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周幾百年基業說沒就沒,最應該負責的三個人是誰?

秦人獲得封邑, 是秦始皇家族走上政治舞臺的第一步。 但是自此之後, 秦始皇的家族一直沒有太大的作為, 直到西周王朝走向窮途末路的時候, 秦始皇家族才抓住了一個歷史機遇, 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石。 這個歷史機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秦始皇家族又是如何把握這個歷史機遇的呢?

這兩個問題和西周王朝的衰敗密切相關。 西周王朝從西元前十一世紀武王伐紂建國, 到周幽王時期亡國。 秦國由卿大夫提拔為諸侯, 恰恰伴隨的是這場變化——周天子的地位逐步下降, 西周的王制走向衰落。

這一過程很漫長,

其間有三個周王應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圖)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第一個就是周厲王。

周厲王的失誤有兩點:一是與民爭利;二是壓制言論。

周厲王在位時期, 不准“國人”(西周、春秋時期住在國都的人的通稱, 他們有戶口, 可以住在國都,

具有公民權, 可以從軍, 充當基層官吏, 參加祭祀, 是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和“國人”相對的是“野人”)利用山林和水面, 把這些生產資料收歸國有。 結果嚴重損傷了“國人”的利益, 引發了“國人”強烈的不滿。

面對“國人”的強烈不滿, 周厲王不但不思悔改, 反而派了大量特工, 監視“國人”, 誰敢在背後議論, 殺無赦。

這導致百姓見面不敢打招呼, 在路上碰見了熟人也只是交換眼色(國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史記•周本紀》), 可見“白色恐怖”的嚴酷。

周厲王控制言論, 短期之內造成兩種結果:

一是“其謗鮮矣”;二是“諸侯不朝”。

周厲王本人還沾沾自喜地對他的大臣召公說:“我能禁止他人說我的壞話了!”(厲王喜, 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 乃不敢言。 ”《史記•周本紀》)

召公對厲王進諫說:堵住百姓的嘴不讓他說話, 比堵住河水不讓它流淌的危害還要大。 堵住河水不讓它流, 最終會導致決堤, 會傷害很多人, 堵住百姓的嘴不讓他們說話, 何嘗不是這樣呢(防民之口, 甚於防水。 水壅而潰, 傷人必多, 民亦如之。 《史記•周本紀》)?

但是, 周厲王還沉浸在短期的政治高壓的效應中欣欣然、飄飄然, 對召公的諫言充耳不聞。

在這種情況之下, 國內是沒有人敢講話了。

不過, 三年以後, 也就是西元前841年, 忍無可忍的“國人”, “乃相與畔, 襲厲王”, 周厲王遂從鎬京(今西安)出逃, 流亡到了彘(今山西霍縣)。

周厲王從鎬京出逃時, 他的太子靜藏在召公的家裡, “國人聞之, 乃圍之”。 最後, 召公沒有辦法, “乃以其子代王太子, 太子竟得脫”。

周厲王逃亡之後, 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主持政事, 史稱“共和行政”。 一說朝政由共(gōng, 躬)伯和執掌。

共伯和是西周時期的共國(今河南輝縣市)國君, 周厲王被驅逐之後, 他受諸侯的擁戴, 代行王政。 這一年(共和元年, 前841)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又過了十四年(前827), 周厲王在流放地死亡, 太子靜被擁立, 他就是周宣王, 召穆公、周定公交還政權。

周天子被“國人”趕出京城, 客死於流亡之地, 天子的顏面掃地、權威全失, 這是西周王朝衰落的開始。

第二個導致西周衰亡的周天子是誰呢?

