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徠卡相機中的全畫幅性價比之王,同時也是顏值擔當!

現在玩攝影的人不少, 隨便去哪個景區都能看到一幫端著相機、扛著腳架的人, 攝影走入尋常百姓家是個好事, 但其中, 玩徠卡的卻只能算是小眾。

網路上相關資料比起佳能尼康少很多, 所以我們也會從國外網站上搜集整理一些外文的文章和資料供大家參考, 希望盡綿薄之力為國內更多徠卡粉和不那麼瞭解徠卡的朋友普及徠卡知識, 提供交流互動的機會並奉上我們的優質服務, 也感謝長期以來大家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

徠卡Q因為其高顏值、優秀做工和極好的使用邏輯, 征服了一眾品味好、要求高的人士,

尤其是設計師, 更是偏愛這台兼具時尚與實用的相機, 其中就包括了今天這篇文章的作者Andrew Kim。 他畢業於美國著名的高等藝術學院ACCD, 曾任職於微軟、谷歌等知名企業設計部門, 目前就聘於特斯拉擔任設計主管。

原文很長, 小編整理翻譯了一部分,

感興趣的話, 可以到原博客 “minimallyminimal” 網站去閱讀, 底下我會貼出來原文地址。

比起以往的徠卡相機產品, Q是個創新之作, 在製作與性能方面, 也絲毫沒有妥協。 尤其是它有自動對焦這個選項, 所以也就毫不奇怪為什麼Leica Q在推出以來就一直備受人們寵愛、甚至屢次斷貨了。

●機身設計

設計當然是徠卡的靈魂支柱之一, Q也不例外。 Q雖然沒有徠卡M那樣好看, 也不如徠卡T亮騷, 它只有全黑的配色, 可能我自己更加喜歡銀色。 (小編按:但是現在徠卡Q有鈦金版了~)外觀上Leica Q也許不是最美的, 但它的實用性卻很高。

得益於鋁鎂合金的機身材質, 它可以提供足夠的厚度來讓你有一個堅實的抓握力, 同時機身重量控制得很好。

Leica Q是一台夠緊湊的相機, 你會想每一天都把它背出去。 在帶著Q上街時, 它很低調, 不會引人注目, 不會分散你的注意力。 它有一個幾乎無聲的機械葉片快門,

拍攝時很安靜, 有利於在街頭使用。

Leica Q - f 1.7- ISO 640 - 美國, 華盛頓

●操控感直觀簡潔

Q給我的感覺是“平衡”。 操作起來是非常直觀、很有邏輯的。 按鍵佈局與徠卡M基本相同, 這是件好事, 因為大多數相機都需要幾個星期來熟悉和掌握操控, 但是Q能讓你的肌肉有個很快速的記憶, 簡潔、合乎邏輯的操作,使得這是一台“proper”(合適)的徠卡。

Leica Q - ISO 100 - 韓國,首爾

Leica Q - f 1.7- ISO 100 - 美國,華盛頓

● 感測器性能強悍

說到感測器,徠卡Q擁有一個2400萬圖元的全畫幅CMOS感測器,它渲染出來的色彩很有質感,但同時又是“克制”的,不會過分,我認為徠卡在這方面的平衡做得不錯。優秀的動態範圍可以保留更多驚人的細節。在與徠卡T相伴的一年裡,我本以為我並不需要一個全幅相機,在看到徠卡Q拍攝的照片時,我發現我錯了。

Leica Q - f 1.7- ISO 100 - 美國,西雅圖

Leica Q - f 1.7- ISO 100 - 美國,西雅圖

Leica Q - f 1.7- ISO 125 - 韓國,首爾

● 鏡頭素質直逼M頭

可能Leica Q比較有爭議的一點的它的鏡頭,不可更換的28mm f/1.7 ASPH的鏡頭,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焦段可能不是第一選擇。但是實際上,28mm的鏡頭卻是非常實用的。失真很小(minimal),成像銳利,F1.7光圈全開時畫質同樣出色,當然還有它的“德味兒”,使得它很適合拍攝植物、街頭等場景。這顆鏡頭的素質會讓你感覺它是一顆M鏡頭,還有類似於M Summarit 35mm鏡頭遮光罩的設計也是很吸引人的。

