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街頭霸王》春麗為什麼紮著丸子頭?“刻板印象”所致

說到遊戲史上最知名的中華系角色(設定有中國背景、以中國元素為賣點), 有玩家會想到《魔獸世界》裡的熊貓人, 還有人會說是《守望先鋒》中的小美, 但這些新一輩的中華系角色們都遠不如他們的老前輩——《街頭霸王》中梳子丸子頭、身著藍色旗袍, 以旋風腿為得意技的女鬥士——春麗。

歷代春麗形象, 經典的丸子頭+藍色旗袍形象深入人心。

但涉獵稍廣之後我們就會發現, 旗袍和丸子頭並非春麗的獨家特色, 而是在許多中國系角色身上都普遍存在的元素。 《銀魂》裡的神樂、《魔法少女櫻》裡的李莓玲都有著丸子頭髮型作為角色標識。 而丸子頭作為日本ACG產業中用來標識一個角色的中華系身份的歷史更是久遠, 日本網友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手塚治蟲的《悟空の大冒険》裡的龍子。

漫畫之神——手塚治蟲筆下的丸子頭女性角色:龍子。

使用丸子頭和旗袍來區分中國系角色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因為中國人和日本人同為東亞黃種人, 在樣貌特徵上重合度很高, 都是黑頭發黑眼睛, 很難從臉型和臉部細節上區分中國角色和日本角色, 只能從髮型和服裝造型上區分了。 而在日本人眼裡最能體現中國元素的就是丸子頭了。

使用丸子頭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作畫方便, 頭兩邊畫兩個半圓就ok了, 不像其他一些古代髮型雲鬢纏繞的。

不過丸子頭在中國人看來會很奇怪, 畢竟我們從沒在歷史課本或者歷史劇裡見過有任何一個朝代的人梳過這樣的髮型, 其實這並非是日本人亂搞, 而是有原型的。 ぷりそく!上的日本網友們認為丸子頭來源於中國古代滿族女性的日常髮型, 學名“両把頭”美化後就變成的樣子。 丸子頭的造型其實是經過把這種髮型的發盤向上轉移的藝術加工後得到的一種抽象藝術形象。

滿族婦女傳統髮型之一的二把頭。

不過筆者認為清朝中國固然給世界留下的印象深刻, 但日本在中國唐朝時便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所以這種髮型可能來源於更早的中國髮型。 丸子頭是雙髻的一種, 歷史很長了, 唐代類似於後來的丸子頭的有丱發、雙丫髻和雙平髻。 丱發為兒童或未婚少女之髮式, 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股, 對稱系結成兩大椎, 分置於頭頂兩側,

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頭髮。 使其自然垂下。

丱發、雙丫髻

丸子頭也好, 旗袍也好, 其實都是一種日本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注:非貶義)。 英國歷史學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在他的著作《圖像證史》(Eyewitnessing-The Uses of Images as Historical Evidence)裡提到了這樣一個社會學和心理學概念:刻板印象(stereotype)。 它原本是印刷術語, 指的是“固定”的鉛版,後來引申為“放到了模子中就不會變通”的刻板印象。

有些刻板印象很可愛,我們會說中國的女性美麗溫柔端莊,知書達理;有些刻板印象則是由於文化差異而導致的誤會,比如在日本ACG中的中華系角色(比如《銀魂》中的神樂)有時會有在句尾加上“阿魯”(アル)這樣的口癖的設定,這是轉音自中國北方方言中的兒化音。還有一些刻板印象就很傷人,例如中國宣佈引進代理《偶像夢幻祭》之類的日本手遊,日本的網站上就有網友在回復“咦?這難道不是盜版嗎?”

