召回, 暫時“雪藏”了。 巴頓雖然暫時被貶, 但德國方面始終認為, 這樣一員猛將, 不可能長期賦閑, 所以他們一直密切關注著巴頓的一舉一動。 不久,

納粹德國的情報部門就有了發現。

1944年1月26日, 巴頓以美國第一集團軍統帥的身份到達英格蘭東南地區, 與英國軍方進行了廣泛而密切的接觸, 尤其在多佛爾附近多次出現, 多佛爾海峽的對面就是法國的加萊港。 據此, 納粹德國的情報部門上交給希特勒一份材料,

其中寫道:“現已查明, 巴頓將軍目前正在英格蘭擔任某種高級軍事職務。 ”希特勒如獲至寶, 隨即認定:既然巴頓在英格蘭東南部頻頻出現, 那麼, 將來盟軍的登陸地點必然在加萊地區, 主將也一定是巴頓。 事實上, 所謂美國第一集團軍根本不存在, 只是在多佛爾附近地區頻繁使用無線電信號來傳送所謂“軍令”。 這支軍隊中只有充氣橡膠坦克和木板做成的飛機, 以造成盟軍將要在加萊登陸的假像。 為了把戲演得更加真實, 美國甚至從好萊塢調來許多專業人員, 以使假像達到專業級別。 在這一場戲中, 作為“主角”的巴頓儘管只是友情出演, 卻演得十分走心, 使得德國把自己的精銳部隊第十五集團軍一直部署在加萊。

1944年6月6日, 盟軍發起了“霸王”行動, 登陸諾曼第的戰役打響。 直到戰役開始三天后, 希特勒仍然堅持認為巴頓將會率領盟軍主力在加萊登陸, 諾曼第的登陸只是個“假動作”。 等到希特勒明白過來之時, 盟軍已經開始向法國縱深推進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