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5億元成果轉化看革新之路

“畢玉遂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專利技術的20年獨佔許可使用權竟賣出了5億元。 ”近日, 這一山東理工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的重磅消息成為人們奔相走告的大新聞。

究竟什麼是“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山東理工大學又是如何能在此種科研方面獨佔鰲頭?

保障人才“開足馬力”做科研

“激發科研人員創造潛力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如何使他們心無旁騖地從事研究工作?”該校黨委書記呂傳毅時常在會上以這兩個問題叩問管理人員, 並始終強調:“要帶著感情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讓科研人員有尊嚴、有榮耀地投身於研究工作中。 ”“要‘愛師生、有活力、懂規律、守規矩’, 打造能夠容納‘情懷’的一方‘淨土’。 ”

為此, 該校先後實施“一號工程”“人才興校戰略”“人才優先戰略”等人才引進工程。 並每年投入4000余萬元專項資金, 用於打造領軍人才、引進各類精英和培養年輕骨幹。 既引進人才, 也保障人才能“開足馬力”做科研。

對於畢玉遂來說, 一年365天除了出差和大年初一, 幾乎都在實驗室工作。 2003—2011年, 突破“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關鍵性技術的近10年間, 整個研究團隊每天都不間斷投身研究, 甚至連吃飯、睡覺時想的都是怎麼破解難題。

申亮、紀洪芳教授夫婦也是如畢玉遂一樣“拼命”的科研工作者。 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機理及藥物設計研究過程中,

他們幾乎是“6+1”“白+黑”的工作模式, 把包含近10萬個結構的蛋白資料庫中幾乎所有的蛋白都研究了一遍。 “感覺他們24小時都在電腦前工作”, 夫婦二人甚至被學生稱為“工作超人”。

自上而下的“覺醒”, 最具有示範作用。 漸漸地, 一種有利於科研工作者沉下心來做研究的大環境, 在山東理工大學日漸濃厚。

破一流難題解區域之急

“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的生產過程以及產品本身均不含氯氟元素, 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最新型化學發泡劑。

“要成為一流大學, 首先要有攻克一流世界難題的能力。 ”早在十幾年前, 時任校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福生就提出“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學研究方針, 不但規劃了一系列涵蓋學校重要技術學科領域、瞄準一流世界難題的研究方向,

還親自帶領教師開展高水準科學研究工作。

該發泡劑正是瞄準當前我國聚氨酯產業發展始終被國外牽著鼻子走的尷尬局面, 將減少數十億噸當量二氧化碳排放, 為我國提前完成對國際社會承諾的溫室氣體減排任務, 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瞄準一流世界問題, 同時還能立足區域發展, 是大學科研的雙軌道。 因此, 從區域重點發展的產業群建設發力, 該校蓄勢待發。

2011年, 該校在淄博市投入的5000萬元建設經費基礎上, 投入科研人員、技術與設備, 共同組建了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研究院, 所研製的新能源公車現已行駛在淄博的路上,

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為進一步邁出與淄博市在校城合作上的實質性步伐, 該校與淄博市還簽訂了《校城融合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明確共建學科產業對接、建設新型智庫、助推產業升級、培育創新平臺等重點合作事項。

在此推動下, 該校與山東玉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抗癌富丁酸益生菌保健醋”項目, 將利用丁酸的抗癌保健功能, 攻克丁酸在醋酸發酵過程中含量低的行業難題, 促進玉兔食醋向功能性保健食品轉型升級。

政策傾斜為科研成果“鬆綁”

“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鋰離子動力電池創新研發與應用”突破了電池材料、設計、生產工藝及裝備等方面的關鍵技術, 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奠定了關鍵基礎。

“智慧配電網故障自愈技術研究”專案的產品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在故障檢測技術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除了畢玉遂, 該校還有許多師生投身於經濟社會主戰場, 聚焦科技轉化做研究。 如何促進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 解決社會問題?急需增強科技成果轉化的促進力。

“將大部分科研經費劃歸科研團隊, 將成果轉化80%的收益由研究團隊自由支配。 ”呂傳毅認為,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傾斜力度還有進步空間。

今年4月, 該校與山東省科技廳又簽定《開展高校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協議》, 並將以此為契機, 制訂出臺更多激發和保障科研人員的政策和措施。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12日第6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