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薑子牙到底有多厲害?

姜子牙在封神榜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但細心的觀眾會發現, 越到後期, 出現眾多角色, 實力遠超過薑子牙, 歷史上真實的薑子牙是怎樣的呢?

薑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 是中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商末周初人。 姜姓, 呂氏, 名尚, 一名望, 字子牙, 或單呼牙, 別號飛熊, 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呂, 故以呂為氏, 也稱呂尚。

薑子牙畫像

薑子牙出世時, 家境已經敗落了, 據說薑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 聊補無米之炊。 但薑子牙人窮志不短 , 無論宰牛也好, 還是做生意也好, 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 研究治國安邦之道, 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事無成, 閒居在家。 姜子牙72歲時, 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 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 占卜一卦,

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 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姬昌於是出獵, 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薑子牙, 與薑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 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 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 周會因此興旺。 ’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薑子牙為“太公望”, 二人一同乘車而歸, 尊為太師。 。 此即為“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的來源。

這裡面還有個小故事, 姜太公受邀同文王回朝輔助, 但要求一不騎馬, 二不坐轎, 要坐輦, 而且要文王親自拉輦。 要知道輦是文王的“私人座駕”, 別說滿朝文武無人能坐, 更別提讓文王拉車了。 可文王依然應允了。

一個大王, 平日裡肩不挑擔, 手不提籃, 這回拉了個輦, 哪能拉得動!拉了一氣,

停下來歇腳。 看薑子牙, 在輦裡還睡著了!周文王歇了一陣, 再拉一氣, 又拉不動了;再歇了一陣, 再拉。 拉了三氣, 歇了三氣, 累得汗珠子趕點兒滴, 連氣兒都喘不上來了, 只好對薑子牙說:“實在拉不動了!”

薑子牙睜開眼睛, 下了輦問:“大王拉我走了多少步?”

周文王說:“我沒數。 ”

薑子牙說:“大王拉我走了八百步, 我保大王的子孫坐八百年的天下。 ”

周文王一聽, 後悔了, 連忙說:“你快上輦, 我還拉。 ”

後來周王朝從西周建立到東周滅亡, 正好八百年。 這是後話。

興周滅商, 封國安邦: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周文王傾商, 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 武王滅商後, 同薑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 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

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 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 即所謂“封建親戚, 以藩屏周”。 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 而被首封于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 以穩定東方。

姜子牙建立齊國後首先以法治國, 安定民心。 司寇營湯陽奉陰違, 受賄害民, 並妖言惑眾, 宣稱要以所謂的“仁義”治齊, 姜太公便令人把營湯斬首, 以正政令;東海上有被時人稱為“賢人”的狂矞、華士兄弟, 不向天子稱臣, 也不為諸侯做事, 以不合作的姿態和平對抗新生的齊國, 薑子牙認為他們自私自利, 不為國家盡義務, 是“害群之馬”, 就下令誅殺他們。 一時間齊國再也沒有違抗命令法規的事情了,

混亂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

強國富民、安定周室:

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 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 吸收大批當地東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統治階層, 讓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對通過考核符合選賢標準的人, 不分親疏用其所長, 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積極創造性。 這一用人策略打破了西周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的正統思想束縛。 姜太公還把用人提升到事關國家興亡的高度, 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論。 他的用人思想不僅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 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基礎。

文化上推行“因其俗, 簡其禮”的開明政策。 即不強制干涉東夷族當地人的風俗習慣, 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太公認為,如果在齊地強力推行周禮,容易產生民族矛盾,不利於治國安邦,務實地創造了既讓齊民樂於接受,又不太悖周禮的新制。這點和現在的民族政策很像,不難看出姜太公在民族團結方面的想法很有超前意識。

在軍事韜略上,姜太公也成就非凡。傳世的《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穀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鑒。

民國刊印的《六韜兵略》

薑子牙塑像

難能可貴的是,姜太公70歲(現在算已經是退休老人了)依然不放棄理想,等待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注:前提是有真才實學才行。)

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太公認為,如果在齊地強力推行周禮,容易產生民族矛盾,不利於治國安邦,務實地創造了既讓齊民樂於接受,又不太悖周禮的新制。這點和現在的民族政策很像,不難看出姜太公在民族團結方面的想法很有超前意識。

在軍事韜略上,姜太公也成就非凡。傳世的《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穀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鑒。

民國刊印的《六韜兵略》

薑子牙塑像

難能可貴的是,姜太公70歲(現在算已經是退休老人了)依然不放棄理想,等待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注:前提是有真才實學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