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PC老大哥走心新作,嘗鮮長續航拍照神器“華碩鷹眼3”

其實對於PC DIY玩家而言, 印象中的“華碩”, 這一屹立於電腦硬體板卡界多年的老品牌, 一直躋身於一線中的頭把交椅, 且演繹著不敗的神話。 究其緣由, 這當中除了堅若磐石的品質口碑, 在技術創新上的領銜也是很值得肯定的, 特別是高端的玩家國度系列板卡一直就是高端發燒玩家心目中的“神兵利器”。

當然, 此次和大家分享的是華碩旗下的移動通訊產品——手機, 其實華碩做手機並非是頭一遭的事, ZenFone系列從初代發佈至今3年間也先後經歷了多次升級反覆運算。 值得一提的是, 儘管是紮根於臺灣本土的世界500強企業,

但由於先前的手機核心基本是與Intel合作的Atom移動處理器, 功耗和系統優化方面亮點不夠突出, 且拋開品質而言, 在PC界影響力巨大的華碩因為種種原因在移動通訊領域不被大眾所關注。

而今年華碩針對移動通訊方面似乎有了革新的大動作, 年初在美國CES 2017發佈了ZenFone鷹眼3手機, 作為一款主打長焦雙攝且長續航的拍照神器, 華碩鷹眼3更為注重當下用戶的剛需, 以拍照素質和續航要求為契入亮點, 加之更具時尚的顏值及慣有的品質來打動用戶, 相信鷹眼3的面世會帶給消費者全新的體驗。 筆者非常有幸借助“愛搞機”試用平臺第一時間能嘗鮮這款新機, 下邊不妨給大家分享下這款華碩鷹眼3手機的體驗心得吧。

|外觀設計及細節

其實從包裝盒的品牌及型號標識也能看出, 鷹眼3的國際版命名為ZenFone3 Zoom, 直譯的Zoom一詞正是拍照中經常會涉及的變焦功能, 看得出華碩對這款新機的拍照能力還是信心滿滿的。

雖小巧的包裝拆開一看還是內裡乾坤, 至少除了主流手機標配的取卡針、電源適配器及充電資料線外, 還很是良心的配有一副耳機及一個清水套, 如果能再來一張屏保膜就完美了。 配色方面據筆者查證共有星空黑、冰川銀及玫瑰金三款, 不過貌似國內目前只有星空黑版本可供選擇。

5.5英寸螢幕似乎是目前主流旗艦手機的搭配標準, 自然華碩鷹眼3也不無例外的選擇了該尺寸大小的螢幕, 而76.5%的高屏占比配合2.08mm的超窄邊框設計,

單手也能很輕鬆的握持, 實測比較接近於iPhone 7 Plus的握持手感。

對於影響視覺觀感的螢幕解析度方面, 此次華碩鷹眼3直接採用的是1920*1080全高清解析度的三星AMOLED屏, 通過大於100%的廣色域指數取得細膩通透, 且色彩豐富的顯示畫質表現。 同時在螢幕表面還覆蓋有2.5D弧面的第5代大猩猩保護玻璃, 相應的提升了跌落抗摔的防護能力。

手機頂部是大家熟知的LED狀態指示燈、前置攝像頭、光感距離感測器以及聽筒, 但值得一提的是, 華碩鷹眼3的1300萬圖元的前置攝影頭, 所採用的是索尼的IMX214堆疊式CMOS感測器, f/2.0光圈, 雖不算索尼較新的感測器型號, 但用在前置攝影頭來說整體的表現還是可圈點的, 畢竟除了硬體還需要驅動及軟體演算法層面的支撐和優化,

這當中包括華碩自家獨具特色的SuperPixel™技術, 以及含美顏模式在內的PixelMaster3.0 一系列的攝影模式支援, 稍後筆者會進行相應解讀。

作為安卓手機傳統經典的“三鍵客”, 位於華碩鷹眼3手機底部的返回、主頁及功能表觸控鍵無需上手熟悉功能, 不過略遺憾的它們都不帶背光燈, 在無外界光源的黑暗環境下使用就只能盲操作了。 其實在這點上倒可以學學魅族, 相信很多用戶都特別喜歡一鍵搞定的mBack功能, 即便不帶背光晚上使用也毫無壓力。

