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楚漢之爭劉邦勝出新解:歷史留給膽大的!

關於楚漢之爭劉邦勝出的解釋很多。 李宗吾認為, 劉邦夠厚黑, 臉皮夠厚、心眼夠黑。 反觀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鴻門宴時存“婦人之仁”。 豈能不敗?這樣, 自古以來, 給人以小人形象, 而項羽則被描繪成一個悲情英雄。


楚漢之爭

有人從劉邦善於用人角度去分析, 早在漢代, 劉邦的大臣們是這樣吹捧劉邦的:“陛下使人攻城掠地,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與天下同利也。 項羽妒賢嫉能, 有功者害之, 賢者疑之, 戰勝而不予人功, 得地而不予人利, 此所以失天下也。 ”對此, 劉邦卻說“公知其一, 未知其二”, 並說“韓信、張良、蕭何乃是人中豪傑, 結果都在我的麾下, 而僅僅一個範增, 項羽也容不下, 項羽怎能不敗?”

這些當然都是實情, 然而, 我覺得都不是主因。


劉邦

劉邦之所以最後能戰勝項羽,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在於兩人的志向和建國理念不同:項羽對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制度沒有興趣, 對秦始皇創建的“皇帝”稱謂更是深惡痛絕, 他滿心嚮往的春秋時候的諸侯分立和稱雄, 故而他在分封天下時自稱為“西楚霸王”(他的人生追求也僅僅於此)。 我們可以看做他是一個守舊派, 秦的統一可以看做傳統封邦建國時代的衰落,

大一統中央集權大新時代的即將到來!

劉邦

而劉邦不同, 雖然當時做“皇帝”是個新生事物, 有很大風險(秦不是二世就亡了嗎?), 但劉邦依然認為集權制度本身沒有錯, 而且中國“非此不可”。 可以想像, 即便沒有劉邦, 也會有李邦、王邦站出來跟項羽對抗,

直到消滅項羽, 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為止。 因此, 可以說, 項羽逆勢而為必然沒有好結果, 項羽必須得死。

可以發現, 歷史總是會留給膽大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