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宰相六次被罷官,唐太宗卻把自己最著名的詩送給他:疾風知勁草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是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 很多人卻不知道他也是一位詩人, 當時真正的貴族, 沒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那是很讓人看不起的。 據統計, 他留下來的詩篇一共有88首, 其中有一首可謂是膾炙人口:“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

這首的詩的前兩句可以說是婦孺皆曉, 意思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 在亂世裡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 (也有人說唐太宗這首詩是借用了前人的詩句“疾風知勁草, 世亂有誠臣”。 )唐太宗當時之所以做這首詩, 是為誇讚一個人, 他就是唐初著名的宰相蕭瑀。

說起蕭瑀大家可能不熟悉, 但他的姐姐卻是鼎鼎有名——隋煬帝的皇后蕭氏。 他的身世可謂是富貴已極, 父親是後樑明帝蕭巋, 他九歲就被封為新安王, 後來姐姐成了晉王楊廣的妃子, 年幼的他也進入隋朝後宮生活, 與楊廣關係很好。

長大成人後, 蕭瑀長得一表人才, 學問一流, 獨孤皇后還把她侄女嫁給了蕭瑀。

隋煬帝對其很信任, 委以機要事務, 官至中書侍郎, 但蕭瑀秉性耿直剛烈, 對隋煬帝的驕奢無道屢次勸諫, 結果惹怒了煬帝, 被貶為河池太守。

蕭瑀的妻子與李淵是姑舅表兄妹, 李淵建立了唐朝, 蕭瑀夫婦交出所部兵馬, 到長安來見李淵, 封宋國公, 拜為民部尚書。

蕭瑀才能突出, 殊多建樹, 但也心高氣傲, 剛直不阿, 上朝言事的時候經常言詞直率, 屢次逆忤聖意。 唐高祖時期, 皇帝下的政令, 只要蕭瑀發現有不周之處, 一定會壓下來, 即使皇帝心中不悅, 也絕不通融。 武德九年(626年), 皇子間明爭暗鬥, 蕭瑀堅決支持李世民繼位, 李世民對其十分感激, 於是寫了“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一詩送給他。

玄武門之變後, 李世民即皇帝位, 蕭瑀仍然當宰相, 但因為他嚴厲清正, 與不善處理人際關係, 經常惹怒皇帝。 有一次, 唐太宗當朝論事, 蕭瑀與陳叔達意見不合, 兩人憤怒地爭論, 太宗幾次都制止不住, 滿朝文武亂作一團。

唐太宗初登帝位, 見他們如此放肆, 頓時怒不可遏, 推倒禦案, 拂袖而去, 隨即下旨:“蕭瑀、陳叔達身居相位, 然言語失態, 皆有對皇上不恭之罪, 一併罷免所有官職, 回家閉門思過。 ”這是蕭瑀在唐太宗貞觀年間第一次被罷相。 後來, 太宗想起他的好處, 又恢復他的官職。

就這樣, 蕭瑀在二十年間六起六落, 六次拜相, 六次被罷相, 像坐過山車一樣。 貞觀二十年, 蕭瑀與同僚多不合, 並且屢屢逆忤聖意, 李世民親寫詔書罷免了他的相位和全部封爵, 並且貶出京城, 這是蕭瑀第六次罷相。

但唐太宗也知道他並不是為一己之私, 而是忠誠耿直的, 最終恢復了他的宋國公封爵, 還加授金紫光祿大夫, 還把他的圖像繪在了淩煙閣內, 位列第九。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這是蕭瑀忠誠亮直, 不徇私情, 不越法度而應得的褒獎, 也是唐太宗對蕭瑀的至高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