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舊時的“水果”甜蘿蔔

《西安地理》版刊登的《菜市坑市場的記憶》一文, 使我徹夜難眠。 不但因為我父親當年也在這個市場賣菜, 而且該文還提到了我父親賣“甜蘿蔔”的事。 父親已去世多年, 現在突然被《西安晚報》的這篇文章提及, 我怎能不激動呢?

《菜市坑市場的記憶》勾起了我少年時的回憶, 文章的作者康忠文應該就是我兒時的玩伴“栓柱”, 我急切地想聯繫上他, 於是馬上前往《西安晚報》編輯部, 從王編輯處瞭解到了康忠文的電話, 然後順利地聯繫上了他。 問清了他家的地址後, 第二天我就去他家拜訪。 一進他的家門, 我馬上就依稀想到當年這位“發小”的表情、神態,

我開門見山地說, 你小名是不是叫“栓柱”?他們夫妻倆異口同聲地說是叫“栓柱”。 六十多年未碰面, 如今再見甭提我們有多高興。 我們談到了各自的家庭, 談了菜市坑市場的不少細節。 這篇稿件登出來, 連我八十歲的嫂子都非常激動, 還說起當年見過的“康大爺”(康忠文的父親)。 提到文章配的康大爺用過的秤的照片, 康忠文走到他家客廳的窗戶邊, 把秤的實物給我拿過來, 見物如見人, 我好像又見到了和藹可親的“康大爺”。 不久, 康忠文又到我的住處進行了回訪, 還帶來他父親在世時的全家合照給我看。

當年, 我父親也像“康大爺”一樣, 為了全家人的生計, 起早貪黑, 到菜市坑市場賣菜。

上午賣完菜後, 下午又急急火火地拉著架子車到滻灞地區進菜。 那時, 滻灞廣大農村是西安城的蔬菜供應基地。 我少年時候也經常陪父親到這一帶的“南北牛寺村、席王村、齊家村、蔡家村、務莊等去販一些時令蔬菜, 如蒜苗、芹菜、刀豆角、包心菜、泡泡大辣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務莊的大蔥, 在老西安很有名。 由於小時候經常去滻灞那一帶, 我一直對灞橋很有感情。 父親為人隨和, 善交朋友, 如劉家村的田叔叔、郭東渠的李叔叔都與父親很熟。 父親把蔬菜買好後, 在地頭進行整理, 再整整齊齊擺放在自己的架子車上, 往西安城裡運。 雖然販賣菜是“本小利微”, 但父親講究買賣公道、誠信待人, 不能坑蒙拐騙。 他還給我講了老十六兩秤的來歷,
十六星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 再加福、祿、壽三星組成。 意在告誡做生意買賣的人要誠實守信, 不欺不瞞, 否則, 短一兩、損福;少二兩、殞祿;缺三兩、折壽。

解放初期的老西安也就是五六十萬人, 當時水果品種少之又少, 冬季的時候我父親賣“甜蘿蔔”, 相當於當時的“水果”。 這種蘿蔔長得像小棒槌, 外觀短粗, 綠頭大、白頭很小, 吃起來脆甜解渴。 因此, 在當時果品少的情況下, 在古城西安很有市場。 我家住在菜市坑北面的“桃園新村“, 這個地方很低窪, 是清代滿城的城河溝, 父親在靠近住屋的崖邊挖了個窯洞, 冬天用以存放“甜蘿蔔”。 這種蘿蔔的產地在灞橋附近的席王村、南北程村、劉家村……這裡也就成了父親的貨源地。 西安市賣“甜蘿蔔”的小攤位不少,

在東西南北大街以及劇院、戲園子門口都有擺攤設點的。 幹這一行的小攤販們衛生很講究, 蘿蔔洗得乾乾淨淨, 擺放得十分整齊, 在攤位上的大搪瓷盤中擺上切好的“甜蘿蔔片”, 兩分錢一片, 很便宜。 誰要是買整個蘿蔔, 小販們的削皮技術可是一絕, 他手裡的蘿蔔在刀具下飛快轉著, 薄皮直落一米外的盆中, 那敏捷的動作讓目睹者感覺真是一種“藝術享受”。 記得解放路有一個叔叔, 每天賣甜蘿蔔光削的蘿蔔皮就有一兩臉盆。 他把蘿蔔皮帶回家後洗淨炒著吃, 或包包子。 我哥哥小時候, 也提著籃子、帶著盤子到遊藝市場等地賣過蘿蔔片, 小小的他為了生計, 冬季把耳朵都凍傷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合作化後,

菜市坑市場的小商小販這個職業也成為了歷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