相對來說, 在一眾手機套娃化前臉設計的今天, 背面是最容易體現設計感和拉開品牌辨識度的。 而不無例外的是華碩的鷹眼3其背面的設計既簡練又很具有特點。 金屬一體化機身觸感細膩柔滑,

不過黑色較容易收集指紋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實。 另外, 靠邊設計的上下天線槽將三段式的區域劃分得不太明顯, 底部的鐳射鐳雕華碩英文LOGO在特定光線角度才對熠熠生輝。

當然, 手機背面頂部的設計更有看頭, 首先是作為一大賣點的1200萬圖元的雙攝鏡頭組合方案, 微凸出機身的鏡頭整體還是美觀, 有邊框的保護也無需擔心被磨花掉。 據筆者所瞭解, 其中一顆搭載了索尼最新IMX362感測器的廣角攝像頭, 配合f/1.7的大光圈負責常規的拍照, 而另外一顆由三星提供感測器的攝像頭則負責2.3倍的光學變焦拍攝功能, 同樣是支援華碩自家的SuperPixel™ 技術。 不僅如此, 華碩鷹眼3通過內置的陀螺儀感測器實現了4軸光學拍照防抖和3軸電子視頻防抖。

此外,華碩TriTech+新三混對焦系統的加入,同時支援全圖元PDAF雙核對焦、第二代鐳射對焦和連續自動對焦,實現了快至0.03秒的自動對焦能力,位於雙色溫閃光燈旁的區域便是對焦感測器。另外需提及的就是後置的指紋識別感測器了,用食指解鎖還是蠻方便快捷的,鷹眼3支援熄屏解鎖,解鎖速度及準確性方面並不輸iPhone的體驗。不過功能方面目前支持度還不高,除解鎖外也就支援接聽電話、啟動相機和拍攝照片這些快捷功能,目前較熱門的指紋支付暫不支援。

位於機身右側上方的音量增減鍵及電源鍵採用了金屬按鍵,表面為CD紋工藝處理,觸感明顯且防滑,按壓的力回饋也較為適中。另外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7.99mm的機身厚度還是很顯纖薄的,畢竟在內置了5000mAh大容量電芯的前提下,將機身控制得與一眾3000+mAh電芯的友商旗艦機厚度一般實在是難能可貴。

不無例外的,華碩鷹眼3採用了目前主流的雙卡雙待Nano小卡設計,其中卡槽2同樣支持替換為MicroSD擴展卡,且誇張的支持最大擴展到2TB的海量存儲空間。而網路制式方面,鷹眼3自然是支持全網通4G自由搭配。

手機底部的佈局一目了然,資料充電口為當下安卓高端機流行的Type-C介面,喇叭外放值得圈點的是所採用全新的5磁路揚聲器,以及得益于華碩自家的SonicMaster技術和索尼的小黃標認證,加之還採用了NXP智慧功放技術,因此無論是外放的音量及低頻得以了充分的提升,還是佩戴耳機時獲取的高保真體驗都凸顯華碩鷹眼3在音訊方面的努力成果。

|綜合性能、充電及續航表現

對於手機發燒友用戶來說,會較看重手機的核心硬體設定,處理器總希望頻率越高越好,核心數越多越好;運存和記憶體則希望是越大越好;而儘管目前的高端旗艦安卓手機存在著性能過剩的情況,但有這樣的訴求還是能夠理解。如果是關注跑分的用戶可能華碩鷹眼3會讓你失望了,畢竟處理器選擇的是高通驍龍的中端產品。

從安兔兔檢測出的硬體資訊可以看出,華碩鷹眼3採用的處理器為高通驍龍625,14nm制程的八核心64位處理器,集成的GPU為Adreno 506,記憶體方面為4GB+128GB。從6萬多分的成績來看確實與目前動則10萬+的高通旗艦U存在差距,而Ice Storm版的3DMark跑分成績也還算中規中矩。