上面說到的丸子頭和旗袍就是一個典型的刻板印象。這個印象並不正確,直觀地表現了刻板印象“歪曲原事物”的屬性。但更多的時候刻板印象是“部分正確”的,是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一種媒介。我們在小時候第一次見到外國人的時候,注意到的肯定是他們與我們不同的金頭髮和藍眼睛,於是就形成了“外國人都是金髮碧眼”的刻板印象,這個印象很明顯是不完全正確的,但對於沒有分辨不同國別、人種間不同樣貌差別的兒童而言,這就是他們認知世界的第一步。正是有了這種刻板印象的幫助,我們才會在長大後逐步地認識到外國人也不全是金髮碧眼的,還有綠眼睛的、棕色頭髮的、黑色皮膚的等等特徵,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印象”也逐步趨於完整和正確。因此“刻板印象”固然有其不足,但不能否定其説明我們認識世界的作用。

長大後我們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繽紛多彩,但刻板印象説明我們踏出了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很多時候,在遊戲角色的設定這個問題上,刻板印象很必要。如果遊戲開發者需要玩家能夠容易地在看第一眼的時候就能對某個角色產生判斷,認識到“他是中華系的角色”的話,就不可能離開刻板印象。

日本的遊戲中關於中國系角色的“刻板印象”有哪些呢?

其一當然就是上述的丸子頭和旗袍了,這兩個元素經常同時出現,以點明角色的中華系身份。在手遊中,這種傾向非常明顯,尤其當形象本身並不是古典文學或者歷史上著名人物的時候就更是這樣。手遊很多時候並沒有具體的情節鋪墊,在向玩家介紹遊戲角色的時候,就需要更加直接、直觀的判斷。在卡牌的設計中,很多時候還會加上蒸籠、小籠包和熊貓、竹子,還有武術的形象。

依次為《Buddy Complex》《偶像大師》《偶像夢幻祭(女版)》裡的中華系女性角色的圖片

其二則是在人物設定上加上大刀這樣的武器,中國角色使用的劍尾會被添上流蘇、角色會穿類似於老北京布鞋的鞋子,男性角色在早期都會剃髮盤辮……這些形象集中出現在格鬥遊戲盛行的上世紀80、90年代,不過大都隨著格鬥遊戲熱潮的消散而“退出”歷史舞臺。不難看出,這樣的印象來源於清代中國和香港武打片(70-80年代的香港武打片影響了世界對於中國的看法)。

格鬥遊戲中的中華系老年男性角色合集,可以看出一般都有山羊鬍子、好酒和隱士這樣的設定,這樣的印象來源於香港的邵氏武打片。

第三個要談的則有些令人哭笑不得,那就是在日本的藝術作品(影視、ACG)中,經常把唐三藏設定為女性。娘化,在日本遊戲裡是一件挺常見的事情。但是在《西遊記》相關遊戲中將三藏法師設定為女性的情況會更加突出一些:你幾乎看不太到男性的三藏法師,更重要的是,不玩遊戲的“一般人”也會知道這個設定並接受。也就是說,這個設定的識別度和滲透度十分之高。

這可能要歸功於90年代在NHK大河劇《西遊記》系列中啟用了女演員夏目雅子來扮演三藏法師(雖然夏目雅子在劇中扮演的三藏法師在設定上是男性)。這個系列的電視劇實在是太火了,導致之後幾乎所有關於西遊記的娛樂作品都延續了這個設定。解謎遊戲《18 Puzzle》(18パズル)中,三藏法師也依然是女性;《FGO》上線的“西遊記”活動中登場的三藏法師也是女性; 光榮在1999年末出品的遊戲《西遊記》中,三藏法師則是可以由玩家選擇性別(女性三藏的名字叫“陳玄娘”),同樣是光榮出品的《無雙》系列《無雙OROCHI Z》中,三藏法師也是女性,還穿著“胡姬”跳肚皮舞的衣服……

各種遊戲中的唐三藏形象,可以看出都是女性設定。

在日本人的印象中,除了“三藏法師是女性”以外,還有“沙和尚是河童”,豬八戒“分不清到底是野豬(イノシシ、漢字為豬)還是家豬(ブタ、漢字為豚)”的爭議。這就好像春節時日本人迷惑於中國的羊年是山羊還是綿羊一樣,日本的“豬”這個概念,必須要區分“家養的”還是“野生的”(順帶一提,日本也有生肖,他們稱為“干支(えと)”,其中的羊是綿羊)。沙和尚則比較匪夷所思,流行的解釋是在日本沒有“河妖”這種東西,於是就找了原生妖怪河童來代替,可以說是《西遊記》在日本的“當地語系化”。

說了這麼多日本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聽起來好像只有日本歧視中國的感覺,但其實並非如此,刻板印象這種東西在中國和外國都是存在的。接下來要談的就是歐美對於中國的一些刻板印象。

