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鄭成功爵位考

《鹿鼎記》第二十六回《草木連天人骨白 關山滿眼夕陽紅》中這樣寫道:

白衣尼道:“鄭公子是延平郡王一家人?”鄭克爽道:“晚輩是延平郡王次子。 ”白衣尼點了點頭, 道:“原來是忠良後代。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奪得臺灣。 桂王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 招討大將軍。 永曆十六年(即康熙元年)五月, 鄭成功逝世, 其時世子鄭經鎮守金門、廈門, 鄭成功之弟鄭襲在臺灣接位。 鄭經率領大將周全斌, 陳近南等回師臺灣, 攻破擁戴鄭襲的部隊, 而接延平郡王之位。 鄭經長子克臧, 次子克爽, 自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算起, 鄭克爽已是鄭家的第四代了。

其時延平郡王以一軍力抗滿清不屈, 孤懸海外而奉大明正朔, 天下仁人義士無不敬仰。 鄭克爽說出自己身份, 只道這尼姑定當肅然起敬, 哪知白衣尼只點點頭, 說了一句“原來是忠良後代”, 更無其他表示。 他不知白衣尼是祟禎皇帝的公主。 他師父劉國軒是你們父親部屬, 他對之便不如何恭敬, 在白衣尼眼中, 鄭經也不是一個忠良的臣子而已。

(延平郡王祠, 又名開山王廟或鄭成功廟, 位於臺灣台南市中西區即清代臺灣府城油行尾街)

鄭成功在隆武帝時期已經被封為忠孝伯, 但是他本人極少使用這一爵位對外發佈文告, 其中原因是隆武朝廷和魯王(魯監國)的名器甚濫, 封了一大堆的公、侯、伯爵, 在這個封爵體系中, 伯爵並不高, 鄭成功根本看不上眼, 所以在這個時期寧可使用賜姓、招討大將軍等名義彰顯自己獨特的地位和雄厚的實力。

(一官與國姓爺, 一官即鄭成功之父鄭芝龍, 國姓爺即得到賜姓為朱的鄭成功)

史書記載, 永曆二年(1648), 永歷朝廷(即桂王系統)加封鄭成功為威遠侯;永曆三年(1649)七月, 加封鄭成功為廣平公——威遠侯事宜還待考, 但是加封廣平公的記載肯定是錯誤的, 因為相關史書同時記載, 永曆七年(1653)六月, 封鄭成功為漳國公, 這一年正是鄭成功勢力發展的最高峰時期之一, 連同年第一次進攻廣東的李定國也對鄭成功軍隊寄予厚望,

為了酬庸羈縻鄭成功, 永歷朝廷不可能僅僅在4年前封的同等爵位上改封而只可能是加封, 因此可以推理出三年封廣平公記載的不確。

在永曆八年(1654)年永歷朝廷的官方詔書中提到鄭成功, 已經明白顯豁地稱之為“漳國勳臣”, 足以證明之前有過漳國公這個封號——但是鄭成功也幾乎從來使用過這個封號頭銜。

(鄭成功圖案硬幣)

鄭成功不使用漳國公的名號的原因不是特別清楚, 但據猜測應該與他不使用忠孝伯的原因類似, 當時永歷朝廷對出身張獻忠大西軍的孫可望、李定國等人都已經封王, 鄭成功不屑于使用公爵這個頭銜。

永曆十一年(1657)九月, 桂王朱由榔播遷至雲南昆明, 才最終決定晉封鄭成功為延平王, 製作印敕完備之後, 永歷朝廷派遣漳平伯周金湯等作為使者途經廣西、廣東, 航海至廈門, 為鄭成功行冊封之禮。 周金湯等使者到達廈門已經是永曆十二年(1658, 順治十五年), 鄭成功順利接受冊封, 從此成為郡王。

(鄭成功畫像)

明朝異姓功臣按慣例最高封至郡王,大多也都是追封,如開國功臣中的徐達(中山王)、常遇春(開平王)、湯和(東甌王)、李文忠(岐陽王)、沐英(黔甯王)等,朱棣也曾經給靖難功臣追封過郡王銜,如朱能(東平王)、張玉(河間王)、朱勇(平陰王)等,給仍然在世的功臣封郡王,這只有南明名器已濫的時代才有。

(鄭成功塑像)

鄭成功至此,心滿意足——這不僅是個人的名爵問題,也有利於鄭成功號令反清武裝。

在此之後,鄭成功和他的兒子鄭經、孫子鄭克爽一直以延平王的身份,奉明朝永曆正朔,在東南沿海和臺灣獨樹一幟,以海外孤忠的姿態對抗清廷。

有記載,永曆十一年(1657年)十一月永歷朝廷再次敕封延平王鄭成功以潮王的親王爵位,然而鄭成功卻辭不敢受。從時間上看,這是在冊封鄭成功為延平王的典禮尚未完成時追加的,另一方面,一字親王是明朝的最高一級爵位,封賞給異姓功臣是破壞祖宗成法的舉動,鄭成功不願意接受,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將自己與已經成為秦王的孫可望、成為晉王的李定國區分切割開來——海盜集團出身的鄭成功可能還看不上流寇集團出身的孫李等人,用這個謝絕間接表達了出來。

(鄭成功畫像)

明朝異姓功臣按慣例最高封至郡王,大多也都是追封,如開國功臣中的徐達(中山王)、常遇春(開平王)、湯和(東甌王)、李文忠(岐陽王)、沐英(黔甯王)等,朱棣也曾經給靖難功臣追封過郡王銜,如朱能(東平王)、張玉(河間王)、朱勇(平陰王)等,給仍然在世的功臣封郡王,這只有南明名器已濫的時代才有。

(鄭成功塑像)

鄭成功至此,心滿意足——這不僅是個人的名爵問題,也有利於鄭成功號令反清武裝。

在此之後,鄭成功和他的兒子鄭經、孫子鄭克爽一直以延平王的身份,奉明朝永曆正朔,在東南沿海和臺灣獨樹一幟,以海外孤忠的姿態對抗清廷。

有記載,永曆十一年(1657年)十一月永歷朝廷再次敕封延平王鄭成功以潮王的親王爵位,然而鄭成功卻辭不敢受。從時間上看,這是在冊封鄭成功為延平王的典禮尚未完成時追加的,另一方面,一字親王是明朝的最高一級爵位,封賞給異姓功臣是破壞祖宗成法的舉動,鄭成功不願意接受,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將自己與已經成為秦王的孫可望、成為晉王的李定國區分切割開來——海盜集團出身的鄭成功可能還看不上流寇集團出身的孫李等人,用這個謝絕間接表達了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