另外通過魯大師的系列檢測結果來看,鷹眼3的綜合性能方面並不弱,諸如系統功能表的優化、APP操控及網頁載入等成績還算靠前。

而通過Vellamo軟體的基準測試可以看出,其中WEB測試可以評估手機流覽器中包括Java腳本性能、渲染等多方面的性能及穩定性,多核測試可以測算多個CPU核心的協同運作能力,金屬測試則可以測試單顆核心處理器性能。內容方面細化到對3D圖形、視頻性能、記憶體讀寫、峰值頻寬等多個方面的評分,分數越高越好,最終從回饋的結果成績看華碩鷹眼3除了單核心性能及3D得分稍弱外,整體的綜合性能還是表現不俗的。

當然,絕大多數用戶買手機回來並非為了跑分,日常的綜合娛樂應用無非也就是看看影片玩玩遊戲而已。高通驍龍625作為中端手機選配處理器的出場率還是相當的高,除了新14nm制程功耗及發熱控制方面的優勢外,性能穩定完全夠用也是其魅力所在。

筆者通過本機硬解超高清4K視頻的方式來進行相應的論證,從實際的播放情況看,視頻不僅非常流暢,且能保證音畫同步,即便是隨意拖動時間軸也能快速的切換畫面。對於以網路視頻為主打的使用者需求來說,自然是輕鬆無壓力的統統都能搞定了。

此外筆者特意選擇了兩款安卓3D遊戲大作來滿足遊戲發燒友的挑剔需求。相信《狂野飆車8》和《NBA2K17》大家都頗為熟悉了,而實際體驗情況是兩款遊戲都能順利運行,其間遊戲緩存載入的時間也不用太久。進入遊戲後畫面流暢,操控回饋及時,在體驗期間也並未出現死機、卡頓、爆音或是意外跳出的種種狀況發生。順帶說明的是,玩這種3D遊戲大作很是壓榨處理器及核顯的性能,但並未因高頻率長時間運行而出現機身發熱量飆升的情況,看得出在溫控及散熱處理方面,華碩還是深喑其道的。

關於充電效率,筆者繪製了一張曲線圖來方便大家瞭解。官方標配的電源適配器輸出為5V 2A,加之5000mAh的大容量電芯,因此實測100%充滿華碩鷹眼3手機的耗時為3個小時出頭,前2小時基本按每10分鐘6%電量的效率充入,後邊則從每10分鐘4%—3%遞減直至充滿。

續航方面得益于華碩鷹眼3內置的5000mAh大容量電芯,以及處理器功耗和系統優化方面的優勢,總體來看即便是重度用戶也能輕鬆滿足一天以上的使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華碩鷹眼3其實還可以隨時變身為充電寶,為其它設備輸出充電,某寶就有神奇的Type-c轉USB母口的轉接頭賣。

|全方位拍照體驗

作為華碩鷹眼3最大賣點的特色功能自然非拍照莫屬了,其出色的硬體配合專業的優化,在強大拍攝軟體的加持下,滿足于廣大手機攝影愛好者的種種需求,下邊不妨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關於1300萬圖元的前置攝像頭的詳細硬體參數前邊已有相關描述就不再累述,筆者想說的是當開啟前攝像頭進入自拍模式後,通過華碩的 SuperPixel™ 技術可提供高達 2 倍的感光度,針對弱光環境的補光自拍非常好用,同時相機應用程式中的美顏模式也非常的強大,針對膚色、腮紅、瘦臉、大眼等多達10級的自訂美顏調節絕對能滿足顏控的你,關鍵最終的成像效果頗為自然的美,並非是很誇張的PS塗抹效果。

而對於後置1200萬圖元的雙攝鏡頭組合方案可圈點的地方就確實很多了,同樣的參數方面前邊有提及這裡就不再累述,重點和大家分享下一些較特色的拍照體驗和樣張效果吧。總之,普通使用者可以一鍵傻瓜式自動模式拍攝,有創意想法的可以選擇功能表內的各種特效,有專業拍攝功底的可以選擇全手動模式。

華碩鷹眼3的手動模式其實看起來很專業複雜,操控起來卻十分的簡單,所見即所得的快捷調節功能表包括色溫、曝光補償、感光度、快門時間、對焦模式等都能輕鬆一鍵控制,居中的水平儀、一角的峰值圖無不帶來接近單反的專業觀感,喜歡折騰和壓榨這部拍照手機性能的使用者值得一試,可玩性非常的高。

