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腦科學專家說,高考考場拼的竟是3歲前?

又逢高考, 對很多家庭來說, 這是一家人的大事, 是孩子一生中的大事。 廣播裡、電視上、網路上、熱心的送考司機、提供降暑服務的公益小攤……城市的各個角落都有著關於這場高考的“印記”, 就連無關者也能體會到緊張的氣氛。 為了這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

考生們拼了, 家長們也拼了。


上學上十幾年, 就為了今朝榜上有名!然而市場真的會為名校畢業生買單嗎?

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認識到,

分數與院校固然重要, 而能力的培養才真正能夠讓孩子成才。 從腦科學和遺傳學的角度來看, 孩子智力的開發與能力的培養從孩子6歲前甚至3歲前是最佳時期!

跨世紀專家組在參加香港2017《亞洲蒙特梭利會議》時, 國際腦科學專家分享道, “除基因外, 自媽媽受孕的那一刻起, 孩子的智力就在不斷受著影響。 ”

專家認為, 孩子聰明與否,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腦部發展基因以及後期環境影響兩方面綜合因素。 從遺傳學的角度講, 基因已經決定了基礎條件, 而環境的影響將改變胎兒或孩子一半的命運。

如果說3-6歲是幼年時期孩子的性格塑造與習慣培養的關鍵期, 那麼自孩子出生到3歲, 這1000多天的時間, 將是孩子智力水準成長和神經元連結的關鍵期,

尤其是新生兒1歲時, 每秒中將有100萬個新的神經元成功連結。


神經元連結對比圖


左圖:出生時 中間:1歲左右 右圖:3歲以後

人的神經元連結, 就像一個網狀的傳輸通路, 在1歲時, 孩子的神經元連結最為密集, 而成年以後, 神經元突觸連結將基本停滯。

如果在3歲前(尤其是1歲前後)最大程度地刺激神經元, 網狀的神經元連結將會成長的相對密集, 這時孩子的神經系統才趨於正常, 孩子會變得愈加聰明伶俐, 而部分孩子神經元連結過於稀疏, 孩子智力水準會相對較低、反應遲鈍、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都將集中體現。 待錯過了3歲之後, 若想再修復神經元連結, 就十分困難。

在孩子出生的1000天(3歲前), 依照孩子成長規律與敏感期科學育兒, 將為孩子3-6歲建立健全人格及養成良好習慣做基礎。 而6歲前的一切又是為了孩子能在學齡期有極好的學習力、適應力、獨立性、社交力等能力做準備。

回顧每年的高考,這真是一場無聲的戰役,是對十幾年學習的一個大總結,有的家長已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做準備,有的家長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學齡前科學育兒的重要性。

請不要將壓力在高考前給孩子,成人需要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與習慣,當真的到了高考時,定會省心不少。

楊絳先生說:“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跨世紀小鹿說:“生活有多大,教育就有多大。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讓你拿一紙文憑,

而是幫助你融入這個時代,更好的生活。”

考生們,4年後,這個時代會屬於你嗎?

回顧每年的高考,這真是一場無聲的戰役,是對十幾年學習的一個大總結,有的家長已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做準備,有的家長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學齡前科學育兒的重要性。

請不要將壓力在高考前給孩子,成人需要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與習慣,當真的到了高考時,定會省心不少。

楊絳先生說:“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跨世紀小鹿說:“生活有多大,教育就有多大。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讓你拿一紙文憑,

而是幫助你融入這個時代,更好的生活。”

考生們,4年後,這個時代會屬於你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