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管仲臨終時為何堅決反對鮑叔牙接任相位?

在我國春秋時期, 有“管鮑之交”的故事, 即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友誼故事, 千百年來被後人廣為傳誦, 管仲曾感歎道:“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鮑子也!”對於他們二人的故事, 歷代的文人墨客均大加讚賞, 如同鐘子期與伯牙的故事, 人們為此常感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鮑叔牙在齊桓公面前力薦管仲擔任相位, 可是管仲卻在臨終之時, 面對齊桓公詢問誰來接替他的相位, 管仲卻極力反對鮑叔牙接替自己為齊相, 這是為何呢?如果您不清楚此事, 請繼續閱讀下面的文章。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春秋時期的齊國人, 他們倆年輕的時候已經就是至交好友, 早年還曾一起合夥做過生意, 後來雙雙步入政壇, 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西元前685年, 鮑叔牙騙過召忽、管仲二人, 力助公子小白即位, 公子小白即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

管仲和鮑叔牙雖然各為其主,

在各自的政治立場上互不相讓, 但是並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鮑叔牙幫助齊桓公即位, 可以說功不可沒, 于公於私, 他都應當做齊國之相。 何況齊國有“鼎之三足”的說法, 說的便是才能享譽天下的三人:召忽、管仲、鮑叔牙, 世人都知道鮑叔牙的治國才能和人品, 他的才德、功勞無人能及。

從長期複雜的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文韜武略來看, 鮑叔牙絕對具備齊相之能, 但是鮑叔牙拒絕了齊桓公的冊封。 從長遠來看, 鮑叔牙認為自己現在要做的不是任職為相, 而是要為國家舉薦人才, 在他心目中, 齊相由管仲擔任更合適。

鮑叔牙雖然力薦管仲擔任齊相, 但是齊桓公對於曾經敵對陣營的管仲不滿, 何況齊桓公還差點被管仲一箭射死, 齊桓公一直都想殺掉管仲呢。 鮑叔牙多次極力推薦管仲, 不斷地疏導齊桓公心中積存的怨氣, 終於說服了齊桓公拜管仲為相。 在管仲的全力輔助下, 齊桓公終於成就霸業, 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可以說, 如果沒有鮑叔牙, 管仲就不可能在齊國大展宏圖,

齊國也就不可能成為最早強大的諸侯國。 可是讓人難以理解的是, 管仲擔任相位後, 卻從未提拔重用過鮑叔牙, 鮑叔牙在齊國政壇上變成了一個默默無聞的角色。

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 管仲在臨終前還不斷叮囑齊桓公, 不能讓鮑叔牙接替自己的齊相之位, 這是為什麼呢?

什麼是知己?知己就是完全瞭解對方的脾性, 深知對方的為人, 能分清什麼對他有利, 什麼對他不利。 管仲臨死堅決反對鮑叔牙, 不是知恩不報, 更不是忘恩負義。 他之所以不讓鮑叔牙接任齊相, 正是為了報答鮑叔牙。

管仲曾說過:“鮑叔, 君子也。 千乘之國不以其道予之, 不受也。 雖然, 不可以為政。 其為人好善, 而惡惡已甚, 見一惡終身不忘。

”鮑叔牙為人正直, 行事光明磊落, 疾惡如仇, 很難在勾心鬥角的官場立足。

管仲也明白, 失去自己的齊桓公也不會有好的下場, 如果鮑叔牙接替自己為齊相, 就等同於把他置身於危機中。 果不出管仲所料, 齊桓公在管仲死後, 錯用奸臣, 于次年悲慘的死去。

當時的奸臣易牙得知管仲臨終時與齊桓公的對話後,便跑到鮑叔牙跟前去離間他和管仲的關係。鮑叔牙聞言後,哈哈大笑:“管仲公而忘私,不講私人交情,推薦公孫隰朋為齊相,那是為國為民考慮的啊。”易牙碰了一鼻子灰後,這才明白管仲對鮑叔牙瞭解有多深,羞愧地溜走了。

友誼的基礎是彼此相知,因為相知,鮑叔牙坦然讓出相位之職;因為相知,管仲至死不薦鮑叔牙為齊相。“管鮑之交”相知之深,讓人感動,讓人深刻領悟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諦。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當時的奸臣易牙得知管仲臨終時與齊桓公的對話後,便跑到鮑叔牙跟前去離間他和管仲的關係。鮑叔牙聞言後,哈哈大笑:“管仲公而忘私,不講私人交情,推薦公孫隰朋為齊相,那是為國為民考慮的啊。”易牙碰了一鼻子灰後,這才明白管仲對鮑叔牙瞭解有多深,羞愧地溜走了。

友誼的基礎是彼此相知,因為相知,鮑叔牙坦然讓出相位之職;因為相知,管仲至死不薦鮑叔牙為齊相。“管鮑之交”相知之深,讓人感動,讓人深刻領悟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諦。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