此外,通過快顯功能表可以調出預設好的兒童、夜景、特效、延時及縮微等20餘種模式,單就特效模式來說,裡邊還可以選擇負片、圖元、邊緣、鉛筆、卡通及復古等10餘種特效,絕對能滿足手機攝影愛好者的創作需求。

華碩鷹眼3的縮微景觀樣片,又稱玩具景觀,能拍攝出上帝視角的畸變特效。

景深效果也就是大家常體積的大光圈虛化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華碩鷹眼3的景深效果在拍攝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自訂虛化程度。

▲華碩鷹眼3景深效果樣片

華碩鷹眼3全景模式樣片,不同於一般手機全景模式頂多能拍下扇形範圍內200多度的圖像內容,華碩鷹眼3的全景模式掃攝的角度居然能實現360度一圈的拍攝內容,而最終的接片品質還很高,不得不佩服。

此外,華碩鷹眼3的光學+數碼變焦功能也相當實用,都知道目前絕大多數的手機變焦都是數碼變焦,而數碼變焦哪怕是專業相機都會存在畫質細節損失丟失的情況,因此想拍攝放大後的遠處物體無疑只有靠光學變焦才能得以在不影響畫質下的完美成像。儘管華碩鷹眼3的光學變焦受制於機身工藝僅能實現2.3倍的放大效果,但實用性還是相當的高。比如拍朵水中的荷花,亦或者拍只樹上的小鳥就方便多了。

▲華碩鷹眼3 1.0x正常焦距樣張

▲華碩鷹眼3 2.3x光學變焦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相信從以上這組樣張不難看出,華碩鷹眼3的拍攝成像的素質是相當高的,新三混對焦技術帶來的足夠高銳度的焦內,色彩及曝光準確,而得益於光學防抖和大光圈的優勢,弱光環境的出片率高,且成像畫質同樣的出色,很顯然以全新攝影體驗為賣點的華碩鷹眼3絕非是浪得虛名之作。

|關於系統UI的圈點

華碩鷹眼3這套作業系統目前是基於安卓6.0定制的,整體簡約扁平化的設計風格頗顯清爽,沒有花裡胡哨炫酷的主題替換,相對來說還是偏原生的風格,一句話有人喜歡有人嫌棄,負一屏可以根據自己的定制習慣進行新聞展示和關聯快捷。下拉式功能表的音效設置和濾藍光護眼算是亮點吧。

另外像觸控手勢和動作感應這些便捷化的操控都能通過設置實現,而針對社交媒體的應用雙開功能也算是為滿足國人的特別需求吧。

而不多見的簡易模式似乎是專為父母輩的老年人而特別設立,大圖示大字體,簡單邏輯關係和佈局的排版都通俗易懂。

此外針對家中有小孩可能玩家中手機的可能,系統內還設計了一個卡通風格的兒童模式,家長通過PIN碼進入設置功能表管控,確保孩子拿到手機後只能限定看什麼內容,以及使用的時間。

得益于華碩自家的SonicMaster技術和索尼的Hi-Res認證,加之鷹眼3還採用了NXP智慧功放技術,通過內置的音效調節功能針對影片、遊戲、音樂等使用場景進行個性化的EQ及三頻的調諧,最終營造高保真的聽音環境。

另外,華碩鷹眼3的智慧管家功能也十分的強大,針對空間清理、安全隱私、通知管理及電量管理等詳細周密的設置,以保障手機在使用過程中,隨時保持安全流暢且高效的運行環境。

|總結點評

對於華碩鷹眼3這款新機,總體看來論設計品控方面是無可挑剔的,畢竟華碩的金字招牌非一朝一夕能夠樹立,而色彩細膩還原精准的AMOLED屏也是高端機的首選。另外5000mAh的大容量電池絕對是良心之選,目前的智慧手機都無可避免的續航問題至少目前在華碩鷹眼3面前遇到了轉機。

