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奧欽萊克:隆美爾陰影下的英國將軍

世界戰爭史上產生過許多棋逢對手、實力相當的對決者, 比如屋大維與安東尼、拿破崙與威靈頓, 等等。 若提及二戰時號稱“沙漠之狐”的德國名將隆美爾, 人們自然會想到他的死敵蒙哥馬利, 然而在蒙哥馬利之前, 另有一位英國將軍奧欽萊克曾長期與隆美爾周旋, 而且還曾經戰勝過他。

一個忙碌的將軍

克勞德·奧欽萊克爵士, 蒙哥馬利之前北非英軍第8集團軍的統領者, 一直被認為是在隆美爾神話下黯然失色的英國將軍, 然而這卻並非歷史真相的全部。 事實上, 一個不為人所注意的史實是, 這位被低估的英國將軍曾經在北非戰場上對“不可戰勝“的隆美爾取得過兩次勝利。

同許多英國高級將領一樣, 奧欽萊克也來自一個軍人世家。 他於1884年出生, 此後如父親所願地成為著名的桑赫斯特軍事學院的一員。 畢業後, 奧欽萊克以見習軍官的身份遠赴英國的遠東殖民地印度, 在那裡服役期間, 這位年輕軍官以其相對溫和的作派頗受當地居民的好評。

及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奧欽萊克奉命前往中東戰場, 在那裡參與了捍衛蘇伊士運河免受土耳其人攻擊的行動。 此後數年間, 隨著英軍在中東逐漸採取主動, 奧欽萊克隨部隊殺入底格裡斯河流域, 並活躍在美索不達米亞戰役的各個階段中, 屢立戰功。

奧欽萊克的接棒者蒙哥馬利

一戰結束後的和平時期裡, 軍功高又人緣好的奧欽萊克受邀擔任英國皇家參謀學院的講師, 在這段持續兩年的授課生涯中, 奧欽萊克以其實戰經歷和對軍事史的博聞而廣受學員好評, 同時也在英國軍隊上層建立了不少人脈關係。

正是通過這一關係網, 奧欽萊克此後離開學院, 重新謀得了一線軍職, 他先是到阿富汗參與了英軍的相關行動, 然後又被任命為駐印度英國軍隊的代理總參謀長。 不過奧欽萊克在印度呆的時間並不長,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爆發時, 他便立即奉召從印度趕回了英國。

奧欽萊克在二戰中的首個職務是第4軍軍長。 他於1940年5月率部跨越英吉利海峽加入法國戰場, 後來又臨危受命, 被派到挪威北部組織英軍的撤離行動。 從挪威安全返回英國後, 奧欽萊克又受領了南方防禦部隊總司令一職, 這個崗位的職責就是組織起國民自衛軍, 以應對英國可能遭受的德軍入侵。 威脅始終存在, 但並未變成現實, 及至當年11月,

在德軍入侵英國本土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之後, 奧欽萊克重返印度, 在那裡兼任駐印英軍的總司令和參謀長。

在印度期間, 奧欽萊克還派出軍隊幫助駐伊拉克的英軍平息了當地的叛亂, 這一果斷行動讓奧欽萊克受到了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高度讚賞, 而後者正在尋找一個能夠幫助英國軍隊取得勝利的將軍, 以此來提振英國的軍心和士氣。

堅持就是勝利

當義大利參戰後, 墨索里尼立即派他的軍隊入侵埃及, 戰鬥在埃及和利比亞邊境打響。 當時指揮著北非英軍的韋維爾將軍以少敵眾, 成功地把兵力比自己多3倍的義大利軍隊趕回利比亞, 一下子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將。

奧欽萊克是二戰中一位被低估的將軍

不過, 在1941年春天, 當韋維爾的攻勢告一段落的時候, 英國軍隊卻在希臘和克里特島上連續被德軍擊敗。 在那之後, 希特勒派出一支小型裝甲部隊前往北非, 以挽救他那連遭挫敗的義大利盟友。 這支部隊就由已經在法國戰役中嶄露頭角的隆美爾將軍指揮, 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迅速奪回了義大利人失去的東西,並且持續重創韋維爾的英軍西沙漠軍團。

