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羅馬人稱霸地中海的秘訣:挑動希臘人對抗馬其頓人

西元前203年, 托勒密四世去世後, 在地中海東部地區, 馬其頓與敘利亞的同盟打破了拉斐亞戰役後的均勢, 大體來說, 兩國對地中海東部按照以下界限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安提奧庫斯三世進攻被埃及控制的南部敘利亞;菲力浦五世則在與比提尼亞國王聯合後, 沿著色雷斯海岸向東進攻, 以控制今天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帶的博斯波魯斯與赫列彭圖斯。 如果安提奧庫斯三世的行為, 希臘人還能容忍的話, 那菲力浦五世的行為就觸動了希臘人, 尤其是羅德島人的底線。 這不光是因為馬其頓軍隊在戰爭中採用了極其野蠻的手段毀壞城市,

販賣敵對城邦的公民為奴隸, 更重要的是在古典時代, 通往黑海沿岸的海路是希臘城邦的生命線。

希臘本土多山, 土地貧瘠, 糧食產量低, 但十分適宜種植油橄欖等經濟作物。 向黑海沿岸出口橄欖油與手工業製品,

進口糧食、魚、木材以及其他原料, 對希臘各城邦的貿易非常重要, 尤其是對當時的島國羅德斯, 如果菲力浦五世控制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就無異於他卡住了全希臘的咽喉。 因此, 羅德島與帕加瑪王國(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北部, 靠近愛琴海的一個希臘小國)結成同盟後, 又將拜占庭等其他希臘城邦拉到了自己一邊, 開始與菲力浦五世交戰。

大約在西元前201年, 聯軍艦隊與馬其頓在岐奧斯附近海域展開激戰, 菲力浦五世自稱勝利, 但損失慘重。 他失去了1萬名士兵、28艘戰船及大約70條輕型船隻。 不過羅德島艦隊的統帥、同盟的實際發起者德歐費斯古在戰鬥中受了重傷, 不久死去。 因此, 聯軍的活動變得遲鈍起來。 不過, 馬其頓軍隊也在堅固的城牆前一籌莫展。 當冬天來到, 補給困難的馬其頓軍甚至不得不依靠無花果幹來充饑。 到西元前200年早春, 菲力浦五世在攻下的壁壘留下大約三千士兵後, 便帶領剩下的大軍回色雷斯去了。

▲馬其頓重裝士兵

馬其頓與敘利亞國王的行動迫使他們的敵人尋找強大的外援。 早在西元前201年夏天, 羅德島與帕加瑪的外交使者便來到羅馬要求元老院同意介入。 更早些時候, 埃及使節來到元老院請求將托勒密五世置於羅馬的保護之下。 雖然由於剛結束的戰爭, 羅馬居民減少,

土地荒蕪, 國債激增, 人民渴望和平, 但元老院還是做出了開戰的決定。 其原因有二:一, 如果羅馬不干涉的話, 菲力浦和安提奧庫斯的成功(如果羅馬不干涉, 這幾乎是肯定的)將會使東方出現兩個極其強大的國家, 這對羅馬是嚴重的威脅, 而且還有菲力浦五世與漢尼拔簽訂反羅馬同盟的老賬要算; 二, 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後, 平民向貴族要求權力和土地的鬥爭又開始高漲起來, 只有尋找新的外敵才能壓下內部矛盾。

於是,西元前200年春,羅馬向巴爾幹半島派出了一個外交使團。與其說這是為了尋求和平,還不如說是為了尋找開戰的藉口。使團的目的是與希臘諸城邦建立反馬其頓的同盟,並向菲力浦五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即停止對希臘和埃及的戰爭,從已經佔領的土地上撤回士兵。馬其頓與羅德島、帕加瑪的爭端將以仲裁的辦法解決,如果馬其頓拒絕羅馬的要求,則向其宣戰。

▲西元前200年的馬其頓和亞該亞

羅馬的使節在希臘諸城邦遭到了冷遇。雖然羅馬人將自己鼓吹為希臘的解放者,但絕大部分希臘城邦都羅馬使節很冷淡。只有與菲力浦五世矛盾尖銳的雅典,在帕加瑪國王的說服下向馬其頓宣戰。面對羅馬人的最後通牒,菲力浦五世傲慢地答道:“看在你年輕英俊,又是個羅馬人的份上,我就原諒你說的話!”為了防止同時面對兩個敵人,羅馬同時派出使節前往敘利亞,向安提奧庫斯三世表明,羅馬人與他並無敵意,願意給予其對埃及的行動自由,希望他能在羅馬與馬其頓的戰爭中保持中立。安提奧庫斯三世並沒有表態,但從他的實際行動來看,他在整個戰爭期間的確採取的是中立態度。顯然,他不準備履行與馬其頓國王的盟約,因為在他看來,這個盟約是暫時的。瓜分埃及後,馬其頓就是自己的下一個敵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安提奧庫斯三世害怕的是,出現一個控制著希臘、色雷斯、小亞細亞地區的馬其頓王國。很快,他就為自己的短視行為受到了懲罰。

現在的問題,只是戰爭何時爆發。為了開人民大會時能通過向希臘派兵的決定,元老院還需要一個能說服人民的藉口。這在劍拔弩張的希臘並不難,元老院很快便得到了他們期盼已久的藉口,兩個阿碦那尼亞人誤入雅典秘密教儀的所在地,被雅典處以死刑。作為馬其頓最忠實的盟友,阿碦那尼亞立即請求菲力浦五世允許其在馬其頓募集雇傭兵,入侵阿提卡。因為當時雅典已經是羅馬的盟邦,元老院立即以馬其頓攻擊羅馬之盟友為理由,向人民大會提議宣戰。