當然,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其在拍照方面的優勢,儘管雙攝並非是華碩首創,但如今雙攝確實順應了潮流,在硬體同質化的今天,比拼的是拍照系統方面的軟實力優化,而對於技術底蘊雄厚的華碩而言確實通過新機鷹眼3做到了,可玩性強,成片率高是筆者體驗一段時間的最大感觸。而綜合性能方面與國內個別以發燒為賣點的同價位旗艦機確實存在一定差距,不過從實用角度出發也還是面面俱到的皆能勝任,最終考慮到PC圈以為用戶的認知度問題,筆者個人認為華碩應該加大相應的宣傳力度,不妨考慮下與自家的板卡及整機PC硬體來一場聲勢浩大的捆綁行銷,至於價格嘛能再優惠些力度自然再好不過了。

此外,華碩TriTech+新三混對焦系統的加入,同時支援全圖元PDAF雙核對焦、第二代鐳射對焦和連續自動對焦,實現了快至0.03秒的自動對焦能力,位於雙色溫閃光燈旁的區域便是對焦感測器。另外需提及的就是後置的指紋識別感測器了,用食指解鎖還是蠻方便快捷的,鷹眼3支援熄屏解鎖,解鎖速度及準確性方面並不輸iPhone的體驗。不過功能方面目前支持度還不高,除解鎖外也就支援接聽電話、啟動相機和拍攝照片這些快捷功能,目前較熱門的指紋支付暫不支援。

位於機身右側上方的音量增減鍵及電源鍵採用了金屬按鍵,表面為CD紋工藝處理,觸感明顯且防滑,按壓的力回饋也較為適中。另外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7.99mm的機身厚度還是很顯纖薄的,畢竟在內置了5000mAh大容量電芯的前提下,將機身控制得與一眾3000+mAh電芯的友商旗艦機厚度一般實在是難能可貴。

不無例外的,華碩鷹眼3採用了目前主流的雙卡雙待Nano小卡設計,其中卡槽2同樣支持替換為MicroSD擴展卡,且誇張的支持最大擴展到2TB的海量存儲空間。而網路制式方面,鷹眼3自然是支持全網通4G自由搭配。

手機底部的佈局一目了然,資料充電口為當下安卓高端機流行的Type-C介面,喇叭外放值得圈點的是所採用全新的5磁路揚聲器,以及得益于華碩自家的SonicMaster技術和索尼的小黃標認證,加之還採用了NXP智慧功放技術,因此無論是外放的音量及低頻得以了充分的提升,還是佩戴耳機時獲取的高保真體驗都凸顯華碩鷹眼3在音訊方面的努力成果。

|綜合性能、充電及續航表現

對於手機發燒友用戶來說,會較看重手機的核心硬體設定,處理器總希望頻率越高越好,核心數越多越好;運存和記憶體則希望是越大越好;而儘管目前的高端旗艦安卓手機存在著性能過剩的情況,但有這樣的訴求還是能夠理解。如果是關注跑分的用戶可能華碩鷹眼3會讓你失望了,畢竟處理器選擇的是高通驍龍的中端產品。

從安兔兔檢測出的硬體資訊可以看出,華碩鷹眼3採用的處理器為高通驍龍625,14nm制程的八核心64位處理器,集成的GPU為Adreno 506,記憶體方面為4GB+128GB。從6萬多分的成績來看確實與目前動則10萬+的高通旗艦U存在差距,而Ice Storm版的3DMark跑分成績也還算中規中矩。

另外通過魯大師的系列檢測結果來看,鷹眼3的綜合性能方面並不弱,諸如系統功能表的優化、APP操控及網頁載入等成績還算靠前。

而通過Vellamo軟體的基準測試可以看出,其中WEB測試可以評估手機流覽器中包括Java腳本性能、渲染等多方面的性能及穩定性,多核測試可以測算多個CPU核心的協同運作能力,金屬測試則可以測試單顆核心處理器性能。內容方面細化到對3D圖形、視頻性能、記憶體讀寫、峰值頻寬等多個方面的評分,分數越高越好,最終從回饋的結果成績看華碩鷹眼3除了單核心性能及3D得分稍弱外,整體的綜合性能還是表現不俗的。