Q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切換到“微距模式”(微距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17cm,標準模式下30cm),通過鏡頭上的一個旋轉環,就能快速切換微距和標準模式,而且即使在微距模式下,它的自動對焦依然十分好用,成像也夠銳利,誰能想到一顆固定鏡頭竟能如此靈活?另外鏡頭上的景深表可以讓你嘗試超焦距的使用。我只能說,這顆鏡頭夠“德國”。

Leica Q - f 2.8 - ISO 1000 - 中國,臺北

Leica Q - f 1.7- ISO 125 - 韓國,首爾

● 方便與性能兼備的拍攝體驗

我拍攝時大多使用取景器,所以當我知道Leica Q有一個內置的取景器時我是歡呼雀躍的。它的電子取景器的解析度達到了368萬圖元。在使用Leica T時,我就很喜歡它的Visoflex外接取景器,現在看來,Q的內置取景器也是同樣好的,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無法轉動。

Leica Q較之M的優點之一是它可以自動對焦,而且十分快速、可靠。還有類似iphone手機的觸摸對焦功能,效果非常好;同時,峰值對焦和手動對焦也能滿足你在大多數情況下的使用。它的對焦環和月牙柄讓我感覺很像M,轉動時柔潤絲滑,手感很棒。

Leica Q - f 2.8- ISO 1250 - 韓國,首爾

話說回來,我更喜歡拍攝徠卡Q的JPEG格式,它的感測器會作出一定的渲染,直出效果很討人喜歡,我覺得這才是徠卡。

下面這組照片的JPEG的設置是這樣的:

對比度:低

飽和度:低

銳度:中等偏高

Leica Q - f 3.2- ISO 100 - 韓國,首爾

Leica Q - f 2- ISO 1000 - 韓國,首爾

徠卡Q螢幕右上方有個圓圓的小按鈕,這是用來切換畫幅的,你可以將畫面裁切為35mm、50mm的畫幅尺寸,看似簡單的功能在實際拍攝時還是非常靈活實用的。

Leica Q - f 2.8- ISO 500 - 中國,臺北

當然,裁切的時候也會改變圖像的尺寸:

28mm:6000x4000圖元

35mm:4800x3200圖元

50mm:3360x2240圖元

弱光下,只要保證ISO 6400以下的感光度,畫面還是很乾淨的。

Leica Q - f 2.8- ISO 3200 - 美國,華盛頓

Leica Q - f 1.7- ISO 1600 - 美國,華盛頓

如果你在猶豫一台新的相機,並且預算充足的話,選擇Leica Q是對的。如同所有的徠卡相機一樣,它的製作精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它提供了許多其他徠卡相機不能提供的“超能力”。它似乎橫跨了兩個世界,更像是一輛跑車,卻是“五座”款。每次拿起它,我都會驚訝,這台小小的相機,好像已經走出了(come out of)徠卡本身。

作者 Andrew Kim 翻譯 君峰徠卡

原文 http://www.minimallyminimal.com/blog/leica-q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馬連道體驗店

北京市馬連道攝影器材城4層南區311

簡潔、合乎邏輯的操作,使得這是一台“proper”(合適)的徠卡。

Leica Q - ISO 100 - 韓國,首爾

Leica Q - f 1.7- ISO 100 - 美國,華盛頓

● 感測器性能強悍

說到感測器,徠卡Q擁有一個2400萬圖元的全畫幅CMOS感測器,它渲染出來的色彩很有質感,但同時又是“克制”的,不會過分,我認為徠卡在這方面的平衡做得不錯。優秀的動態範圍可以保留更多驚人的細節。在與徠卡T相伴的一年裡,我本以為我並不需要一個全幅相機,在看到徠卡Q拍攝的照片時,我發現我錯了。

