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甲午戰爭到戊戌政變是近代中國的重要轉折

在歷史上, 華夏民族不止一次的被遊牧民族打敗, 然而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 他們統治註定不會長久, 不過百年還是會被漢人打回老家,

因此朱元璋在討伐蒙元的檄文中說“胡無百年運”。 但是同樣是外來的政權, 滿清在中原的統治卻遠遠超過了不到百年的蒙元, 其國運幾乎與大明朝相當, 打破了“胡無百年運”歷史的預言。

論軍事實力, 蒙元在滿清之上, 但是滿洲人成功的度過了瓶頸期, 蒙古人卻用不了很久就被驅逐出中原, 這當然跟蒙古人殘暴黑暗統治有著直接的關係, 但是更主要的是蒙古人改變了遊戲規則;漢人是可以接受任何民族的奴役和統治, 不管是華夏的主子還是外國主子, 都是可以從寬錄取, 但是必須遵循我們的遊戲規則, 而蒙古人恰好不是一個玩法, 在他們統治中原的時期, 實行嚴厲的民族歧視政策。

滿洲顯然是吸取蒙古人的一些經驗教訓,

在入主中原後, 除了衣冠上的強制剃髮, 在根本制度上基本上還是沿襲明朝。 士紳階層的核心利益得到保障情況下, 反抗的力量就越來越少, 相反更多人是爭先加入新政權, 逐漸滿洲在無形之中被同化, 於是滿漢皆大歡喜, 清朝在中原的統治越來越鞏固, 漢族反抗的力量被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民族矛盾越來越淡化, 即使之後發生過數起的抗暴運動, 其實質已經不是什麼民族矛盾, 完全是階級矛盾, 跟任何一個漢族王朝統治下官逼民反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如果按照劇本演下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套節目還是繼續, 滿清國運或許更為長久, 但是正如“胡無百年運”, 其實皇權專制也不是長生長壽,

過了有效期, 也會變質, 也會腐爛,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一定會步入興衰治亂的怪圈。 滿清的統治在過了鼎盛期之後, 已經出現了敗亡的跡象, 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在階級矛盾最尖銳的時期, 滿清沒有亡, 但是已經也是內憂外患, 危機重重, 而外患更為突出。

在人類社會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農業文明開始衰落, 工業文明蓬勃發展, 代表著農業文明最高峰的大清國, 面臨千年未有的挑戰。 但是閉關鎖國很久的老大帝國, 卻沉醉於天朝上國的迷夢中, 並未從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教訓中醒悟過來, 一味的醉生夢死。 當然, 鴉片戰爭的慘敗不是對大清沒有絲毫的觸動, 西洋的船堅炮利還是給大清的官僚和權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洋鬼子”的工業化器械強過我們的“刀槍劍戟”, 於是開始大辦洋務, 以為我們之所以敗, 主要是武器不夠精良, 但是等到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武器, 甚至海軍已經領先於列強, 那麼器物改良大清國從此開始得救了嗎?

對於迷信實力和武力的大清國的官僚和權貴一定是這樣認為:我們今非昔比, 先進的武裝我們也有, 而且不亞於列強!但是房子破了, 再高明的裱糊匠也無可奈何, 因為不管多麼精緻也是紙老虎, 大清的多數官僚和權貴們卻還是自我感覺良好。 直到甲午年, 號稱“東亞第一”的清國北洋水師一敗塗地, 敗給了新崛起的彈丸之國的日本國。 日本國向來是不被我們放在眼裡的,

但是一朝翻身, 在實力還是有差距的情況下打敗了我們!在歷史上, 數次敗給了弱小的民族, 這次有敗給了實力仍有不及的日本本來也沒有什麼稀奇, 但是習慣做老大的清國人, 還是一時難以接受, 因此勢必要發起新的一次改良運動。

可以說,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轉折, 這一戰, 讓很多迷信武力表像的官僚驚醒, 民間也出現了要求改制的呼聲, 但是變革勢必要讓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受損, 何況急於求成, 甚至原搬照抄別國的改革經驗, 脫離實際情況和現實條件, 所以戊戌年的改良, 不過百日, 在一片血腥味中草草收場, 既得利益集團兼保守勢力全面反撲。 保守派取的階段性的勝利, 但是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大清國從此遠走越遠,終於爆發了庚子年的義和團之亂和八國聯軍侵華,自此大清國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滅亡不過是個時間的問題!

——自強不息《從甲午戰爭到戊戌政變.前言》連載一

大清國從此遠走越遠,終於爆發了庚子年的義和團之亂和八國聯軍侵華,自此大清國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滅亡不過是個時間的問題!

——自強不息《從甲午戰爭到戊戌政變.前言》連載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