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吳三桂在此定都,曾國藩在此創建湘軍,這個城市不簡單

1678年, 吳三桂的精銳被清軍擊敗, 大勢已去。 為了穩定軍心, 也為了過一把當皇帝的癮, 這一年的三月初二, 吳三桂匆匆忙忙在衡州加冕稱帝, 定國號為“周”, 改年號為昭武, 並建皇帝宮殿95間, 象徵九五之尊。 衡州也因此成為吳三桂名義上的都城。

衡州也即是現在的衡陽。 吳三桂雄兵鎮守雲南, 為什麼要在湖南的衡陽定都呢?

這要從一則故事說起。 傳說, 吳三桂在雲南的時候, 從地裡挖出了一塊大石頭。

石頭上刻著“魚生足, 三家哭, 土邊木, 鐵扁擔到頭也自足”這句話。 吳三桂很費解, 有高人提示道:“魚生足”就是“行”, 行字裡面又加個“魚生足”就是個“衡”字, 而“三家哭, 土邊木”就是指吳三桂本人。 隨後, 這位高人建議, 衡州作為雲貴川的門戶, 交通便利, 魚米豐阜, 如果在此建都, 可控制東西南三個方向, 如果再將雲貴川作為大本營, 進可取, 退可守, 是為長治久安之計也。

這則故事真實與否, 我們無可考證。 但故事裡高人評論衡陽的話卻很客觀公正。 作為雲貴川的門戶、交通要衝, 歷史上的衡陽(衡州)南鄰廣東,北通湖北, 西接貴州、重慶, 東連江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定都衡陽, 的確是吳三桂不二的選擇。

由於地理位置突出, 歷史上衡陽的地位是要高於長沙的。 衡陽最早建制于秦漢時期, 原屬酃縣西部的鐘武侯國。 三國時期, 劉備、孫權就曾為爭奪衡陽而刀戈相向。 此後, 衡陽一直作為州郡的治所。 西元764年, 唐代宗在衡陽設湖南觀察使, 專轄湖南地區。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湖南”之名。 宋元明清時期, 朝廷先後在衡陽設立府衙、行樞密院等管理機構。 當然, 吳三桂定都衡陽似乎也是歷史的慣性使然。

咸豐年間, 曾國藩、彭玉麟在衡陽操練水師, 衡陽也因此成為近代湘軍的重要發祥地。 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

湘軍水師為湘軍的勝利發揮了扭轉戰局的作用。 在抗日戰爭後期, 通過衡陽保衛戰一舉殲滅1.9萬日軍, 殺傷日軍3萬餘人, 嚴重挫敗了日軍的銳氣。 蔣介石也因此稱衡陽保衛戰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

綜合來看, 衡陽的歷史地位非同一般, 遠非其他城市能比。

在炮火中一路走來,多災多難的衡陽,儘管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但大有垂垂老矣、英雄遲暮之感。如今的衡陽,經濟發展先後被省內的常德、岳陽迎頭趕上,現已淪為三線城市。

在炮火中一路走來,多災多難的衡陽,儘管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但大有垂垂老矣、英雄遲暮之感。如今的衡陽,經濟發展先後被省內的常德、岳陽迎頭趕上,現已淪為三線城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