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包著薺薺菜餃子,過著熱氣騰騰的日子

陳丹青 | 文

正值初春, 菜市場開始賣薺薺菜了。 對於格外喜愛餃子的我來說, 薺薺菜做的餃子就是與春天最為相稱的一款綠色美味。

我從運餃子皮主力“熬”成擀餃子皮大王

小時候想吃餃子, 都得等到隆重日子, 特別是用肉入餡兒的, 平日不怎麼做飯的父親也會講究得親自動手拌餡。 記憶裡, 冬天常見的蔬菜就只有這蘿蔔和大白菜, 一入冬家家戶戶都會借來推車或者架子車到菜市場買上一車的蘿蔔白菜儲存起來, 那時的餃子餡主打材料也是這兩種蔬菜, 之後按照日子的重要程度, 決定輔料是加豬肉還是加雞蛋。

小時候, 我們一家住在父親教書所在學校的平房裡, 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家對面壘一個雞窩, 養上三、五隻雞, 每一天都能收上兩三個雞蛋, 於是, 我對用雞蛋做輔料包的餃子印象較深。 母親通常會用蘿蔔、粉條和雞蛋搭配在一起做素餡餃子,

每次餡拌好後母親會嘗一下鹹淡, 我站在一旁也會主動要求嘗嘗, 沒想到拌好的餡不用包成餃子就已然美味, 於是嘗得罷不了口。

那時全家人都被母親動員著集體包餃子, 四、五個人在小房子裡轉來轉去, 甚是熱鬧。 我的工作是運餃子皮,

趁著空檔時不時拿勺子過去挖上一勺餡放嘴裡。 母親一邊訓我嘴饞, 一邊給我包各種形狀的餃子逗我高興, 包的最多的是象魚一樣的餃子, 特別是到了過年, 能吃到這樣的魚餃子, 就有了年年有魚的好寓意。 全家人包餃子的次數多了, 我也從最初的運餃子皮主力, 漸漸“運”成能和大家一起坐在桌前隨心所欲包著餃子的小大人了。

上中學時, 我終於學會了擀餃子皮。 母親說, 女孩子如果什麼都不會, 以後會被人笑話。 好在我爭氣, 學了不久竟真開竅的可以迅速擀出餃子皮, 一個人擀的皮兒就應付全家人包餃子。 那時, 父親總是在包完餃子後, 細心得在每個小碗裡調拌好沾餃子的汁, 第一鍋餃子出鍋, 父親一定讓每個人都要先喝一點餃子湯,

然後再開始吃餃子。 當餃子盛進兩個盤子後, 全家人就圍坐一起, 邊吃邊下。 最忙碌的肯定是下餃子的人, 邊吃還要邊操心著鍋, 這個重任往往都落在了大人的身上, 我擀過餃子皮後就只管盡情得吃了。

第一次在婆婆家包餃子見聞

等我當了人家媳婦, 第一次到婆婆家包、吃餃子時, 就覺出了婆婆這個老牌英語系大學生、當年十裡八鄉出來的第一個女狀元, 又傳統又開放的性格。

起初我先審時度勢地觀望著自己適合包餃子還是擀皮。 大概因擀餃子皮技術性強又相對費體力, 善解人意的小姑子就主動擀了, 我就和婆婆一起包, 老公和爸爸就坐在客廳裡喝茶說話。 我包餃子的方法是從小看父母包餃子時學來的,

把餡放好後餃子皮從中間一捏兩邊用大拇指和食指一壓, 一個餃子就包好了。

婆婆大人的包法顯然和我不一樣, 只見她飛快的把皮捏幾下, 都看不清怎麼包的, 一個肚子圓圓的餃子就成了。 我們包的餃子放在一起簡直就如我倆縮影:一個婆婆一個兒媳。 婆婆看到我包的餃子後會說:“裡面的餡要多裝一些, 餡多了餃子才好吃。 ”我卻怎麼都學不會婆婆填餡的技巧, 餡兒放多了就捏不住。

反複試了幾次,婆婆就放棄了重新教我包餃子的念頭。等到餃子煮熟開始吃時,還真讓我新鮮了一陣兒。餃子下好後,誰那會兒沒事誰先吃,每個人盛一碗,各吃各的,也不需要給每個人弄沾餃子的汁,誰需要誰自己弄。婆婆說,沒有那麼多規矩,吃飽就可以了。

好在我是個適應力極強的人,不當著婆婆面一定要求老公參加包餃子的過程,也很快習慣了這樣每個人面前一大碗的餃子,基本一下子就能把你喂飽,不需要回碗,只不過,我每次吃餃子還是會像小時候那樣,先調一小碗餃子汁,不沾汁就覺得不得勁兒。

春天包薺薺菜餃子成了我家每年的傳統

現在的我,空閒時就會做各種各樣的餃子,父親當年沒有教我拌餡,於是我在實踐中不停創新,終於自學成才。我對於餃子餡兒的選材,進行過各種的嘗試,用過所有可以用的蔬菜,甚至是紅薯葉子。在組合過多種制後總結出自己認為最好吃的幾種做為家常餃子的配方。和一般家庭略微不同的是,我在餃子餡裡會稍稍增加一點新鮮元素,比如韭菜配豬肉後,再加一劑特別的配料:將荸薺切成很小的丁,攪拌在餡裡,綠綠的點綴些許的白,看去就很有食欲。