英軍在這段被動時期的惟一亮點就是堅守地中海港城托布魯克,此地守軍雖寡不敵眾但意志頑強,一直扮演著阻止隆美爾向埃及進軍的硬骨頭的角色。為了解救托布魯克,韋維爾隨後推出“戰斧行動”,這是一次準備倉促又力量不足的反擊,非但沒能解圍,反而被隆美爾的非洲軍打得大敗。

此戰後,韋維爾被就地解職,邱吉爾開始尋找一個能夠對抗非洲軍的將軍。他看中的人選正是奧欽萊克,並在1941年6月22日一紙命令把他調到了開羅。與此同時,西沙漠軍團正式更名為英國第8集團軍。

還不等奧欽萊克熟悉情況,身在倫敦的邱吉爾就催促他趕緊行動。但奧欽萊克知道,面對能力非凡的隆美爾,打一場無準備之仗就等於是自尋死路,他果斷拒絕了首相的施壓,堅持表示自己暫時不會主動出擊,一切要等到他的部隊做好準備了再說。

奧欽萊克當然沒有閑著,他很快就制訂了旨在攻下利比亞昔蘭尼加地區的“十字軍行動”計畫,這次反擊戰最終在11月18日淩晨打響。開戰頭兩天,英軍一切順利,但到了第3天,隆美爾揮軍襲擊了英軍薄弱的側翼,從而重獲戰場主動。

隆美爾集中使用自己裝甲部隊的主力,而英軍部隊則相對分散,所以一支接一支受到重擊。在麾下每一支部隊都不再完整的情況下,奧欽萊克的信心並未動搖,他告訴首相:“實現我們的直接目標即摧毀德國裝甲部隊的前景,看來還不錯。”

但奧欽萊克的重要部將—第8集團軍司令阿蘭·坎甯安少將卻不這麼自信,而且他實際上已經變得有些驚慌。他擅自下令停止進攻,並要求奧欽萊克准許自己撤到埃及去。奧欽萊克立即飛到第8集團軍司令部,在一線評估情況並安撫軍心。

陪同邱吉爾(中)在埃及視察的奧欽萊克(右一)

“我認為隆美爾的處境可能和我們一樣糟糕,”他告訴坎甯安,“我的命令是繼續進攻,而且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懷疑自己決策的正確性。”他嚴令坎甯安:“用盡你所有的資源打擊敵人,哪怕只剩下最後一輛坦克。”

事實證明奧欽萊克的堅持是正確的。在付出重大代價後,英國坦克終於截停了隆美爾的裝甲部隊,供應狀況捉襟見肘的非洲軍只得放棄進攻,向西撤退。“十字軍行動”雖然打得很艱難,但卻是英軍第一次戰勝隆美爾。

回到開羅後,奧欽萊克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解除坎甯安少將的職務,然後他又以用人不疑的姿態任命自己的參謀長尼爾·裡奇少將為第8集團軍司令,從而令44歲的後者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集團軍司令。

“有什麼辦法能打敗他?”

儘管裡奇非常年輕有為,但是奧欽萊克經常直接指揮行動,新任第8集團軍司令看起來只是像他的副手。和隆美爾一樣,奧欽萊克深知和自己部隊在一起的重要性。他於12月1日飛到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和士兵們呆了10天,他和戰士們同餐同寢,恢復他們的信心,以這樣的方式把“十字軍行動”從災難變成了一場勝利。

展望未來,奧欽萊克充滿信心,他說:“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把這些傢伙趕回他們的老家去。”不過隆美爾仍然有能力施展他的“戰場魔法”,此後他率部成功逃過了奧欽萊克辛辛苦苦設下的圈套,非洲軍在一個月以來所佔領的土地上秩序井然地撤退而去。

