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晉武將墓,唐太宗康熙都祭拜過,盜墓者打開後差點嚇死

人死多年後, 確有“屍面如生”, 屍體跟活著的時候一樣的現象, 有的毛髮、指甲都很鮮活。 比如連雲港發現的漢墓中一名叫淩惠平的女子,

皮膚有彈性, 頭皮上的毛孔清晰可見。 手部和足部的每根指頭都清晰無比。 2000年不腐, 怎麼可能呢?考古人員化驗棺液發現, 含有大量的高鹽。 是附近海水倒灌所致, 在封閉的棺內海水流不出去, 高鹽卻能殺菌, 阻止體內殘留的細菌繁殖。 也阻隔著屍體和外界之間的聯繫。

但如果說是, 人死後, 不但“屍面如生”, 且指甲在不停地生長, 長到了背上, 你聽說過嘛?在《晉書》中還真有一段記載。 筆者用文學語言大致描繪一下:

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年), 也就是距離東晉滅亡只有7年時候, 有一夥盜墓賊盯上了一座晉代著名的將軍墓。

他們打開將軍的棺槨, 想要搜尋裡面的陪葬品。 當場被將軍的屍體嚇住了。 這位已經死了85年之久的將軍屍體面色跟活人一樣, 毛髮濃密, 兩隻手握成拳頭, 就見長長的指甲從拳頭中伸出來, 向樹根一樣延展到背部上去了。 《晉書》記載為“爪生達背”。

盜墓賊差點沒嚇死, 當場跪地叩頭如搗蒜, 一件奇珍異寶沒敢動, 原樣封住墓穴, 逃走。 此後再沒有人敢動這座墓。

民間迷信的說法是, 屍體上的指甲能長出來, 是被葬到了養屍地。 葬在此地, 屍體不腐, 毛髮、牙齒、指甲等還會繼續生長。 高深的風水先生都會說這種地方不宜下葬。

這個“爪生達背”的將軍叫卞壼(kǔn)。 可能不為人知, 但他的影響在各朝代帝王間是很知名的。

唐太宗, 稱卞壺父子行為:“宜加鼎司之號, 以旌忠烈之勳”;明成祖朱棣稱讚卞壺父子忠貞行為:“父將一死報君恩, 二子臨戎忍自存。 慨慷相隨同日盡,千古忠孝表清門。”;康熙巡視江南,至卞公柌祭祀卞壺父子,禦書“凜然正氣”匾額;乾隆多次親往祭祀卞壺父子墓,于1751年為朝天宮卞公祠堂題寫“典午孤忠”匾額。

卞壼墓就在南京朝天宮西側。卞壼為何如此在帝王間名聲大震?原來,卞壼官並不大,但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並以忠孝著稱。晉成帝即位舉行登基大典那天,元老重臣王導竟以病缺席。卞壼在朝廷上嚴肅地說:王公是社稷之臣嗎?皇帝的靈柩還停在朝堂上,太子還沒有繼位,現在是人臣以病推託的時候嗎?王導聽說後,趕緊坐車來參加典禮。

卞壼最聞名的一件事是,朝中擁兵自重的大臣蘇峻謀反,卞壼胸懷報國心,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壯烈殉國,時年48歲。其二子卞眕、卞盱,見父殉國,為報父仇,相隨殺入敵軍,也力戰而死。

鹹和四年(329年),蘇峻之亂平定,經朝議,追贈卞壼驃騎將軍等榮銜,諡號“忠貞”。掌上博物館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慨慷相隨同日盡,千古忠孝表清門。”;康熙巡視江南,至卞公柌祭祀卞壺父子,禦書“凜然正氣”匾額;乾隆多次親往祭祀卞壺父子墓,于1751年為朝天宮卞公祠堂題寫“典午孤忠”匾額。

卞壼墓就在南京朝天宮西側。卞壼為何如此在帝王間名聲大震?原來,卞壼官並不大,但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並以忠孝著稱。晉成帝即位舉行登基大典那天,元老重臣王導竟以病缺席。卞壼在朝廷上嚴肅地說:王公是社稷之臣嗎?皇帝的靈柩還停在朝堂上,太子還沒有繼位,現在是人臣以病推託的時候嗎?王導聽說後,趕緊坐車來參加典禮。

卞壼最聞名的一件事是,朝中擁兵自重的大臣蘇峻謀反,卞壼胸懷報國心,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壯烈殉國,時年48歲。其二子卞眕、卞盱,見父殉國,為報父仇,相隨殺入敵軍,也力戰而死。

鹹和四年(329年),蘇峻之亂平定,經朝議,追贈卞壼驃騎將軍等榮銜,諡號“忠貞”。掌上博物館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