比如長豆角和豬肉配餡時會加一穗嫩嫩的玉米豆,這樣餡看上去幽綠嫩黃,口感也多了一絲風味。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做薺薺菜餃子,薺薺菜一定要我自己親手去野外挖的。挖菜的時候,常常是老公負責把我和女兒帶到野外,之後我們一邊教女兒認識薺薺菜的葉子長什麼樣,一邊比賽誰挖得速度快。回家以後,收拾菜的任務就落在了我頭上,我倒也心甘情願,自得其樂地做完接下來的工作。

每一年春天,吃薺薺菜餃子成了我們家的傳統項目,每次吃著薺薺菜餡兒餃子時,第一句永遠都是“真鮮啊!”現在的我更是不斷學習,推陳出新開始嘗試在餃子皮上翻新花樣。綠色的餃子皮是蔬菜汁和麵而成,紅色的皮是火龍果汁和麵的結果,餃子皮可以是純色的,亦可以雙色相間。總之,對餃子的喜愛表現在與日俱增的技藝。

每次包餃子時洗、切、跺、丁丁當當從廚房傳來做飯的聲音,都感覺日子過得特別熱鬧有味兒。現在,若是包一家三口吃的餃子,我一個人就能包攬全部“包餃子大活”,但通常我也會邀請老公和女兒一起加入包餃子的行列。

老公包的餃子明顯帶著自小的家風,填的餡雖沒有婆婆大人那麼飽滿,但比我包的還是健壯很多。女兒包餃子的風格和我小時候有點異曲同工,看不出任何別人的影響,都是率性而為,或站或躺或帶著花邊的嫵媚。每到這時,我就特別有滿足感,似乎時光穿越。

我對餃子的愛,大概就是從兒時記憶開始,根深蒂固的這樣一個熱騰騰過著日子的景象吧。明天挖薺薺菜包餃子嘍!

作者簡介: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反複試了幾次,婆婆就放棄了重新教我包餃子的念頭。等到餃子煮熟開始吃時,還真讓我新鮮了一陣兒。餃子下好後,誰那會兒沒事誰先吃,每個人盛一碗,各吃各的,也不需要給每個人弄沾餃子的汁,誰需要誰自己弄。婆婆說,沒有那麼多規矩,吃飽就可以了。

好在我是個適應力極強的人,不當著婆婆面一定要求老公參加包餃子的過程,也很快習慣了這樣每個人面前一大碗的餃子,基本一下子就能把你喂飽,不需要回碗,只不過,我每次吃餃子還是會像小時候那樣,先調一小碗餃子汁,不沾汁就覺得不得勁兒。

春天包薺薺菜餃子成了我家每年的傳統

現在的我,空閒時就會做各種各樣的餃子,父親當年沒有教我拌餡,於是我在實踐中不停創新,終於自學成才。我對於餃子餡兒的選材,進行過各種的嘗試,用過所有可以用的蔬菜,甚至是紅薯葉子。在組合過多種制後總結出自己認為最好吃的幾種做為家常餃子的配方。和一般家庭略微不同的是,我在餃子餡裡會稍稍增加一點新鮮元素,比如韭菜配豬肉後,再加一劑特別的配料:將荸薺切成很小的丁,攪拌在餡裡,綠綠的點綴些許的白,看去就很有食欲。

比如長豆角和豬肉配餡時會加一穗嫩嫩的玉米豆,這樣餡看上去幽綠嫩黃,口感也多了一絲風味。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做薺薺菜餃子,薺薺菜一定要我自己親手去野外挖的。挖菜的時候,常常是老公負責把我和女兒帶到野外,之後我們一邊教女兒認識薺薺菜的葉子長什麼樣,一邊比賽誰挖得速度快。回家以後,收拾菜的任務就落在了我頭上,我倒也心甘情願,自得其樂地做完接下來的工作。

每一年春天,吃薺薺菜餃子成了我們家的傳統項目,每次吃著薺薺菜餡兒餃子時,第一句永遠都是“真鮮啊!”現在的我更是不斷學習,推陳出新開始嘗試在餃子皮上翻新花樣。綠色的餃子皮是蔬菜汁和麵而成,紅色的皮是火龍果汁和麵的結果,餃子皮可以是純色的,亦可以雙色相間。總之,對餃子的喜愛表現在與日俱增的技藝。

每次包餃子時洗、切、跺、丁丁當當從廚房傳來做飯的聲音,都感覺日子過得特別熱鬧有味兒。現在,若是包一家三口吃的餃子,我一個人就能包攬全部“包餃子大活”,但通常我也會邀請老公和女兒一起加入包餃子的行列。

老公包的餃子明顯帶著自小的家風,填的餡雖沒有婆婆大人那麼飽滿,但比我包的還是健壯很多。女兒包餃子的風格和我小時候有點異曲同工,看不出任何別人的影響,都是率性而為,或站或躺或帶著花邊的嫵媚。每到這時,我就特別有滿足感,似乎時光穿越。

我對餃子的愛,大概就是從兒時記憶開始,根深蒂固的這樣一個熱騰騰過著日子的景象吧。明天挖薺薺菜包餃子嘍!

作者簡介: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