沙漠之狐——隆美爾

英軍隨後收穫了一個重大勝利:解圍托布魯克。解救這座圍城的戰鬥讓33000名軸心國士兵成了俘虜,英軍還擊毀了300輛德意坦克。通過這次勝利,北非對峙線差不多回到了10個月前的狀態。

雖然奧欽萊克戰勝了一個回合,但前景對他來說並不十分有利。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後加入了對英國的戰爭,從而迫使北非英軍的許多部隊被緊急調往太平洋戰場,奧欽萊克的實力隨之大減。隆美爾感受到了英軍的困境,便毫不留情地發動了反擊。以令英國人感到驚訝的恢復速度,一路向東進攻,繼而再一次圍困了托布魯克。

不過在1942年春天,北非戰場的主基調是休整和補給,雙方都在為下次大戰積蓄力量。邱吉爾繼續插手北非戰局,他催促奧欽萊克立即進攻:“就現在,假如不能更早的話。”奧欽萊克回復道:“當我看到成功的機會出現時,我自然會動手。”

奧欽萊克當然不打算冒失敗的風險,而這一時期,隆美爾的勝利神話則在繼續發酵,許多英國人開始覺得他還是不可戰勝的。針對這種看法,奧欽萊克向第8集團軍發表了有針對性的講話:“現在存在著一個真正的危險,那就是我們的朋友隆美爾正在成為某種‘具有魔法’的人。關於他,我們已經說的太多了,雖然他無疑具有很強的能力,但他絕對不是超人。我希望大家能夠盡可能地消除有關隆美爾的傳說,要知道,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德國將軍。”

不管怎樣,隆美爾搶先動手了。5月26日,他派出自己的步兵正面攻擊加紮拉的英軍防線,同時以裝甲部隊包抄其南面。但是非洲軍很快就發現情況和此前有所不同,英軍裝備了美國提供的最新式的“格蘭特”式坦克,這種“皮糙肉厚”的坦克遠比以前的英軍坦克要難對付得多。兩天戰鬥下來,非洲軍已經損失了1/3的裝甲力量,隆美爾的進攻隨之暫停。

英軍在阿拉曼發起衝鋒,此戰留有奧欽萊克指揮的影子

“幹得好,第8集團軍,”奧欽萊克在開羅高興地說,“繼續這麼幹!”戰場態勢已經改變,現在正是英軍轉守為攻的大好時機。在奧欽萊克看來,這就是前所未有的徹底摧毀隆美爾和他的軍隊的機會,他立即敦促裡奇發動進攻:“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立即行動,不計代價。”

但是裡奇猶豫了。在接下來極為寶貴的兩天時間裡,這個第8集團軍司令一直在反復權衡,並未發動進攻。這就讓隆美爾恢復了生機,他率部機動,完全避免了被英國軍隊反包圍的厄運。接下來,非洲軍更是發動新的攻勢,令英軍損失了超過100輛坦克,而且造成上萬人傷亡,至少3000人被俘。

這樣一來,就算奧欽萊克再心有不甘,也無法阻止“沙漠之狐”。隆美爾很快就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托布魯克。這時的托布魯克已不是1941年的那座要塞了,它的大部分防禦陣地已經殘破,主力也被抽走以滿足英國在其它地方的需要了。

6月20日,非洲軍發動了空中和地面的協同進攻,一舉攻克了托布魯克。這是對英國的沉重一擊,邱吉爾後來說這是整個戰爭期間他最痛苦的一刻,是“毀滅性的和徹頭徹尾的打擊”。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邱吉爾對奧欽萊克的欣賞和信任不復存在了。

攻陷托布魯克一周之後,非洲軍就推進到了埃及邊境,危及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運河。恐慌在埃及全境蔓延,英國官員匆忙燒毀了他們的檔案,亞歷山大港籠罩在一片煙霧中,汽車和卡車堵塞了通往城外的道路,逃離的難民擠滿了火車,英國巴克萊銀行一天給客戶支付100萬英鎊現金。“隆美爾,隆美爾,隆美爾!”邱吉爾呻吟道,“有什麼辦法能打敗他?”