周宣王。

周宣王登基後, 採納大臣召公等人的意見, 整頓朝政, 曾經出現過一度中興的局面。 但是, 宣王晚年, 連續用兵失利, 先是敗于薑氏之戎(三十九年, 戰於千畝, 王師敗績于薑氏之戎。 《史記•周本紀》), 後來, 又在南征中損失了“南國之師”, 軍力受到重創, 再次陷入危機。

西周初年, 周王室擁有“西六師”“成周八師”“殷八師”等大量軍隊, 周天子的軍力遠遠大於諸侯。 這是周天子號令天下諸侯的軍事保證。

但是, 到宣王時期,周天子的兵力損失極大,已經嚴重不足。大臣勸諫周宣王,舉行天子籍田助耕的禮儀,這雖然只是一種形式,卻需要各國諸侯齊至,是強化權威的有利時機,然而,周宣王不聽勸諫。

曾經一度中興的宣王沒能夠擔當起重振周室權威的大任,反而因為不聽勸諫而使軍力大大削弱,失去了號令諸侯的軍事保證。

(圖)周宣王

第三個導致西周滅亡的周天子是誰呢?

周幽王。

周幽王怎樣摧毀了西周呢?

曾經號令天下諸侯的西周滅於犬戎之手。西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侯、犬戎,對周幽王的都城鎬京發動突然襲擊。周幽王見勢不妙,立即點燃烽火,希望諸侯能夠率兵保衛京城;但是,各地諸侯看到鎬京的烽火,都按兵不動(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史記•周本紀》)。結果,西周的京城被犬戎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被殺,鎬京的財寶與美女褒姒(sì,似)都被掠走(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史記•周本紀》)。西周王朝宣告滅亡。

周天子自立國之初就擁有號令諸侯的權力,如果諸侯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周天子就可以進行征伐,所以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程樹德《論語集釋》卷三十三《季氏》,中華書局1990年版)為什麼周幽王點燃烽火竟然無人勤王呢?

這件事其實和一位女人有關,她就是美女褒姒。

周幽王本來就是一位昏庸之王,他寵信了一位貪財圖利而善於逢迎、能說會道的大臣主持朝政,導致民怨鼎沸。後來,褒國進獻了一位美女褒姒,深得周幽王寵愛。周幽王對褒姒言聽計從,竟廢掉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原太子被廢,只好和其母親逃回申國。

褒姒雖然美豔絕倫,卻是個冷美人,特別嚴肅,不愛笑。幽王想盡了一切辦法,希望博得褒姒一笑,但始終未能成功(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史記•周本紀》)。黔驢技窮的幽王竟然下令:點燃烽火臺。

烽火臺本是幽王的國都鎬京遇險時緊急徵召天下諸侯勤王的標誌,烽火一起,說明國都有警,各地諸侯紛紛率兵前來救駕。但是,各地勤王的諸侯趕到京城,卻看不到敵兵。褒姒看到各地諸侯心急火燎地奔到京城城外又見不到敵兵的尷尬情景,放聲大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史記•周本紀》)。

褒姒一笑,幽王開心極了,很有成就感;但是,各地趕來的諸侯卻滿腔怒火,可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更令人髮指的是,幽王並沒有到此為止,既然沒有其他的娛樂項目可以博美人一笑,既然美人因烽火戲諸侯而露出笑容,那麼周幽王便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了下去,“數舉烽火”,一發而不可收了(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史記•周本紀》)。

有位大臣勸周幽王,烽火臺是救急用的,這個玩笑開不得。

大王如此戲弄諸侯,真有急事,諸侯又認為大王在戲弄他們,不派兵相救,那會怎麼樣?但是,周幽王此時卻像著了迷一樣,為了博得褒姒一笑,根本聽不進忠言勸告。

所以,後來幽王再舉烽火,各地諸侯都不再來救援(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史記•周本紀》)。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為了博取美人褒姒的一笑,大玩“狼來了”的遊戲,終於自食惡果,這輕輕的一“點”、微微的一“笑”,美人沒了,江山沒了,自己的性命也玩兒完了。

申後及太子被廢,這讓申後的父親申侯十分惱火,便聯合繒國與犬戎,攻滅幽王(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史記•周本紀》)。幽王被殺之後,諸侯與申侯共同立幽王原來的太子繼位,史稱周平王。

周平王繼位之後,犬戎時時刻刻威脅著鎬京。周平王沒有力量保衛鎬京,惹不起犬戎,只好逃離,西元前770年,將周王朝的都城東遷到洛邑(平王立,東遷於雒邑,辟戎寇。《史記•周本紀》)。