歐美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最著名的莫過於熊貓了。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歐美人一見到中國就聯想到熊貓似乎沒什麼問題,但如果見到中國只能聯想到熊貓就讓人比較無語了。暴雪這間公司對於中國元素很執著,從WOW到OW,遊戲中添加了許多中國角色,然而無一例外的是,這些角色都和熊貓有關。WOW裡的熊貓人自不必說,OW裡的小美厚重的防護服雖說很符合科學設定,但這圓滾滾的可愛形象很明顯也是來源於熊貓的萌態,以至於小美因其形象而被調侃為“賈玲”。

熊貓固然好,但對於中國只能想到熊貓而忽略中國的其他文化特點就是一種刻板印象了。

而接下來要說的這個西方世界的刻板印象,不單適用於中國,還適用於整個亞裔女性群體上。

在不久前公佈的《攻殼機動隊》電影預告片中,斯嘉麗·詹森飾演的是日本公安九課的草薙素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其兩側發梢都挑染了一縷藍色。這種“染髮只染一束毛”的現象存在于許多歐美作品中的亞裔女性形象身上。

從上到下依次為《環太平洋》、《X戰警:天啟》、《怒火攻心2》、《攻殼機動隊(真人版)》中的亞裔女性形象。

雖然就美國電影、動漫、遊戲裡的角色形象看,白人及其他族裔只染一縷頭髮的造型同樣有很多,但從比例上看還是亞裔女性占的比重最大。日本動畫中的角色大都是整個發色都是綠色/紅色/藍色/粉色等等,“只染一束毛”的現象並不多。至於在現實生活中,似乎香港和新加坡較流行這種髮型,中日韓女性更傾向於全部而非局部染色,且多青睞栗色和咖啡色。

由此可見,“染髮只染一束毛”這種刻板印象應該是歐美原生的,原因可能是歐美人認為一頭黑髮顯得過於傳統和本土化,顯示不出亞裔女性的“現代性”;在中日韓廣泛流行的咖啡色和黃色又顯得是在模仿西方白人女性,缺乏“辨識性”,還有部分人認為亞裔膚色較深,不適合這類發色,但總得來說還是和“政治正確”(用黑髮不夠“現代”,用咖啡色和黃色顯得亞裔在模仿西方,都有歧視、醜化亞裔群體之嫌)有關。至於動畫、遊戲裡常見的各種顏色的發色,則顯得過於“宅”和“亞文化”。如此一來,“染髮只染一束毛”似乎成了亞裔女性最現代、最適宜、最政治正確的髮型。而隨著相關作品的廣泛流傳,又影響到更多作品乃至現實中的觀眾,讓這一刻板印象越發牢固。

不過諸位觀眾也不必憤憤不平,畢竟在更早之前西方人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還是“傅滿洲”這樣的極端醜化的印象。相比之下,丸子頭、旗袍、熊貓更加可愛不是嗎。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丸子頭這樣的刻板印象也在減少,中國的其他文化符號也逐漸進入世界的視野。本文以春麗的經典造型而起,或許也應該以春麗的造型來結束。在最新一作的街霸5中,春麗擁有特殊的服裝裝扮,在那套裝扮之中,春麗標誌性的丸子頭髮型被換成了一頭秀麗的長髮,這點微小的改變讓很多玩家大感驚豔。而這種微小的變動,或許也象徵著關於中國的刻板印象正在一點點鬆動、改變。

11春麗新服裝,沒有了標誌性的丸子頭髮型。

《拳皇14》中的新角色——川劇變臉妹子美杏,這代表著川劇這樣的文化符號也進入了世界的視野。

聲明:游迅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資訊之目的,絕不意味著遊迅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指的是“固定”的鉛版,後來引申為“放到了模子中就不會變通”的刻板印象。

有些刻板印象很可愛,我們會說中國的女性美麗溫柔端莊,知書達理;有些刻板印象則是由於文化差異而導致的誤會,比如在日本ACG中的中華系角色(比如《銀魂》中的神樂)有時會有在句尾加上“阿魯”(アル)這樣的口癖的設定,這是轉音自中國北方方言中的兒化音。還有一些刻板印象就很傷人,例如中國宣佈引進代理《偶像夢幻祭》之類的日本手遊,日本的網站上就有網友在回復“咦?這難道不是盜版嗎?”