當然,絕大多數用戶買手機回來並非為了跑分,日常的綜合娛樂應用無非也就是看看影片玩玩遊戲而已。高通驍龍625作為中端手機選配處理器的出場率還是相當的高,除了新14nm制程功耗及發熱控制方面的優勢外,性能穩定完全夠用也是其魅力所在。

筆者通過本機硬解超高清4K視頻的方式來進行相應的論證,從實際的播放情況看,視頻不僅非常流暢,且能保證音畫同步,即便是隨意拖動時間軸也能快速的切換畫面。對於以網路視頻為主打的使用者需求來說,自然是輕鬆無壓力的統統都能搞定了。

此外筆者特意選擇了兩款安卓3D遊戲大作來滿足遊戲發燒友的挑剔需求。相信《狂野飆車8》和《NBA2K17》大家都頗為熟悉了,而實際體驗情況是兩款遊戲都能順利運行,其間遊戲緩存載入的時間也不用太久。進入遊戲後畫面流暢,操控回饋及時,在體驗期間也並未出現死機、卡頓、爆音或是意外跳出的種種狀況發生。順帶說明的是,玩這種3D遊戲大作很是壓榨處理器及核顯的性能,但並未因高頻率長時間運行而出現機身發熱量飆升的情況,看得出在溫控及散熱處理方面,華碩還是深喑其道的。

關於充電效率,筆者繪製了一張曲線圖來方便大家瞭解。官方標配的電源適配器輸出為5V 2A,加之5000mAh的大容量電芯,因此實測100%充滿華碩鷹眼3手機的耗時為3個小時出頭,前2小時基本按每10分鐘6%電量的效率充入,後邊則從每10分鐘4%—3%遞減直至充滿。

續航方面得益于華碩鷹眼3內置的5000mAh大容量電芯,以及處理器功耗和系統優化方面的優勢,總體來看即便是重度用戶也能輕鬆滿足一天以上的使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華碩鷹眼3其實還可以隨時變身為充電寶,為其它設備輸出充電,某寶就有神奇的Type-c轉USB母口的轉接頭賣。

|全方位拍照體驗

作為華碩鷹眼3最大賣點的特色功能自然非拍照莫屬了,其出色的硬體配合專業的優化,在強大拍攝軟體的加持下,滿足于廣大手機攝影愛好者的種種需求,下邊不妨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關於1300萬圖元的前置攝像頭的詳細硬體參數前邊已有相關描述就不再累述,筆者想說的是當開啟前攝像頭進入自拍模式後,通過華碩的 SuperPixel™ 技術可提供高達 2 倍的感光度,針對弱光環境的補光自拍非常好用,同時相機應用程式中的美顏模式也非常的強大,針對膚色、腮紅、瘦臉、大眼等多達10級的自訂美顏調節絕對能滿足顏控的你,關鍵最終的成像效果頗為自然的美,並非是很誇張的PS塗抹效果。

而對於後置1200萬圖元的雙攝鏡頭組合方案可圈點的地方就確實很多了,同樣的參數方面前邊有提及這裡就不再累述,重點和大家分享下一些較特色的拍照體驗和樣張效果吧。總之,普通使用者可以一鍵傻瓜式自動模式拍攝,有創意想法的可以選擇功能表內的各種特效,有專業拍攝功底的可以選擇全手動模式。

華碩鷹眼3的手動模式其實看起來很專業複雜,操控起來卻十分的簡單,所見即所得的快捷調節功能表包括色溫、曝光補償、感光度、快門時間、對焦模式等都能輕鬆一鍵控制,居中的水平儀、一角的峰值圖無不帶來接近單反的專業觀感,喜歡折騰和壓榨這部拍照手機性能的使用者值得一試,可玩性非常的高。

此外,通過快顯功能表可以調出預設好的兒童、夜景、特效、延時及縮微等20餘種模式,單就特效模式來說,裡邊還可以選擇負片、圖元、邊緣、鉛筆、卡通及復古等10餘種特效,絕對能滿足手機攝影愛好者的創作需求。

華碩鷹眼3的縮微景觀樣片,又稱玩具景觀,能拍攝出上帝視角的畸變特效。

景深效果也就是大家常體積的大光圈虛化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華碩鷹眼3的景深效果在拍攝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自訂虛化程度。