正在坦克上觀察敵情的英國軍官

未盡事業的遺憾

邱吉爾再次催促奧欽萊克投入交戰,但他選擇了戰略退卻,奧欽萊克向他的軍隊發出命令:“我從來就不喜歡失敗。我要贏。敵人希望靠虛張聲勢佔領埃及,我會給他們劃下一道停止線的。”

1942年6月25日,奧欽萊克飛到裡奇的第8集團軍司令部,在那裡解除了他的職務,並親自接管第8集團軍。之後,奧欽萊克坐火車趕到阿拉曼,該城距離亞歷山大已不到100千米。在那裡奧欽萊克著手布下了一道狹長的防線,這就是他給隆美爾劃出的“停止線”。

奧欽萊克的選擇很有眼光,阿拉曼北有海岸,南有斷崖,隆美爾無法在這裡再實施他所擅長的那種沙漠側翼包抄戰。而且現在隆美爾的戰線越拉越長,補給越來越困難,只要英軍堅持下去,戰場形勢就一定會發生改變。在阿拉曼,奧欽萊克對他的部下發出號召:“做出你們最後的巨大努力吧,讓我們一起去爭取勝利,早日凱旋回家。”

在接下來的6周時間裡,奧欽萊克一直和自己的一線部隊呆在一起,這很好地鼓舞了士氣低落的部隊。第8集團軍開始恢復小規模的反擊,並且取得了一些勝利。7月21日,奧欽萊克發動一次較大規模的進攻,打穿了德軍的主要防線,還讓新開上戰場的義大利部隊驚慌逃竄。

受制於後勁不足,奧欽萊克停止了戰鬥。此戰是奧欽萊克對隆美爾的第二次勝利,雖然這一勝利在當時並未引起什麼重視,但它其實具有重要意義:第8集團軍就此阻止了隆美爾向尼羅河三角洲的進軍,而且此後德國人再也無力這樣做。

指揮作戰中的奧欽萊克

隆美爾在自己的家信裡高度評價了他的對手,稱奧欽萊克“以非常出色的技巧運用他的力量。他主動採取行動,在行動中展現了深思熟慮和值得尊重的勇氣”。可是,奧欽萊克上級的想法卻和隆美爾完全不一樣。

邱吉爾似乎更多看到的是奧欽萊克的短處,在7月中旬,邱吉爾就已經決定解除奧欽萊克的職務,因為“奧欽萊克必須要為第8集團軍一段時間以來的損失負責”。當邱吉爾把這個決定告訴在埃及的英國總督雅各爵士時,後者表示十分不快:“我覺得那就像是拿刀子捅你的親密好友。”

8月9日中午,飛抵埃及的邱吉爾和奧欽萊克面談,這次會談沒有留下書面記錄,不過據說邱吉爾向奧欽萊克開出了解職條件:讓他負責一個新組建的司令部,負責英軍在伊拉克、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等地的行動。奧欽萊克拒絕了首相的提議,他於8月15日悄然離開開羅,選擇回到了他熟悉的老地方印度,並在那裡一直低調地留到二戰結束。

邱吉爾讓蒙哥馬利中將接手第8集團軍,而新任司令的舉措恰恰證明了此前奧欽萊克佈局的正確性。蒙哥馬利全盤接受了奧欽萊克的阿拉曼防線,幾乎沒有做出任何變動。奧欽萊克曾經提出以消耗戰對付非洲軍,“當德國坦克不斷被摧毀,或者耗盡汽油時,只要有英國坦克還能行動,那就是我們勝利的一天”。蒙哥馬利幾乎就是照搬這一策略,他後來就是靠消耗戰在阿拉曼打敗了隆美爾。

隆美爾從未對蒙哥馬利表示過敬重,但對奧欽萊克則不然,這是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長久以來,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爵士已經以“阿拉曼勝利者”的身份被永載史冊,但假如仍舊由奧欽萊克來指揮阿拉曼之戰,他也很可能會取得同樣的勝利,那麼奧欽萊克也很可能成為一位舉世聞名的盟軍英雄,而不致於像現在那樣不為人知了。