上面說到的丸子頭和旗袍就是一個典型的刻板印象。這個印象並不正確,直觀地表現了刻板印象“歪曲原事物”的屬性。但更多的時候刻板印象是“部分正確”的,是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一種媒介。我們在小時候第一次見到外國人的時候,注意到的肯定是他們與我們不同的金頭髮和藍眼睛,於是就形成了“外國人都是金髮碧眼”的刻板印象,這個印象很明顯是不完全正確的,但對於沒有分辨不同國別、人種間不同樣貌差別的兒童而言,這就是他們認知世界的第一步。正是有了這種刻板印象的幫助,我們才會在長大後逐步地認識到外國人也不全是金髮碧眼的,還有綠眼睛的、棕色頭髮的、黑色皮膚的等等特徵,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印象”也逐步趨於完整和正確。因此“刻板印象”固然有其不足,但不能否定其説明我們認識世界的作用。

長大後我們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繽紛多彩,但刻板印象説明我們踏出了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很多時候,在遊戲角色的設定這個問題上,刻板印象很必要。如果遊戲開發者需要玩家能夠容易地在看第一眼的時候就能對某個角色產生判斷,認識到“他是中華系的角色”的話,就不可能離開刻板印象。

日本的遊戲中關於中國系角色的“刻板印象”有哪些呢?

其一當然就是上述的丸子頭和旗袍了,這兩個元素經常同時出現,以點明角色的中華系身份。在手遊中,這種傾向非常明顯,尤其當形象本身並不是古典文學或者歷史上著名人物的時候就更是這樣。手遊很多時候並沒有具體的情節鋪墊,在向玩家介紹遊戲角色的時候,就需要更加直接、直觀的判斷。在卡牌的設計中,很多時候還會加上蒸籠、小籠包和熊貓、竹子,還有武術的形象。

依次為《Buddy Complex》《偶像大師》《偶像夢幻祭(女版)》裡的中華系女性角色的圖片

其二則是在人物設定上加上大刀這樣的武器,中國角色使用的劍尾會被添上流蘇、角色會穿類似於老北京布鞋的鞋子,男性角色在早期都會剃髮盤辮……這些形象集中出現在格鬥遊戲盛行的上世紀80、90年代,不過大都隨著格鬥遊戲熱潮的消散而“退出”歷史舞臺。不難看出,這樣的印象來源於清代中國和香港武打片(70-80年代的香港武打片影響了世界對於中國的看法)。

格鬥遊戲中的中華系老年男性角色合集,可以看出一般都有山羊鬍子、好酒和隱士這樣的設定,這樣的印象來源於香港的邵氏武打片。

第三個要談的則有些令人哭笑不得,那就是在日本的藝術作品(影視、ACG)中,經常把唐三藏設定為女性。娘化,在日本遊戲裡是一件挺常見的事情。但是在《西遊記》相關遊戲中將三藏法師設定為女性的情況會更加突出一些:你幾乎看不太到男性的三藏法師,更重要的是,不玩遊戲的“一般人”也會知道這個設定並接受。也就是說,這個設定的識別度和滲透度十分之高。

這可能要歸功於90年代在NHK大河劇《西遊記》系列中啟用了女演員夏目雅子來扮演三藏法師(雖然夏目雅子在劇中扮演的三藏法師在設定上是男性)。這個系列的電視劇實在是太火了,導致之後幾乎所有關於西遊記的娛樂作品都延續了這個設定。解謎遊戲《18 Puzzle》(18パズル)中,三藏法師也依然是女性;《FGO》上線的“西遊記”活動中登場的三藏法師也是女性; 光榮在1999年末出品的遊戲《西遊記》中,三藏法師則是可以由玩家選擇性別(女性三藏的名字叫“陳玄娘”),同樣是光榮出品的《無雙》系列《無雙OROCHI Z》中,三藏法師也是女性,還穿著“胡姬”跳肚皮舞的衣服……