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的開始。

(圖)烽火戲諸侯

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周王室的力量更加衰落,天下的諸侯相繼稱霸,這些霸主成為天下真正的主宰者(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這就是孔子說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時代。歷史由此進入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是春秋時代的開始。

西周沒了,對周民族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對秦始皇家族而言,未嘗不是好事。

西周王朝的逐漸衰亡為秦始皇家族走上歷史舞臺創造了一個歷史性機遇。尤其是當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視國家大政如同兒戲的時候,大部分諸侯對周王朝喪失了信心,沒有勤王,周幽王最終兵敗被殺,西周滅亡。

但是秦人審時度勢,奮起勤王,之後又親率大軍護送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

這個秦人是誰呢?

他就是秦始皇之前三十五位秦君中的第六位——秦襄公。

秦襄公這一次勤王很了不得,這是秦國崛起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次勤王至少說明秦襄公具備兩點政治素質:

第一,他有政治眼光,他知道這是一個歷史機遇。

第二,他有政治魄力,敢於帶兵救駕,他知道,要想得到封賞,必須討好周天子,別人不去救我去救,別人不來我來,別人不打我打。

秦襄公抓住了這次歷史機遇,勤王作戰非常有力,立下了赫赫戰功(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史記•秦本紀》)。

平王東遷的時候,為了報答秦襄公的救援,遂封其為諸侯,並把自己現在守不住、將來也管不了的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賞給了他。

周平王對秦襄公說:犬戎不講道義,屢屢侵奪我岐、豐之地;如果秦能攻佔其地,驅逐犬戎,就把岐、豐之地封給你們,並且賜予秦襄公爵位(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史記•秦本紀》)。

秦襄公這次勤王得到了兩樣珍貴的禮物:一是立國封侯,二是佔領西戎之地。

先說立國封侯。秦襄公由於率兵勤王被正式封為諸侯,可以和原來的諸侯國互派使者(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史記•秦本紀》)。周初分封諸侯沒有秦,所以,秦人在秦襄公正式封侯之前的政治地位十分低下,與已經封國數百年的齊、晉、燕等國根本不能平起平坐。

秦襄公的立國封侯使秦國獲得了一筆重要的政治資本——與原來的諸侯國平起平坐。

(圖)秦襄公

周代社會非常重視名分。

秦人在此之前只是個卿士,其地位與關東諸侯不能比,更談不上稱霸天下、統一全國了。

秦人自襄公起,有了諸侯的名分,這是秦國最終統一天下的基礎。所以,在秦國的發展史上,秦襄公是第一位有巨大貢獻的君王。

再說佔領西戎之地。西戎是中國古代西部的一個族群,他們佔有大片土地。殺死周幽王的犬戎即屬於這一族群。

當時西戎的勢力很大,周平王為了躲避西戎的侵擾,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發祥地遷到洛邑避難。周平王將西戎之地封給了秦襄公,實際上,統治這一地方的仍是西戎。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周平王的這一賞賜只是一紙空文,但是,這一紙空文對於秦國來說意義非凡,它使秦國獲得了攻佔西戎大片土地的合法性。

秦國從此可以公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大張旗鼓地攻取西戎之地,建立起以關中為中心的根據地。

這就好比賞給你一套房子,房產證給你了,不過,房子裡目前有他人住著。但是,這個“證”非常重要,它證明這套房子從法律上講是屬於你的。至於何時收回,那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對於秦國來說,襄公立國是秦國興盛發達的重要一步,也是秦國日後統一中國的關鍵一步。秦襄公銳意進取,一生致力於奪取西戎之地,最終戰死在與西戎作戰的戰場上。

我們不厭其煩地講述周幽王的亡國,是想說明一個觀點:西周的亡國給秦國崛起創造了一個歷史契機,秦襄公抓住了這個歷史契機,使秦國走上了一條振興之道。

大國的崛起無不有一定的歷史機遇。抓住機遇者盛,失去機遇者衰。秦襄公這位抓住機遇的君王是秦國歷史上第一座巍巍豐碑。

秦襄公雖然獲得了攻佔西戎的賞賜,但是直至戰死疆場他都沒能佔領西戎。所以,他並沒有從周平王的封賞中得到任何實惠。

○摘自《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下)》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授權合作稿件

到宣王時期,周天子的兵力損失極大,已經嚴重不足。大臣勸諫周宣王,舉行天子籍田助耕的禮儀,這雖然只是一種形式,卻需要各國諸侯齊至,是強化權威的有利時機,然而,周宣王不聽勸諫。

曾經一度中興的宣王沒能夠擔當起重振周室權威的大任,反而因為不聽勸諫而使軍力大大削弱,失去了號令諸侯的軍事保證。

(圖)周宣王

第三個導致西周滅亡的周天子是誰呢?

