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綏寧縣東山鄉依託產業脫貧攻堅

為增加提子反季節銷售, 該鄉返鄉創業人員在東山村投資100萬元, 修建了可儲存20萬斤提子的凍庫一座。

同輝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正忙著紮架子搭大棚, 準備拓寬紅提種植面積。

美麗勤勞的侗家姑娘在採摘紅提。

紅網綏寧縣分站3月20日訊“去年, 我種了8畝提子, 每畝毛收入約5萬。 雖然上有常年生病的母親, 下有兩個讀書的孩子, 還有貸款, 家庭負擔很重, 但我有信心今年能夠脫貧!”1月16日, 綏寧縣東山侗族鄉三溪村貧困戶秦昌武表示。

“我出租了1畝6分田給合作社種紅提, 租金用來入股, 每年有分紅, 還可以在合作社做事掙取勞務費, 脫貧致富有盼頭。 ”該鄉雙門村貧困戶周鳳良告訴筆者。

“今年我的身體可以下地勞作了, 我想在合作社的帶領下,

也種上個三四畝提子, 跟著大家一起發展紅提致富。 ”雙門村另一位貧困戶吳發松談起今年的脫貧打算滿懷憧憬。

走進東山, 你只要往道路兩旁的田野望去, 連綿的白色大棚成為一道道獨特的風景。 分管扶貧的鄉黨委副書記楊顯良告訴我們:白色的大棚裡, 種植的全部是紅提。 目前, 東山鄉已形成了以牛背嶺、大坪、雙門、白岩、三溪、橫坡等村為主的紅提種植連片區, 面積達1700餘畝。 2016年, 該鄉紅提平均畝產達3000餘斤, 最高達到了5000多斤, 實現年產值1.3億元, 惠及貧困人口達1200餘人。 如今, 東山鄉越來越多的貧困戶積極加入到紅提產業的發展大軍中來, 闖出一條“造血式”扶貧路。

鄉黨委書記唐淼華介紹, 為更好地把東山紅提推廣出去,

提高其知名度, 讓紅提成為東山鄉的一張嶄新名片, 從而提高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引導更多的貧困人口種植紅提, 最終實現東山鄉的精准扶貧, 2016年10月15日, 東山鄉舉辦了首屆“紅提節”, 第一次把東山特色農產品和民俗產品展覽、民族民俗文藝匯演、生態提子園採摘體驗等活動向社會亮相, 吸引了大批水果市場老闆及遊客熱情參與。 在當日交易中, 東山紅提種植戶代表與長沙、邵陽等大型水果交易中心簽訂了長期的供求合同, 成交額超1億元人民幣。 去年以來, 東山的紅提根本不愁銷, 老百姓種植的積極性也被全面帶動了起來。 2017年, 該鄉將新增紅提面積800畝左右, 在打開銷路的同時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

為實現產業脫貧, 近年來, 鄉黨委政府除了主導紅提產業, 香菇、花豬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 目前, 全鄉香菇種植1600餘畝, 年產值突破8000萬元, 種植基地遍佈金子、陽溪、表華等村, 惠及貧困人口達800餘人。 表華村貧困戶龍景愛說:“2016年我通過扶貧貸款5萬元, 種植香菇2萬多筒, 增收了五、六萬, 2017年計畫達到3萬筒。 ”

東山花豬作為湖南省四大名優豬種, 肉質鮮美, 肥而不膩, 香脆爽口, 目前, 該鄉擁有花豬養殖協會5家, 入會村民230戶, 全鄉存欄肥豬2萬餘頭, 花豬養殖產業日益壯大。

與此同時, 該鎮扶貧產業發展呈多樣化趨勢, 石蛙養殖、柚子種植、養牛等產業百花齊放, 全鄉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0餘家, 其中產業致富帶頭人30余位, 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勞務輸出等方式加入到合作社當中, 脫貧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廣。

以舉辦紅提交易節為紐帶,依託本土產業資源優勢,東山鄉走出了一條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新路徑,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脫貧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廣。

以舉辦紅提交易節為紐帶,依託本土產業資源優勢,東山鄉走出了一條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新路徑,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