各種遊戲中的唐三藏形象,可以看出都是女性設定。

在日本人的印象中,除了“三藏法師是女性”以外,還有“沙和尚是河童”,豬八戒“分不清到底是野豬(イノシシ、漢字為豬)還是家豬(ブタ、漢字為豚)”的爭議。這就好像春節時日本人迷惑於中國的羊年是山羊還是綿羊一樣,日本的“豬”這個概念,必須要區分“家養的”還是“野生的”(順帶一提,日本也有生肖,他們稱為“干支(えと)”,其中的羊是綿羊)。沙和尚則比較匪夷所思,流行的解釋是在日本沒有“河妖”這種東西,於是就找了原生妖怪河童來代替,可以說是《西遊記》在日本的“當地語系化”。

說了這麼多日本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聽起來好像只有日本歧視中國的感覺,但其實並非如此,刻板印象這種東西在中國和外國都是存在的。接下來要談的就是歐美對於中國的一些刻板印象。

歐美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最著名的莫過於熊貓了。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歐美人一見到中國就聯想到熊貓似乎沒什麼問題,但如果見到中國只能聯想到熊貓就讓人比較無語了。暴雪這間公司對於中國元素很執著,從WOW到OW,遊戲中添加了許多中國角色,然而無一例外的是,這些角色都和熊貓有關。WOW裡的熊貓人自不必說,OW裡的小美厚重的防護服雖說很符合科學設定,但這圓滾滾的可愛形象很明顯也是來源於熊貓的萌態,以至於小美因其形象而被調侃為“賈玲”。

熊貓固然好,但對於中國只能想到熊貓而忽略中國的其他文化特點就是一種刻板印象了。

而接下來要說的這個西方世界的刻板印象,不單適用於中國,還適用於整個亞裔女性群體上。

在不久前公佈的《攻殼機動隊》電影預告片中,斯嘉麗·詹森飾演的是日本公安九課的草薙素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其兩側發梢都挑染了一縷藍色。這種“染髮只染一束毛”的現象存在于許多歐美作品中的亞裔女性形象身上。

從上到下依次為《環太平洋》、《X戰警:天啟》、《怒火攻心2》、《攻殼機動隊(真人版)》中的亞裔女性形象。

雖然就美國電影、動漫、遊戲裡的角色形象看,白人及其他族裔只染一縷頭髮的造型同樣有很多,但從比例上看還是亞裔女性占的比重最大。日本動畫中的角色大都是整個發色都是綠色/紅色/藍色/粉色等等,“只染一束毛”的現象並不多。至於在現實生活中,似乎香港和新加坡較流行這種髮型,中日韓女性更傾向於全部而非局部染色,且多青睞栗色和咖啡色。

由此可見,“染髮只染一束毛”這種刻板印象應該是歐美原生的,原因可能是歐美人認為一頭黑髮顯得過於傳統和本土化,顯示不出亞裔女性的“現代性”;在中日韓廣泛流行的咖啡色和黃色又顯得是在模仿西方白人女性,缺乏“辨識性”,還有部分人認為亞裔膚色較深,不適合這類發色,但總得來說還是和“政治正確”(用黑髮不夠“現代”,用咖啡色和黃色顯得亞裔在模仿西方,都有歧視、醜化亞裔群體之嫌)有關。至於動畫、遊戲裡常見的各種顏色的發色,則顯得過於“宅”和“亞文化”。如此一來,“染髮只染一束毛”似乎成了亞裔女性最現代、最適宜、最政治正確的髮型。而隨著相關作品的廣泛流傳,又影響到更多作品乃至現實中的觀眾,讓這一刻板印象越發牢固。

不過諸位觀眾也不必憤憤不平,畢竟在更早之前西方人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還是“傅滿洲”這樣的極端醜化的印象。相比之下,丸子頭、旗袍、熊貓更加可愛不是嗎。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丸子頭這樣的刻板印象也在減少,中國的其他文化符號也逐漸進入世界的視野。本文以春麗的經典造型而起,或許也應該以春麗的造型來結束。在最新一作的街霸5中,春麗擁有特殊的服裝裝扮,在那套裝扮之中,春麗標誌性的丸子頭髮型被換成了一頭秀麗的長髮,這點微小的改變讓很多玩家大感驚豔。而這種微小的變動,或許也象徵著關於中國的刻板印象正在一點點鬆動、改變。

11春麗新服裝,沒有了標誌性的丸子頭髮型。

《拳皇14》中的新角色——川劇變臉妹子美杏,這代表著川劇這樣的文化符號也進入了世界的視野。

聲明:游迅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資訊之目的,絕不意味著遊迅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