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時期為什麼叫☆禁☆春秋,而不叫冬夏

西元前771年到西元前475年, 是為春秋時代, 這個時代是周天子的勢力逐步減小的時代, 總體來說在中國大地上, 依然是屬於奴隸社會, 齊, 晉, 楚, 吳, 越各國相繼稱霸, 但是進行的戰爭主要是大國局部的進攻小國, 而使小國屈服, 並不滅亡小國, 周天子仍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春秋時期地圖

那麼為什麼叫“春秋時期”呢?怎麼不叫“冬夏時期”?原因有兩點:

其一, 以前的人都很簡單, 是根據氣候辦事, 夏熱冬寒, 有避暑和窩冬之說。 基本大事都發生在春秋, 古時大事件多發於春、秋兩季。 春天是播種和祭祀的季節, 而秋天是收割和戰爭的季節。 古語“一年之計在於春”, 而到了秋天, 各個諸侯國都有了糧食, 就開始打仗爭地盤了, 古代的士兵都要穿厚厚的盔甲, 夏天穿太熱, 冬天穿活動不開, 所以秋天是最合適不過了, 而且此時糧草源源不斷, 還可以通過打仗掠取他人的糧草。

所以, 在這兩季裡, 史官也特別忙碌, 在春時記載祭祀大事, 在秋天記載戰爭事件(也是諸侯王的偉績)。

春秋五霸

另外, 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曾經編了一部記載當時魯國歷史的史書名叫《春秋》, 而這部史書中記載的時間跨度與構成一個歷史階段的春秋時代大體相當, 所以後人就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 基本上是東周的前半期。

《春秋》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 諸侯群雄紛爭, 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 史稱“春秋五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