▲華碩鷹眼3景深效果樣片

華碩鷹眼3全景模式樣片,不同於一般手機全景模式頂多能拍下扇形範圍內200多度的圖像內容,華碩鷹眼3的全景模式掃攝的角度居然能實現360度一圈的拍攝內容,而最終的接片品質還很高,不得不佩服。

此外,華碩鷹眼3的光學+數碼變焦功能也相當實用,都知道目前絕大多數的手機變焦都是數碼變焦,而數碼變焦哪怕是專業相機都會存在畫質細節損失丟失的情況,因此想拍攝放大後的遠處物體無疑只有靠光學變焦才能得以在不影響畫質下的完美成像。儘管華碩鷹眼3的光學變焦受制於機身工藝僅能實現2.3倍的放大效果,但實用性還是相當的高。比如拍朵水中的荷花,亦或者拍只樹上的小鳥就方便多了。

▲華碩鷹眼3 1.0x正常焦距樣張

▲華碩鷹眼3 2.3x光學變焦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華碩鷹眼3 拍攝樣張

相信從以上這組樣張不難看出,華碩鷹眼3的拍攝成像的素質是相當高的,新三混對焦技術帶來的足夠高銳度的焦內,色彩及曝光準確,而得益於光學防抖和大光圈的優勢,弱光環境的出片率高,且成像畫質同樣的出色,很顯然以全新攝影體驗為賣點的華碩鷹眼3絕非是浪得虛名之作。

|關於系統UI的圈點

華碩鷹眼3這套作業系統目前是基於安卓6.0定制的,整體簡約扁平化的設計風格頗顯清爽,沒有花裡胡哨炫酷的主題替換,相對來說還是偏原生的風格,一句話有人喜歡有人嫌棄,負一屏可以根據自己的定制習慣進行新聞展示和關聯快捷。下拉式功能表的音效設置和濾藍光護眼算是亮點吧。

另外像觸控手勢和動作感應這些便捷化的操控都能通過設置實現,而針對社交媒體的應用雙開功能也算是為滿足國人的特別需求吧。

而不多見的簡易模式似乎是專為父母輩的老年人而特別設立,大圖示大字體,簡單邏輯關係和佈局的排版都通俗易懂。

此外針對家中有小孩可能玩家中手機的可能,系統內還設計了一個卡通風格的兒童模式,家長通過PIN碼進入設置功能表管控,確保孩子拿到手機後只能限定看什麼內容,以及使用的時間。

得益于華碩自家的SonicMaster技術和索尼的Hi-Res認證,加之鷹眼3還採用了NXP智慧功放技術,通過內置的音效調節功能針對影片、遊戲、音樂等使用場景進行個性化的EQ及三頻的調諧,最終營造高保真的聽音環境。

另外,華碩鷹眼3的智慧管家功能也十分的強大,針對空間清理、安全隱私、通知管理及電量管理等詳細周密的設置,以保障手機在使用過程中,隨時保持安全流暢且高效的運行環境。

|總結點評

對於華碩鷹眼3這款新機,總體看來論設計品控方面是無可挑剔的,畢竟華碩的金字招牌非一朝一夕能夠樹立,而色彩細膩還原精准的AMOLED屏也是高端機的首選。另外5000mAh的大容量電池絕對是良心之選,目前的智慧手機都無可避免的續航問題至少目前在華碩鷹眼3面前遇到了轉機。

當然,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其在拍照方面的優勢,儘管雙攝並非是華碩首創,但如今雙攝確實順應了潮流,在硬體同質化的今天,比拼的是拍照系統方面的軟實力優化,而對於技術底蘊雄厚的華碩而言確實通過新機鷹眼3做到了,可玩性強,成片率高是筆者體驗一段時間的最大感觸。而綜合性能方面與國內個別以發燒為賣點的同價位旗艦機確實存在一定差距,不過從實用角度出發也還是面面俱到的皆能勝任,最終考慮到PC圈以為用戶的認知度問題,筆者個人認為華碩應該加大相應的宣傳力度,不妨考慮下與自家的板卡及整機PC硬體來一場聲勢浩大的捆綁行銷,至於價格嘛能再優惠些力度自然再好不過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