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迅速奪回了義大利人失去的東西,並且持續重創韋維爾的英軍西沙漠軍團。

英軍在這段被動時期的惟一亮點就是堅守地中海港城托布魯克,此地守軍雖寡不敵眾但意志頑強,一直扮演著阻止隆美爾向埃及進軍的硬骨頭的角色。為了解救托布魯克,韋維爾隨後推出“戰斧行動”,這是一次準備倉促又力量不足的反擊,非但沒能解圍,反而被隆美爾的非洲軍打得大敗。

此戰後,韋維爾被就地解職,邱吉爾開始尋找一個能夠對抗非洲軍的將軍。他看中的人選正是奧欽萊克,並在1941年6月22日一紙命令把他調到了開羅。與此同時,西沙漠軍團正式更名為英國第8集團軍。

還不等奧欽萊克熟悉情況,身在倫敦的邱吉爾就催促他趕緊行動。但奧欽萊克知道,面對能力非凡的隆美爾,打一場無準備之仗就等於是自尋死路,他果斷拒絕了首相的施壓,堅持表示自己暫時不會主動出擊,一切要等到他的部隊做好準備了再說。

奧欽萊克當然沒有閑著,他很快就制訂了旨在攻下利比亞昔蘭尼加地區的“十字軍行動”計畫,這次反擊戰最終在11月18日淩晨打響。開戰頭兩天,英軍一切順利,但到了第3天,隆美爾揮軍襲擊了英軍薄弱的側翼,從而重獲戰場主動。

隆美爾集中使用自己裝甲部隊的主力,而英軍部隊則相對分散,所以一支接一支受到重擊。在麾下每一支部隊都不再完整的情況下,奧欽萊克的信心並未動搖,他告訴首相:“實現我們的直接目標即摧毀德國裝甲部隊的前景,看來還不錯。”

但奧欽萊克的重要部將—第8集團軍司令阿蘭·坎甯安少將卻不這麼自信,而且他實際上已經變得有些驚慌。他擅自下令停止進攻,並要求奧欽萊克准許自己撤到埃及去。奧欽萊克立即飛到第8集團軍司令部,在一線評估情況並安撫軍心。

陪同邱吉爾(中)在埃及視察的奧欽萊克(右一)

“我認為隆美爾的處境可能和我們一樣糟糕,”他告訴坎甯安,“我的命令是繼續進攻,而且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懷疑自己決策的正確性。”他嚴令坎甯安:“用盡你所有的資源打擊敵人,哪怕只剩下最後一輛坦克。”

事實證明奧欽萊克的堅持是正確的。在付出重大代價後,英國坦克終於截停了隆美爾的裝甲部隊,供應狀況捉襟見肘的非洲軍只得放棄進攻,向西撤退。“十字軍行動”雖然打得很艱難,但卻是英軍第一次戰勝隆美爾。

回到開羅後,奧欽萊克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解除坎甯安少將的職務,然後他又以用人不疑的姿態任命自己的參謀長尼爾·裡奇少將為第8集團軍司令,從而令44歲的後者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集團軍司令。

“有什麼辦法能打敗他?”

儘管裡奇非常年輕有為,但是奧欽萊克經常直接指揮行動,新任第8集團軍司令看起來只是像他的副手。和隆美爾一樣,奧欽萊克深知和自己部隊在一起的重要性。他於12月1日飛到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和士兵們呆了10天,他和戰士們同餐同寢,恢復他們的信心,以這樣的方式把“十字軍行動”從災難變成了一場勝利。

展望未來,奧欽萊克充滿信心,他說:“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把這些傢伙趕回他們的老家去。”不過隆美爾仍然有能力施展他的“戰場魔法”,此後他率部成功逃過了奧欽萊克辛辛苦苦設下的圈套,非洲軍在一個月以來所佔領的土地上秩序井然地撤退而去。

沙漠之狐——隆美爾

英軍隨後收穫了一個重大勝利:解圍托布魯克。解救這座圍城的戰鬥讓33000名軸心國士兵成了俘虜,英軍還擊毀了300輛德意坦克。通過這次勝利,北非對峙線差不多回到了10個月前的狀態。

