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正面管教實例:當你的情緒傷害到孩子時,該怎麼辦?

這個星期非常忙, 就更新一篇舊文吧。 事情是這樣的, 在半年前的某個晚上, 我把我兩歲的孩子嚇哭了。

原因是, 在哄睡一個半小時後, 她還沒睡著。

我生氣了, 惡狠狠地問她“你怎麼還不睡覺!!!”

“哇……”寶寶這麼回應我。

我的思路立馬清晰了, 其實, 是我需要在她睡著之後做別的事情, 而不是她“故意”不睡覺, 來惹我生氣。

是我將我的情緒, 傳染給了我的孩子。

但是, 正面管教裡常說“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由我破壞的連接, 必須由我來補上。

這時, 我首先想到的是“糾正錯誤的四個R”

承認(recognize)——意識到你的錯誤

連接(reconnect)——坐著或站著, 眼睛在一個水平線, 承擔責任

和好(reconcile )——道歉

解決(resolve )——關注解決方案

我趕緊摟過哭泣的女兒, 輕輕的拍著她, 跟她說“寶貝, 剛才媽媽嚇到你了是嗎?”

“恩”(大哭)

“寶寶一直睡不著, 然後媽媽突然就朝你發火了, 你覺得特別害怕吧?”

“恩”(大哭)

“其實寶寶是想要媽媽一直拍拍你睡覺的是不是呀?”

“恩”(哭聲小了一點)

“對不起啊, 寶寶, 當媽媽看到你的小眼睛還睜著的時候, 媽媽感到特別焦慮, 因為媽媽需要在你睡著之後工作, 媽媽希望你能夠早點睡著的。 媽媽生氣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而不是寶寶不乖或者做錯了什麼。 嚇到我可愛的小心肝了, 對不起啊!原諒媽媽好不好!”

“恩”(抽泣)

“那接下來寶寶想要抱抱睡呢, 還是neinei睡呢?”

“neinei”

“好的!”

在將文字記錄下來時, 我發現我一下子用到了三種已經內化的正面管教工具。

共情——你句式

你感到感受, 是因為原因, 你希望期望。

I message——我句式

當客觀事實時, 我感到感受, 因為我需要, 我希望請求。

有限的選擇——給孩子兩個你可以接受的選擇, 賦予孩子自主權。

後來, 我們還聊了一會兒。

“寶寶, 你是不是不喜歡發火的媽媽啊?”

(搖頭)

“啊?那無論媽媽發不發火, 你都喜歡媽媽呀?”

“恩”

“媽媽也是這樣喜歡你的。 ”

我親愛的寶寶, 作為你的媽媽, 我很安心。

在學做媽媽的路上, 我會繼續努力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