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副沙畫向您講述:昌吉市柳樹巷的民族團結故事

早在150多年前, 有一條自西向東的小溪穿巷而過, 一片片柳樹沿著溪流茁壯長成, 從外地遷徙而來的各族居民就在小溪邊柳樹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園。 鬱鬱蔥蔥的柳樹因人而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從此也便有了——柳樹巷。 精美沙畫《柳樹巷》, 向您講述昌吉市柳樹巷的民族團結故事......

時光追溯到五十年代, 在昌吉老城中間, 有一條清澈見底的水渠蜿蜒流過, 兩排鬱鬱蔥蔥的柳樹屹在渠邊恣意生長, 這綠意盎然的生機使一些南來北往的維吾爾族居民停下遷徙的腳步, 在這裡建造自己的家園。 他們蓋起土坯房,

搭起小橋, 餵養牲畜, 開啟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這裡因柳樹而得名:“柳樹巷”。

早在六十年前漢、回與維吾爾族等居民在這裡毗鄰而居。 他們共同在這裡耕地、放養牲畜、繁衍生息、和諧生活, 每當傍晚時分, 婦女們圍在渠邊聊天、洗衣服;男人們用堅實的肩頭挑著柴火, 擔著水桶為家人帶去希望;孩子們一起無憂無慮的盡情玩耍;小院子裡的雞鴨等待主人勞作歸來。 六十年代末期, 柳樹巷在老昌吉縣城, 最先興起手工藝製作和貿易, 成為老昌吉縣城最為繁華的地段, 心靈手巧的各族人民將自製的手工品、小吃、花果蔬菜等拉到街上擺攤售賣, 男人們盡情揮灑著汗水, 在熔爐旁鑄造馬掌和鐵器。 絡繹不絕的小商戶趕著馬車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

(北京路舊貌)

七十年代初期, 這裡的楊樹、柳樹、榆樹各個長成參天大樹, 環境日漸優美, 各族居民因為收入水準逐漸提高, 便採伐茂盛的林木, 用來修繕房屋, 改善生活條件。 舊房換上了新顏。 各族居民沐浴著幸福溫暖的陽光。 在嶄新敞亮的教室裡, 各族學生一起跟著維吾爾族老師, 學習維吾爾語和漢語, 共同享受著義務教育的陽光滋潤。 各民族一家親的種子, 從小便根治在孩子們心中。 柳樹巷逐漸成為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哈薩克族等各族人民棲息的家園。 在這個大家庭裡, 每當節日來臨, 人們在熱瓦普、坦布林、都塔爾歡快的音樂裡品嘗美食、翩翩起舞。 在柳樹巷各民族團結互助的感人故事隨處可見。

自己已有三個孩子, 生活並不富裕的維吾爾族夫婦毅然收養了一個被遺棄的漢族孩子。 把他當做心頭寶一樣, 呵護備至。 日常生活中, 各族姐妹常在一起交往、交流、交融。

(柳樹巷8號社區舊貌)

1983年昌吉縣迎來撤縣建市的發展新機遇, 也為柳樹巷按下了快速發展的起步鍵, 各族居民收入逐漸提高, 家家都住進了條件更好的磚房, 還有人將落後的生產工具換成了洋氣的拖拉機, 各族居民共同向著小康生活, 努力奔跑。 改造一新的州人民醫院, 為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救治, 五星紅旗迎風飄展。 在潔淨的柏油馬路上, 各族學生手把手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 九十年代的柳樹巷, 依然是昌吉市的黃金地段, 民族飯店的建成,

成為昌吉市的一座地標建築, 各族居民錢袋子鼓了, 紛紛追趕起生活的潮流, 人們開著時髦的小汽車, 載著親朋好友, 去民族飯店吃飯, 還有小青年騎著拉風的摩托, 穿城而過。 處在高速發展中的昌吉市, 逐漸發展壯大, 各族居民收入水準, 越來越高, 為了滿足更多居民的消費需求, 民族飯店, 由小二層樓擴建成為高大氣派的六層樓, 更名為東方大酒店, 給越來越多來昌吉辦事、旅遊的外地人提供食宿。

(北京路新顏)

(柳樹巷8號社區新顏)

進入二十一世紀, 自2011年至今, 一個嶄新的、現代化的柳樹巷正在拔地而起。 老舊社區改造後,成為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的清華書苑社區,社區內停車場、健身器材等設施完備。馬路四通八達,醫院、學校、商場均在社區周邊,未來隨著美麗社區的步伐逐漸加快,柳樹巷將成為令人羡慕的花兒一樣美麗的社區,成為各族居民共居、共事、共樂的幸福家園。

老舊社區改造後,成為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的清華書苑社區,社區內停車場、健身器材等設施完備。馬路四通八達,醫院、學校、商場均在社區周邊,未來隨著美麗社區的步伐逐漸加快,柳樹巷將成為令人羡慕的花兒一樣美麗的社區,成為各族居民共居、共事、共樂的幸福家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