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小靚科技|天熱了,糧食不好儲存,有哪些實用的儲糧高科技?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 農戶的糧食存儲也越來越難了。 記者在東北調查時發現, 不少農戶家裡還有部分玉米沒有賣出去, 怎麼保持這些玉米的新鮮、怎麼做好存儲, 成了一些農民的難題。 所以,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說說儲糧裡的高科技。

今日專家:曹陽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糧食儲運領域首席科學家

說到儲糧方式, 農民朋友首先想到的, 無非就是上氊子、搭簍子, 聽上去好像特別簡單。 但實際上, 糧食的儲存是一項非常高大上的技術探索。 比如日本, 他們最擅長的, 就是低溫儲糧技術;而在澳大利亞、美國和俄羅斯, 科學家也在研究怎麼用氮氣和二氧化碳氣儲存糧食。 可以說, 各國的糧食儲藏技術都在不斷創新, 這其中, 自然也少不了咱們中國。

我國的儲糧技術, 世界領先

現在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糧食儲運領進行著探索, 那麼咱們國家的大型倉庫有哪些先進的儲糧技術呢?

曹陽:

我國的儲糧技術在世界都是領先的。 糧庫的氮氣氣調、綠色生態儲糧、低溫儲糧, 這些在中儲糧和國企糧庫也都能做到。 我們有非常先進的倉型, 而且配備了四合一儲量新技術。

這些技術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儲糧技術了, 特別是“四合一”儲糧技術, 這其中的“四”包括機械通風、環流薰蒸、穀物冷卻和糧情監測, 是不是可以有效解決糧食儲存中的防黴保鮮、蟲害防治等問題?

曹陽:

是的。 調研結果表示, 我國糧庫儲存的糧食, 基本上品質沒太大的變化。 我們現在就是擔心農戶在簡易設施裡的糧食,

特別是我們供給側改革這幾年, 出現了剩餘糧食比較多的現象, 最後導致一些儲糧問題。 但如果我們給農民專門弄一個糧庫也不太現實。

農戶儲糧有哪些新技術

畢竟建一個技術設施特別完備的糧庫要花費太多的財力、物力。

其實現在農民自己搭的玉米簍子也挺不錯的, 用這種方法儲存玉米, 還有什麼潛在風險嗎?

曹陽:

現在玉米簍子應該說還是損失比較少, 鼠害是一部分, 但是只占1%的比例。 另外一個損失就是玉米的黴變, 畢竟是高水分玉米, 在簍子裡不通風或者通不透, 那可能就會產生捂糧黴變的問題。 一旦生黴, 不僅僅是數量的損失, 更可怕的是黴菌會釋放一些毒素。

一根壞玉米壞了一鍋粥,確實挺可怕的。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有沒有想辦法幫農民解決這個問題?

曹陽: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非常重視農戶儲糧,我們希望能夠做一個簡易的、使農民儲糧不捂不壞、成本又不高的小設施、小裝置。要說高科技的東西可能沒多少,但是必須是實用的。從方向上來講,我們側重點就是防止黴變,用東北話講就是別捂了、別壞了。現在也在做一些具體的研發,最近一兩年我們肯定會有一些突破,解決農民的問題。

怎麼樣?國家糧食局都正在為咱們農戶研究“接地氣”的儲糧裝置,您有沒有覺得心裡暖暖的?很期待這些發明投入市場,讓糧食得到更好的保存。

記者:韓曉 // 編輯:白晨 // 責編:孫濤 // 監製:張磊

一根壞玉米壞了一鍋粥,確實挺可怕的。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有沒有想辦法幫農民解決這個問題?

曹陽: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非常重視農戶儲糧,我們希望能夠做一個簡易的、使農民儲糧不捂不壞、成本又不高的小設施、小裝置。要說高科技的東西可能沒多少,但是必須是實用的。從方向上來講,我們側重點就是防止黴變,用東北話講就是別捂了、別壞了。現在也在做一些具體的研發,最近一兩年我們肯定會有一些突破,解決農民的問題。

怎麼樣?國家糧食局都正在為咱們農戶研究“接地氣”的儲糧裝置,您有沒有覺得心裡暖暖的?很期待這些發明投入市場,讓糧食得到更好的保存。

記者:韓曉 // 編輯:白晨 // 責編:孫濤 // 監製:張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