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祿山不怕皇帝,不怕太子,卻惟獨對這個人怕得要死

安祿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 老皇帝李隆基被他忽悠得五迷三道, 這位把楊貴妃認作乾娘, 見了皇太子連拜都不拜的傢伙, 卻惟獨對一個人畢恭畢敬, 怕的要死。

此人便是當朝宰相李林甫。 怕到什麼程度呢?安祿山只要見到李林甫就緊張, 哪怕數九寒冬也會大汗淋漓。 他曾說, 這輩子誰都不怕, 就怕李林甫。 果不其然, 李林甫一死, 安祿山迫不急待樹起反叛大旗, 終結了一代盛世。

其實, 安祿山最初並沒把李林甫這個糟老頭放在眼裡。 對此, 李林甫先是立威, 故意把朝廷重臣王鉷叫過來問話, 王鉷對李林甫態度恭敬, 讓安祿山意外驚恐。 再是攻心, 李林甫每次都把安祿山心思摸透, 故意當面揭穿他心裡的小九九, 讓安祿山驚懼不已。 最後是拉攏, 偶爾也厚待一下安祿山, 甚至把自己的袍服蓋在安祿山身上。 安祿山這個邊陲之地來的蠻將, 哪經得起李林甫這一番又打又拉、又驚又寵的攻勢,

很快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李林甫究竟有多可怕?世人都說李林甫“口有蜜, 腹有劍”, 他收買宮中嬪妃宦官, 迎合討好聖意龍顏, 陷害排斥忠臣良將, 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都被他排擠罷相。 在他身上, 集陰毒、陰私、陰行於一身,

可謂小人中的小人。

妒忌。 朝廷中凡是有點才華或是受到皇帝恩遇的人, 李林甫都會吃醋嫉妒, 一定除之而後快。 起初, 李林甫認為楊國忠才能低下而沒放在眼裡, 當楊國忠被提拔做到禦史中丞時, 他便開始想辦法算計楊國忠, 借南蠻叛亂之際, 故意把楊國忠調到邊境任職。

狡詐。 韋堅是太子妃的哥哥, 李林甫故意親近結交, 還推薦他擔任要職, 背後卻安排楊慎秘密監視, 抓住把柄後殺韋堅、廢太子妃、貶裴寬, 一石多鳥。 當告密者楊慎權勢漸盛時, 他又找個理由殺了楊慎全家。

卑鄙。 宰相張九齡在太子廢立、朝中大臣任用等問題上與皇帝意見相左, 李林甫當面不表態, 背後使絆子, 故意在宦官和皇帝面前離間挑唆,

害得張九齡流放嶺南, 太子和其他兩個皇子被流放而死。

自私。 為改變邊關大將入朝擔任要職的慣例、保住自己宰相之位, 李林甫故意說, 文人在邊關吃不了苦, 不如任用作戰勇猛的寒門或外族人戍邊, 提拔了一批沒有文化的大老粗為節度使。 他的相位保住了, 可是卻埋下節度使割據禍亂的根源。

就是這樣一個卑鄙小人, 在宰相職位上居然橫行了十九年, 大唐帝國的基業再厚實, 也經不起如此糟蹋。 當然, 他所倚仗的, 除了陰險的心計, 更重要是那個失去鬥志、昏庸透頂的玄宗李隆基。

君子坦蕩蕩, 小人常戚戚, 任何時候都不缺乏卑鄙小人。

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毫無公德良心可言, 喜歡明爭暗鬥, 醉心搬弄是非, 幹盡挑撥離間、落井下石的壞事。 他們見風使舵, 誰得勢就依附誰, 誰失勢就推一把, 對上巴結奉迎, 對下橫眉冷眼。 他們善於做表面文章, 喜歡踩著別人肩頭往上爬, 一旦有責任把自己撇得一乾二淨。 他們喜歡裝好人, 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表面上好話連篇, 背地裡挖抗下套使絆子,把喪盡良心的事情做絕。

小人是一種人格缺陷,從本質上看心理是脆弱的表現,極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狹窄陰暗的內心精於算計,不停地製造著各種惡。

無論是大道理還是小道理,對小人來講都是空話,他們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心性,小人所追逐的就是讓這個世界混亂,讓別人不痛快。

只有別人的痛苦,才能給他們帶來欣喜的快感。這種扭曲與變態,是常人所無法理解和想像的。所以,與小人同行共事,是一件極為兇險的事情。

俗話說,可以惹惱君子,不能得罪小人。正是因為小人的無底線、無原則,正人君子與小人進行對抗反倒更容易敗下陣來。尤其可怕的是,在與小人對抗的過程中,君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被同化成小人,進而惡化社會人文環境。

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給出應對小人的良方妙策,很多人就只好惹不起躲得起,盡可能躲著小人,這也不失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策略。但往往,躲避與忍讓反倒更加助長小人的囂張氣焰,形成一種破窗後的惡性循環。除了躲避,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讓我們重溫余秋雨先生關於小人的一段精彩論述。

文明的群落至少應該取得一種共識:這是我們民族命運的暗疾和隱患,也是我們人生取向的分道所在,因此需要在心理上強悍起來,不再害怕我們害怕過的一切……以更明確、更響亮的方式立身處事,在人格、人品上昭示著高貴和低賤的界限。經驗證明,面對小人,越是退讓,麻煩越多。那麼,只好套用一句熟語了:我們死都不怕,還怕小人麼?

背地裡挖抗下套使絆子,把喪盡良心的事情做絕。

小人是一種人格缺陷,從本質上看心理是脆弱的表現,極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狹窄陰暗的內心精於算計,不停地製造著各種惡。

無論是大道理還是小道理,對小人來講都是空話,他們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心性,小人所追逐的就是讓這個世界混亂,讓別人不痛快。

只有別人的痛苦,才能給他們帶來欣喜的快感。這種扭曲與變態,是常人所無法理解和想像的。所以,與小人同行共事,是一件極為兇險的事情。

俗話說,可以惹惱君子,不能得罪小人。正是因為小人的無底線、無原則,正人君子與小人進行對抗反倒更容易敗下陣來。尤其可怕的是,在與小人對抗的過程中,君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被同化成小人,進而惡化社會人文環境。

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給出應對小人的良方妙策,很多人就只好惹不起躲得起,盡可能躲著小人,這也不失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策略。但往往,躲避與忍讓反倒更加助長小人的囂張氣焰,形成一種破窗後的惡性循環。除了躲避,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讓我們重溫余秋雨先生關於小人的一段精彩論述。

文明的群落至少應該取得一種共識:這是我們民族命運的暗疾和隱患,也是我們人生取向的分道所在,因此需要在心理上強悍起來,不再害怕我們害怕過的一切……以更明確、更響亮的方式立身處事,在人格、人品上昭示著高貴和低賤的界限。經驗證明,面對小人,越是退讓,麻煩越多。那麼,只好套用一句熟語了:我們死都不怕,還怕小人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