周幽王。

周幽王怎樣摧毀了西周呢?

曾經號令天下諸侯的西周滅於犬戎之手。西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侯、犬戎,對周幽王的都城鎬京發動突然襲擊。周幽王見勢不妙,立即點燃烽火,希望諸侯能夠率兵保衛京城;但是,各地諸侯看到鎬京的烽火,都按兵不動(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史記•周本紀》)。結果,西周的京城被犬戎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被殺,鎬京的財寶與美女褒姒(sì,似)都被掠走(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史記•周本紀》)。西周王朝宣告滅亡。

周天子自立國之初就擁有號令諸侯的權力,如果諸侯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周天子就可以進行征伐,所以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程樹德《論語集釋》卷三十三《季氏》,中華書局1990年版)為什麼周幽王點燃烽火竟然無人勤王呢?

這件事其實和一位女人有關,她就是美女褒姒。

周幽王本來就是一位昏庸之王,他寵信了一位貪財圖利而善於逢迎、能說會道的大臣主持朝政,導致民怨鼎沸。後來,褒國進獻了一位美女褒姒,深得周幽王寵愛。周幽王對褒姒言聽計從,竟廢掉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原太子被廢,只好和其母親逃回申國。

褒姒雖然美豔絕倫,卻是個冷美人,特別嚴肅,不愛笑。幽王想盡了一切辦法,希望博得褒姒一笑,但始終未能成功(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史記•周本紀》)。黔驢技窮的幽王竟然下令:點燃烽火臺。

烽火臺本是幽王的國都鎬京遇險時緊急徵召天下諸侯勤王的標誌,烽火一起,說明國都有警,各地諸侯紛紛率兵前來救駕。但是,各地勤王的諸侯趕到京城,卻看不到敵兵。褒姒看到各地諸侯心急火燎地奔到京城城外又見不到敵兵的尷尬情景,放聲大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史記•周本紀》)。

褒姒一笑,幽王開心極了,很有成就感;但是,各地趕來的諸侯卻滿腔怒火,可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更令人髮指的是,幽王並沒有到此為止,既然沒有其他的娛樂項目可以博美人一笑,既然美人因烽火戲諸侯而露出笑容,那麼周幽王便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了下去,“數舉烽火”,一發而不可收了(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史記•周本紀》)。

有位大臣勸周幽王,烽火臺是救急用的,這個玩笑開不得。

大王如此戲弄諸侯,真有急事,諸侯又認為大王在戲弄他們,不派兵相救,那會怎麼樣?但是,周幽王此時卻像著了迷一樣,為了博得褒姒一笑,根本聽不進忠言勸告。

所以,後來幽王再舉烽火,各地諸侯都不再來救援(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史記•周本紀》)。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為了博取美人褒姒的一笑,大玩“狼來了”的遊戲,終於自食惡果,這輕輕的一“點”、微微的一“笑”,美人沒了,江山沒了,自己的性命也玩兒完了。

申後及太子被廢,這讓申後的父親申侯十分惱火,便聯合繒國與犬戎,攻滅幽王(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史記•周本紀》)。幽王被殺之後,諸侯與申侯共同立幽王原來的太子繼位,史稱周平王。

周平王繼位之後,犬戎時時刻刻威脅著鎬京。周平王沒有力量保衛鎬京,惹不起犬戎,只好逃離,西元前770年,將周王朝的都城東遷到洛邑(平王立,東遷於雒邑,辟戎寇。《史記•周本紀》)。

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的開始。

(圖)烽火戲諸侯

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周王室的力量更加衰落,天下的諸侯相繼稱霸,這些霸主成為天下真正的主宰者(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這就是孔子說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時代。歷史由此進入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是春秋時代的開始。

西周沒了,對周民族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對秦始皇家族而言,未嘗不是好事。

西周王朝的逐漸衰亡為秦始皇家族走上歷史舞臺創造了一個歷史性機遇。尤其是當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視國家大政如同兒戲的時候,大部分諸侯對周王朝喪失了信心,沒有勤王,周幽王最終兵敗被殺,西周滅亡。

但是秦人審時度勢,奮起勤王,之後又親率大軍護送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

這個秦人是誰呢?