Leica Q - f 1.7- ISO 100 - 美國,西雅圖

Leica Q - f 1.7- ISO 100 - 美國,西雅圖

Leica Q - f 1.7- ISO 125 - 韓國,首爾

● 鏡頭素質直逼M頭

可能Leica Q比較有爭議的一點的它的鏡頭,不可更換的28mm f/1.7 ASPH的鏡頭,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焦段可能不是第一選擇。但是實際上,28mm的鏡頭卻是非常實用的。失真很小(minimal),成像銳利,F1.7光圈全開時畫質同樣出色,當然還有它的“德味兒”,使得它很適合拍攝植物、街頭等場景。這顆鏡頭的素質會讓你感覺它是一顆M鏡頭,還有類似於M Summarit 35mm鏡頭遮光罩的設計也是很吸引人的。

Q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切換到“微距模式”(微距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17cm,標準模式下30cm),通過鏡頭上的一個旋轉環,就能快速切換微距和標準模式,而且即使在微距模式下,它的自動對焦依然十分好用,成像也夠銳利,誰能想到一顆固定鏡頭竟能如此靈活?另外鏡頭上的景深表可以讓你嘗試超焦距的使用。我只能說,這顆鏡頭夠“德國”。

Leica Q - f 2.8 - ISO 1000 - 中國,臺北

Leica Q - f 1.7- ISO 125 - 韓國,首爾

● 方便與性能兼備的拍攝體驗

我拍攝時大多使用取景器,所以當我知道Leica Q有一個內置的取景器時我是歡呼雀躍的。它的電子取景器的解析度達到了368萬圖元。在使用Leica T時,我就很喜歡它的Visoflex外接取景器,現在看來,Q的內置取景器也是同樣好的,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無法轉動。

Leica Q較之M的優點之一是它可以自動對焦,而且十分快速、可靠。還有類似iphone手機的觸摸對焦功能,效果非常好;同時,峰值對焦和手動對焦也能滿足你在大多數情況下的使用。它的對焦環和月牙柄讓我感覺很像M,轉動時柔潤絲滑,手感很棒。

Leica Q - f 2.8- ISO 1250 - 韓國,首爾

話說回來,我更喜歡拍攝徠卡Q的JPEG格式,它的感測器會作出一定的渲染,直出效果很討人喜歡,我覺得這才是徠卡。

下面這組照片的JPEG的設置是這樣的:

對比度:低

飽和度:低

銳度:中等偏高

Leica Q - f 3.2- ISO 100 - 韓國,首爾

Leica Q - f 2- ISO 1000 - 韓國,首爾

徠卡Q螢幕右上方有個圓圓的小按鈕,這是用來切換畫幅的,你可以將畫面裁切為35mm、50mm的畫幅尺寸,看似簡單的功能在實際拍攝時還是非常靈活實用的。

Leica Q - f 2.8- ISO 500 - 中國,臺北

當然,裁切的時候也會改變圖像的尺寸:

28mm:6000x4000圖元

35mm:4800x3200圖元

50mm:3360x2240圖元

弱光下,只要保證ISO 6400以下的感光度,畫面還是很乾淨的。

Leica Q - f 2.8- ISO 3200 - 美國,華盛頓

Leica Q - f 1.7- ISO 1600 - 美國,華盛頓

如果你在猶豫一台新的相機,並且預算充足的話,選擇Leica Q是對的。如同所有的徠卡相機一樣,它的製作精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它提供了許多其他徠卡相機不能提供的“超能力”。它似乎橫跨了兩個世界,更像是一輛跑車,卻是“五座”款。每次拿起它,我都會驚訝,這台小小的相機,好像已經走出了(come out of)徠卡本身。

作者 Andrew Kim 翻譯 君峰徠卡

原文 http://www.minimallyminimal.com/blog/leica-q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馬連道體驗店

北京市馬連道攝影器材城4層南區31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