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唯一一個讓唐太宗焚稿慰忠魂的是誰?

虞世南, 字伯施, 唐太宗為秦王時, 歸入秦王府為參軍。 唐太宗即位後, 他累遷至秘書監, 賜爵永興縣子。

虞世南博古通今、能詩善文。 唐太宗于治政之餘, 經常與虞世南“共觀經史”。 每回談到古代帝王治政得失時, 虞世南必要以之諷勸太宗, 使太宗大受啟發。 所乙太宗對侍臣們誇獎他:“我閒暇時與虞世南談古論今, 我如說錯一句話, 他未曾不感到惆悵痛心。 他如此肯誠, 令我讚歎。 你們要是都能像他這樣, 天下何愁不治。

有一年, 彗星出現。 太宗擔心的詢問群臣怎麼回事。 虞世南引經據典的答道:“從前齊景公時有彗星出現, 他問晏嬰原因, 晏嬰回答說:‘掘池沼唯恐不深, 修台榭唯恐不高, 行刑罰唯恐不重, 因此上蒼才以彗星警告您。

齊景公感到後怕, 立刻修德行義, 過了十六天, 彗星便隱沒不見了。 臣聽說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如果不修德行義, 即使獲麟得鳳,

也無濟於事。 只要治政沒有過錯, 即使出現了災星, 又有什麼損害呢!願陛下不要認為自己功高古人而得意, 不要因太平日久而驕惰, 只要慎終如始, 就是彗星出現, 也沒有什麼可擔憂的。 ”

太宗聽後, 嚴肅的說道:“我治理國家, 並無齊景公那樣的過失。 然而, 我只有二十, 就舉兵起義;年二十四, 平定天下;未到三十, 即位稱帝。 自以為三代以下, 沒有哪個撥亂反正的君主能趕上我。 當時驍勇的薛舉、兇猛的宋金剛、雄霸河北的竇建德、佔據洛陽的王世充等勁敵都敗在我的手下。 後來蕭牆禍起, 我又決意為安定社稷而登上了帝位, 又降服了北夷。 因此, 我頗為躊躇滿志, 滋生了自滿之心, 輕慢了天下之士, 這正是我的罪過啊。 上天出現了災異,

恐怕就是為此。 秦始皇平定六國、隋煬帝富有四海, 可由於驕惰安逸, 一朝而亡, 我又怎麼能自傲呢?每當想到這一點, 不免令人擔憂!”

後來, 太上皇李淵駕崩, 太宗命依漢高祖的墳墓規模, 隆重安葬。 期限緊迫, 勞民傷財。 虞世南先後兩次上書, 力陳厚葬之弊,

勸太宗“安於菲薄, 以為長久萬代之計。 ”終於使太宗縮小了陵墓的規模。 太宗因此越發親近禮敬虞世南。 稱讚他有“五善”, 即“博聞、德行、書翰、詞藻、忠直, 一人而已, 兼是五善”(《隋唐嘉話》), 肯定他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大臣, 理當重用。

虞世南病逝時, 太宗在寫給魏王李泰的一篇文章中說道:“虞世南與我猶如一體。 他沒有一天忘記為我拾遺補缺, 真是當代的名臣, 人倫的楷模。 只要我有微小的失誤, 他就犯顏直諫。 現在他離我而去, 書庫文苑也就沒有人了, 實在令人痛惜不堪哪!”

太宗還寫詩一首, 追述往古興亡之道, 擱筆之後歎道:“鐘子期死, 俞伯牙不再彈琴。 我寫此詩, 又給誰看呢?”惆悵之情無以言表, 他讓起居郎拿著這篇詩稿,

到虞世南的靈前吟誦一番, 然後燒掉, 希望虞世南的在天之靈有所感悟。

據說後來虞世南果然出現在唐太宗的夢中, 音容笑貌與生前無二。 夢後第二天, 太宗便下詔令五百僧人在虞世南家齋祭, 後又命人丹青繪像, 高懸淩煙閣中。

永興公虞世南簡介

德行淳備,良諫純臣——永興公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漢族,余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但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虞世南雖然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當政得失,直言敢諫。他多次諷勸唐太宗要勤于政事,並以古帝王為政得失,論證利弊。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貞觀十二年病故。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一下哦,小編會一如既往的給大家貢獻歷史類的好文章,謝謝!

德行淳備,良諫純臣——永興公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漢族,余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但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虞世南雖然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當政得失,直言敢諫。他多次諷勸唐太宗要勤于政事,並以古帝王為政得失,論證利弊。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享年八十一歲,賜禮部尚書。貞觀十二年病故。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一下哦,小編會一如既往的給大家貢獻歷史類的好文章,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