他就是秦始皇之前三十五位秦君中的第六位——秦襄公。

秦襄公這一次勤王很了不得,這是秦國崛起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次勤王至少說明秦襄公具備兩點政治素質:

第一,他有政治眼光,他知道這是一個歷史機遇。

第二,他有政治魄力,敢於帶兵救駕,他知道,要想得到封賞,必須討好周天子,別人不去救我去救,別人不來我來,別人不打我打。

秦襄公抓住了這次歷史機遇,勤王作戰非常有力,立下了赫赫戰功(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史記•秦本紀》)。

平王東遷的時候,為了報答秦襄公的救援,遂封其為諸侯,並把自己現在守不住、將來也管不了的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賞給了他。

周平王對秦襄公說:犬戎不講道義,屢屢侵奪我岐、豐之地;如果秦能攻佔其地,驅逐犬戎,就把岐、豐之地封給你們,並且賜予秦襄公爵位(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史記•秦本紀》)。

秦襄公這次勤王得到了兩樣珍貴的禮物:一是立國封侯,二是佔領西戎之地。

先說立國封侯。秦襄公由於率兵勤王被正式封為諸侯,可以和原來的諸侯國互派使者(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史記•秦本紀》)。周初分封諸侯沒有秦,所以,秦人在秦襄公正式封侯之前的政治地位十分低下,與已經封國數百年的齊、晉、燕等國根本不能平起平坐。

秦襄公的立國封侯使秦國獲得了一筆重要的政治資本——與原來的諸侯國平起平坐。

(圖)秦襄公

周代社會非常重視名分。

秦人在此之前只是個卿士,其地位與關東諸侯不能比,更談不上稱霸天下、統一全國了。

秦人自襄公起,有了諸侯的名分,這是秦國最終統一天下的基礎。所以,在秦國的發展史上,秦襄公是第一位有巨大貢獻的君王。

再說佔領西戎之地。西戎是中國古代西部的一個族群,他們佔有大片土地。殺死周幽王的犬戎即屬於這一族群。

當時西戎的勢力很大,周平王為了躲避西戎的侵擾,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發祥地遷到洛邑避難。周平王將西戎之地封給了秦襄公,實際上,統治這一地方的仍是西戎。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周平王的這一賞賜只是一紙空文,但是,這一紙空文對於秦國來說意義非凡,它使秦國獲得了攻佔西戎大片土地的合法性。

秦國從此可以公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大張旗鼓地攻取西戎之地,建立起以關中為中心的根據地。

這就好比賞給你一套房子,房產證給你了,不過,房子裡目前有他人住著。但是,這個“證”非常重要,它證明這套房子從法律上講是屬於你的。至於何時收回,那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對於秦國來說,襄公立國是秦國興盛發達的重要一步,也是秦國日後統一中國的關鍵一步。秦襄公銳意進取,一生致力於奪取西戎之地,最終戰死在與西戎作戰的戰場上。

我們不厭其煩地講述周幽王的亡國,是想說明一個觀點:西周的亡國給秦國崛起創造了一個歷史契機,秦襄公抓住了這個歷史契機,使秦國走上了一條振興之道。

大國的崛起無不有一定的歷史機遇。抓住機遇者盛,失去機遇者衰。秦襄公這位抓住機遇的君王是秦國歷史上第一座巍巍豐碑。

秦襄公雖然獲得了攻佔西戎的賞賜,但是直至戰死疆場他都沒能佔領西戎。所以,他並沒有從周平王的封賞中得到任何實惠。

○摘自《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下)》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授權合作稿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