雖然奧欽萊克戰勝了一個回合,但前景對他來說並不十分有利。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後加入了對英國的戰爭,從而迫使北非英軍的許多部隊被緊急調往太平洋戰場,奧欽萊克的實力隨之大減。隆美爾感受到了英軍的困境,便毫不留情地發動了反擊。以令英國人感到驚訝的恢復速度,一路向東進攻,繼而再一次圍困了托布魯克。

不過在1942年春天,北非戰場的主基調是休整和補給,雙方都在為下次大戰積蓄力量。邱吉爾繼續插手北非戰局,他催促奧欽萊克立即進攻:“就現在,假如不能更早的話。”奧欽萊克回復道:“當我看到成功的機會出現時,我自然會動手。”

奧欽萊克當然不打算冒失敗的風險,而這一時期,隆美爾的勝利神話則在繼續發酵,許多英國人開始覺得他還是不可戰勝的。針對這種看法,奧欽萊克向第8集團軍發表了有針對性的講話:“現在存在著一個真正的危險,那就是我們的朋友隆美爾正在成為某種‘具有魔法’的人。關於他,我們已經說的太多了,雖然他無疑具有很強的能力,但他絕對不是超人。我希望大家能夠盡可能地消除有關隆美爾的傳說,要知道,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德國將軍。”

不管怎樣,隆美爾搶先動手了。5月26日,他派出自己的步兵正面攻擊加紮拉的英軍防線,同時以裝甲部隊包抄其南面。但是非洲軍很快就發現情況和此前有所不同,英軍裝備了美國提供的最新式的“格蘭特”式坦克,這種“皮糙肉厚”的坦克遠比以前的英軍坦克要難對付得多。兩天戰鬥下來,非洲軍已經損失了1/3的裝甲力量,隆美爾的進攻隨之暫停。

英軍在阿拉曼發起衝鋒,此戰留有奧欽萊克指揮的影子

“幹得好,第8集團軍,”奧欽萊克在開羅高興地說,“繼續這麼幹!”戰場態勢已經改變,現在正是英軍轉守為攻的大好時機。在奧欽萊克看來,這就是前所未有的徹底摧毀隆美爾和他的軍隊的機會,他立即敦促裡奇發動進攻:“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立即行動,不計代價。”

但是裡奇猶豫了。在接下來極為寶貴的兩天時間裡,這個第8集團軍司令一直在反復權衡,並未發動進攻。這就讓隆美爾恢復了生機,他率部機動,完全避免了被英國軍隊反包圍的厄運。接下來,非洲軍更是發動新的攻勢,令英軍損失了超過100輛坦克,而且造成上萬人傷亡,至少3000人被俘。

這樣一來,就算奧欽萊克再心有不甘,也無法阻止“沙漠之狐”。隆美爾很快就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托布魯克。這時的托布魯克已不是1941年的那座要塞了,它的大部分防禦陣地已經殘破,主力也被抽走以滿足英國在其它地方的需要了。

6月20日,非洲軍發動了空中和地面的協同進攻,一舉攻克了托布魯克。這是對英國的沉重一擊,邱吉爾後來說這是整個戰爭期間他最痛苦的一刻,是“毀滅性的和徹頭徹尾的打擊”。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邱吉爾對奧欽萊克的欣賞和信任不復存在了。

攻陷托布魯克一周之後,非洲軍就推進到了埃及邊境,危及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運河。恐慌在埃及全境蔓延,英國官員匆忙燒毀了他們的檔案,亞歷山大港籠罩在一片煙霧中,汽車和卡車堵塞了通往城外的道路,逃離的難民擠滿了火車,英國巴克萊銀行一天給客戶支付100萬英鎊現金。“隆美爾,隆美爾,隆美爾!”邱吉爾呻吟道,“有什麼辦法能打敗他?”

