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勳為何僅靠幾千人就敢復辟?溥儀同意嗎?

1917年6月, 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 率五千‘辮子兵’, 借‘調停’為名入京。 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 並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 把十二歲的溥儀抬出來宣佈復辟,

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 通電全國改掛龍旗, 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 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 史稱的‘張勳復辟’。 不過, 僅過十二天后就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

張勳是誰?為何復辟?

出身貧寒卻平步青雲

張勳, 字紹軒, 是江西奉新人, 出生於1854年。 父親是一個小商販, 家境一般。 但他八歲喪母, 十二歲喪父, 成為孤兒。 為了混口飯吃, 張勳去幫地主家放牛。 因乖巧可愛, 不久改為書僮, 伺候東家少爺讀書。 1879年 (光緒五年), 張勳參軍入伍, 成為了清軍的一名士兵。 五年後, 他隨部隊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 次年在鎮南關大戰中戰功卓著, 越級提拔, 官至參將, 管帶廣武右軍各營, 駐紮廣西邊防。

甲午戰爭爆發後, 張勳投奔了袁世凱。

不久因隨袁世凱赴山東征剿義和團, 升任總兵。 次年調至北京, 宿衛端門, 算是九門首領之一, 多次擔任慈禧、光緒等人出巡的扈從, 開始受到清政府的重視。

1911年, 擢江南提督。 武昌首義後, 奉清廷之令鎮守南京, 統領第九鎮新軍。

江浙聯軍圍攻南京, 張勳兵敗退往徐州, 皇帝授他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

仇視革命

武昌起義後, 張勳為表示忠於清廷, 命令本部人馬均留髮辮, 人稱“辮子軍”。 1913年, 袁世凱任大總統, 張勳所部改稱武衛前軍, 駐兗州, 表示仍效忠清室, 禁其部卒剪去髮辮;十一月, 任中國孔教會名譽會長。

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凱命, 率部往南京鎮壓討袁軍, 大肆迫害、捕殺革命黨人, 留日同盟會員韓志正北走北京, 老同盟會員周仲穆被殺于王陵母墓, 王少華被逼墜樓自殺, 一時間, 徐州腥風血雨, 陰霾密佈。 隨即被袁世凱授為將軍府定武上將軍, 任江蘇督軍, 調往徐州, 轉任長江巡閱使, 移駐徐州。 1915年, 擁袁世凱稱帝, 被封為一等公爵, 但內心仍一意維護滿清政府。

“張勳復辟”

1917年, 張勳借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 偽裝成調解人, 企圖坐收漁利, 同時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 不久任安徽督軍, 擴充至十三省同盟, 拼湊實力, 積極策劃清室復辟。

黎元洪見段祺瑞手握重兵, 就電召駐守在徐州、統領定武軍的張勳進京當中間人。

張勳畢竟是老北洋, 進京之前, 他偕同新任命的國民政府總理李經羲先去了天津, 拜碼頭, 訪名流。 在段祺瑞位於日租界宮島街(今鞍山道38號)的家中, 張勳邀段赴京, “共籌國是”, 段祺瑞拒絕了。 張勳又跑到徐世昌家, 關門進行了長時間密談。

6月, 隧率辮子軍入京。

經過一陣緊張的策劃, 張勳於同月30日夜潛入清宮, 決定當晚發動復辟。 淩晨1時, 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 戴上紅頂花瓴, 率領劉廷琛、康有為、陳毅、沈曾植、王士珍、江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五十餘人, 乘車進宮。

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勳。 張率領諸人, 溥儀行三拜九叩禮。

第二天, 溥儀發佈“即位詔”, 稱“共和解體, 補救已窮”, 宣告親臨朝政, 收回大權。他公佈九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八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

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

張勳通電各省,宣佈已“奏請皇上復辟”,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

當時京城龍旗飄蕩,旗人喜形於色,商人卻憂心忡忡。中行、交行的紙幣斷不收受,吃飯、購物只認大洋,一時物價上漲,人心惶惶。

張勳的劣行,遭到了全國各界的強烈反對。

總統黎元洪、副總統馮國璋,第一時間通電全國,聲討張勳的倒行逆施;總理段祺瑞立即組建討逆軍,7月3日在天津馬廠誓師,兵分三路,直搗北京。張勳逃入荷蘭使館,溥儀退位,被通緝,繼逃到天津德租界地區。

張勳沒有背景,沒有後臺,家境貧寒,還是孤兒,二十五歲才從軍,一步一步從底層做起,成為大清股肱之臣。他對大清朝一往情深,忠貞不貳。

收回大權。他公佈九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八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

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

張勳通電各省,宣佈已“奏請皇上復辟”,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

當時京城龍旗飄蕩,旗人喜形於色,商人卻憂心忡忡。中行、交行的紙幣斷不收受,吃飯、購物只認大洋,一時物價上漲,人心惶惶。

張勳的劣行,遭到了全國各界的強烈反對。

總統黎元洪、副總統馮國璋,第一時間通電全國,聲討張勳的倒行逆施;總理段祺瑞立即組建討逆軍,7月3日在天津馬廠誓師,兵分三路,直搗北京。張勳逃入荷蘭使館,溥儀退位,被通緝,繼逃到天津德租界地區。

張勳沒有背景,沒有後臺,家境貧寒,還是孤兒,二十五歲才從軍,一步一步從底層做起,成為大清股肱之臣。他對大清朝一往情深,忠貞不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