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母乳餵養不當會導致寶寶腸絞痛

不少媽媽也認為母乳是最利於寶寶腸道發育, 母乳餵養的寶寶不易腸絞痛。 母乳餵養的方式不正確, 也會引起寶寶腸絞痛。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又應該怎樣緩解寶寶腸絞痛症狀呢?

一般從嬰兒出生後3周開始, 3-4個月後逐漸改善。 腸絞痛一旦發作, 特徵為寶寶常會有反復發生的腹痛及哭鬧, 症狀在白天時會比較好, 但傍晚或晚上時, 就會有間隔不定的突然嚎啕大哭, 而且會連續哭鬧三、四個鐘頭, 不論做什麼努力, 都很難讓他安靜下來。 母乳餵養腸絞痛主要是餵養方式不當引起的。

1、頻換兩頭胸部餵奶

母親在餵奶時, 母乳的成分會不斷地起改變。 嬰兒的吸吮, 使胸部內奶水分泌逐步添加脂肪。 假如在嬰兒還未吸盡一邊奶, 母親就變換另一邊奶, 嬰兒所能吸到的脂肪對比低, 汲取的熱量缺乏, 寶寶很快就會覺得餓, 母親則需求多喂幾餐。

而太多的奶水, 會使嬰兒吐逆。 含脂肪量過低的奶水裡, 會有過量的糖份, 而寶寶的肚子不能一會兒消化這些出人意料的糖份, 他感到不舒服、哭鬧、打嗝、吐泡、脾氣暴躁、分泌綠色的水份等腸絞痛體現。

2、餵奶場所不適合

公共場所餵奶不方便, 周圍都有些厭煩的雙眼。 環境所逼, 母親只能喂幾分鐘奶, 應付肚子餓的寶寶。 請注意:嬰兒一般能在胸部上消磨兩小時。 假如環境允許, 母親應儘量喂到寶寶中止吸吮停止。 但假如不方便時, 母親在喂了應急奶之後, 應按摩著胸部, 堅持奶水擁有滿足的脂肪, 以便在喂下一餐時(用同一邊奶), 使寶寶能夠吸到高脂肪的奶水。

3、不妥餵奶的反響

當嬰兒在短時間內吸入太多奶水時, 會覺得不舒服,

不耐煩。 而這些反響常常被誤認為正常的嬰兒腸絞痛。 一般嬰兒會撒嬌, 過了幾分鐘, 嬰孩會開端咳嗽、嗆喉、掙扎、回絕吃奶。 母親的奶水會流出來, 嬰孩又會回到乳頭上吃奶, 這樣寶寶又會吸到更多令他不舒服的奶水。 奶水流量不穩, 太快或太慢, 都愈加令嬰孩感到煩躁。 有些嬰孩乃至因此而回絕母乳。

母乳餵食導致的寶寶腸絞痛, 一般由母親餵奶不妥導致。 許多新母親為了叫寶寶多吃一些奶水, 常常頻頻換著兩頭胸部餵奶。 在寶寶還沒吸完一邊奶時, 母親就變換到另一邊, 寶寶吸到的水分多脂肪少, 含脂肪量過低的奶水裡, 會有過多的糖份。 寶寶吃了太多的水份, 不能一會兒消化過多的糖份, 就對比簡單導致腸絞痛景象。

一起, 假如寶寶吸乳時吞入大量空氣, 也能形成腸絞痛。

因此, 母親喂寶寶時, 最好用側躺的姿態餵奶, 這時奶水會流的對比緩慢, 寶寶能夠漸漸吃到滿足的養分。 而且注意不要頻頻的換胸部, 也不要叫寶寶吃的太飽。 寶寶吃飽後, 將寶寶豎抱靠在肩上, 悄悄拍打寶寶的後背, 拍出寶寶胃裡的空氣。

當寶寶呈現腸絞痛景象時, 母親不要慌張。 能夠用溫毛巾熱敷寶寶的腹部, 並悄悄按摩, 直到寶寶排氣或排便。 假如仍是沒有減輕, 母親能夠用少量開塞露, 擠入寶寶的肛門, 幫助寶寶分泌。 並密切調查寶寶, 假如有發熱, 吐逆, 便血等體現, 要及時送到醫院診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