正在坦克上觀察敵情的英國軍官

未盡事業的遺憾

邱吉爾再次催促奧欽萊克投入交戰,但他選擇了戰略退卻,奧欽萊克向他的軍隊發出命令:“我從來就不喜歡失敗。我要贏。敵人希望靠虛張聲勢佔領埃及,我會給他們劃下一道停止線的。”

1942年6月25日,奧欽萊克飛到裡奇的第8集團軍司令部,在那裡解除了他的職務,並親自接管第8集團軍。之後,奧欽萊克坐火車趕到阿拉曼,該城距離亞歷山大已不到100千米。在那裡奧欽萊克著手布下了一道狹長的防線,這就是他給隆美爾劃出的“停止線”。

奧欽萊克的選擇很有眼光,阿拉曼北有海岸,南有斷崖,隆美爾無法在這裡再實施他所擅長的那種沙漠側翼包抄戰。而且現在隆美爾的戰線越拉越長,補給越來越困難,只要英軍堅持下去,戰場形勢就一定會發生改變。在阿拉曼,奧欽萊克對他的部下發出號召:“做出你們最後的巨大努力吧,讓我們一起去爭取勝利,早日凱旋回家。”

在接下來的6周時間裡,奧欽萊克一直和自己的一線部隊呆在一起,這很好地鼓舞了士氣低落的部隊。第8集團軍開始恢復小規模的反擊,並且取得了一些勝利。7月21日,奧欽萊克發動一次較大規模的進攻,打穿了德軍的主要防線,還讓新開上戰場的義大利部隊驚慌逃竄。

受制於後勁不足,奧欽萊克停止了戰鬥。此戰是奧欽萊克對隆美爾的第二次勝利,雖然這一勝利在當時並未引起什麼重視,但它其實具有重要意義:第8集團軍就此阻止了隆美爾向尼羅河三角洲的進軍,而且此後德國人再也無力這樣做。

指揮作戰中的奧欽萊克

隆美爾在自己的家信裡高度評價了他的對手,稱奧欽萊克“以非常出色的技巧運用他的力量。他主動採取行動,在行動中展現了深思熟慮和值得尊重的勇氣”。可是,奧欽萊克上級的想法卻和隆美爾完全不一樣。

邱吉爾似乎更多看到的是奧欽萊克的短處,在7月中旬,邱吉爾就已經決定解除奧欽萊克的職務,因為“奧欽萊克必須要為第8集團軍一段時間以來的損失負責”。當邱吉爾把這個決定告訴在埃及的英國總督雅各爵士時,後者表示十分不快:“我覺得那就像是拿刀子捅你的親密好友。”

8月9日中午,飛抵埃及的邱吉爾和奧欽萊克面談,這次會談沒有留下書面記錄,不過據說邱吉爾向奧欽萊克開出了解職條件:讓他負責一個新組建的司令部,負責英軍在伊拉克、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等地的行動。奧欽萊克拒絕了首相的提議,他於8月15日悄然離開開羅,選擇回到了他熟悉的老地方印度,並在那裡一直低調地留到二戰結束。

邱吉爾讓蒙哥馬利中將接手第8集團軍,而新任司令的舉措恰恰證明了此前奧欽萊克佈局的正確性。蒙哥馬利全盤接受了奧欽萊克的阿拉曼防線,幾乎沒有做出任何變動。奧欽萊克曾經提出以消耗戰對付非洲軍,“當德國坦克不斷被摧毀,或者耗盡汽油時,只要有英國坦克還能行動,那就是我們勝利的一天”。蒙哥馬利幾乎就是照搬這一策略,他後來就是靠消耗戰在阿拉曼打敗了隆美爾。

隆美爾從未對蒙哥馬利表示過敬重,但對奧欽萊克則不然,這是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長久以來,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爵士已經以“阿拉曼勝利者”的身份被永載史冊,但假如仍舊由奧欽萊克來指揮阿拉曼之戰,他也很可能會取得同樣的勝利,那麼奧欽萊克也很可能成為一位舉世聞名的盟軍英雄,而不致於像現在那樣不為人知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