元老院的提議一開始被人民大會拒絕。為了能通過,元老院許諾派往馬其頓的軍團不從羅馬公民中募集。因此,一開始入侵馬其頓的兩個軍團實際皆為義大利盟邦公民組成,這是羅馬以往的歷史沒發生過的。西元前200年秋天,執政官普布利烏斯•蘇爾庇奇烏斯•伽爾巴率領兩個軍團和一千努米底亞騎兵在阿波羅尼亞登陸。在戰爭的頭兩年,羅馬人先前頻繁的外交行動的成果顯現出來了,由西而來的主攻(羅馬人)得到了三個次要方向的輔助進攻。北部的蠻族入侵,東部的羅馬、帕加瑪與羅德島艦隊,南部是馬其頓的宿敵埃托利亞同盟。

面對以上情況,兵力不足的菲力浦五世不得不率軍退回本土,採用中央機動的戰術抵抗敵人。不過,他控制著埃培洛斯與帕撒利亞的崎嶇山路——入侵希臘中北部的重要通道。在他的巧妙指揮下,戰爭頭兩年並沒有發生決定性的戰役。羅馬軍隊雖然入侵馬其頓,但補給困難,隨後只得退出馬其頓。菲力浦五世則乘機出兵進攻正在入侵色薩利的埃托利亞軍隊,並打敗了他們。而東部的聯軍在海上也徒勞無功,本來蠢蠢欲動的希臘諸邦又安定下來。形勢一下子變得對馬其頓有利起來,假如安提奧庫斯三世願意支援馬其頓,馬其頓將贏得戰爭的勝利。

於是,西元前200年春,羅馬向巴爾幹半島派出了一個外交使團。與其說這是為了尋求和平,還不如說是為了尋找開戰的藉口。使團的目的是與希臘諸城邦建立反馬其頓的同盟,並向菲力浦五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即停止對希臘和埃及的戰爭,從已經佔領的土地上撤回士兵。馬其頓與羅德島、帕加瑪的爭端將以仲裁的辦法解決,如果馬其頓拒絕羅馬的要求,則向其宣戰。

▲西元前200年的馬其頓和亞該亞

羅馬的使節在希臘諸城邦遭到了冷遇。雖然羅馬人將自己鼓吹為希臘的解放者,但絕大部分希臘城邦都羅馬使節很冷淡。只有與菲力浦五世矛盾尖銳的雅典,在帕加瑪國王的說服下向馬其頓宣戰。面對羅馬人的最後通牒,菲力浦五世傲慢地答道:“看在你年輕英俊,又是個羅馬人的份上,我就原諒你說的話!”為了防止同時面對兩個敵人,羅馬同時派出使節前往敘利亞,向安提奧庫斯三世表明,羅馬人與他並無敵意,願意給予其對埃及的行動自由,希望他能在羅馬與馬其頓的戰爭中保持中立。安提奧庫斯三世並沒有表態,但從他的實際行動來看,他在整個戰爭期間的確採取的是中立態度。顯然,他不準備履行與馬其頓國王的盟約,因為在他看來,這個盟約是暫時的。瓜分埃及後,馬其頓就是自己的下一個敵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安提奧庫斯三世害怕的是,出現一個控制著希臘、色雷斯、小亞細亞地區的馬其頓王國。很快,他就為自己的短視行為受到了懲罰。

現在的問題,只是戰爭何時爆發。為了開人民大會時能通過向希臘派兵的決定,元老院還需要一個能說服人民的藉口。這在劍拔弩張的希臘並不難,元老院很快便得到了他們期盼已久的藉口,兩個阿碦那尼亞人誤入雅典秘密教儀的所在地,被雅典處以死刑。作為馬其頓最忠實的盟友,阿碦那尼亞立即請求菲力浦五世允許其在馬其頓募集雇傭兵,入侵阿提卡。因為當時雅典已經是羅馬的盟邦,元老院立即以馬其頓攻擊羅馬之盟友為理由,向人民大會提議宣戰。

元老院的提議一開始被人民大會拒絕。為了能通過,元老院許諾派往馬其頓的軍團不從羅馬公民中募集。因此,一開始入侵馬其頓的兩個軍團實際皆為義大利盟邦公民組成,這是羅馬以往的歷史沒發生過的。西元前200年秋天,執政官普布利烏斯•蘇爾庇奇烏斯•伽爾巴率領兩個軍團和一千努米底亞騎兵在阿波羅尼亞登陸。在戰爭的頭兩年,羅馬人先前頻繁的外交行動的成果顯現出來了,由西而來的主攻(羅馬人)得到了三個次要方向的輔助進攻。北部的蠻族入侵,東部的羅馬、帕加瑪與羅德島艦隊,南部是馬其頓的宿敵埃托利亞同盟。

面對以上情況,兵力不足的菲力浦五世不得不率軍退回本土,採用中央機動的戰術抵抗敵人。不過,他控制著埃培洛斯與帕撒利亞的崎嶇山路——入侵希臘中北部的重要通道。在他的巧妙指揮下,戰爭頭兩年並沒有發生決定性的戰役。羅馬軍隊雖然入侵馬其頓,但補給困難,隨後只得退出馬其頓。菲力浦五世則乘機出兵進攻正在入侵色薩利的埃托利亞軍隊,並打敗了他們。而東部的聯軍在海上也徒勞無功,本來蠢蠢欲動的希臘諸邦又安定下來。形勢一下子變得對馬其頓有利起來,假如安提奧庫斯三世願意支援馬其頓,馬其頓將贏得戰爭的勝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