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京汴梁城破時 宋朝的80多萬禁軍都去哪了

北宋建立之初, 宋太祖沿用了後周世宗柴榮的禁軍制度, 將全國精銳士兵調入京師, 編入禁軍。 宋朝建國的初期, 全國軍隊數量也不足30萬, 其中禁軍只有10萬餘人。 但宋太祖不愧是職業軍人出身, 就依靠這麼點家底, 收兩湖、入蜀川、複嶺南、並江南, 基本上統一了南部地區。

到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在位之時, 宋朝軍隊的數量增長了一倍, 人數超過了60萬, 其實的禁軍人數接近30萬, 中國傳統疆域最終在宋太宗手中得以統一。 但在對遼的作戰中, 宋太宗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了, 兩次北伐宋軍一敗再敗, 部隊折損15至20萬。

兩次大敗使宋人心中產生了畏遼的心理, 再也沒有收復燕雲的地區的雄心了。

網路配圖

在宋真宗時期, 宋朝沒有什麼大的戰爭, 因此對軍隊的重視程度大大降低。 但到了宋仁宗時期, 西北方的黨項族崛起, 其首領李元昊公然稱帝, 國號大夏。

在於西夏的作戰中, 宋軍敗多勝少, 西北諸路軍馬幾乎消耗殆盡;北方的大遼國和南方的附屬小國交趾都在蠢蠢欲動。 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 宋軍的軍隊數量達到了歷史頂峰, 總兵力超過140萬。 這個數字是除了明朝以外軍隊最多的時期。

宋朝軍隊數量之所以會大幅度增長的原因除了對外戰爭的需要以外, 維穩也是極重要的原因之一。 為了防止國內農民起義, 杜絕國內的不穩定因素, 一旦某個地方發射災荒, 宋朝政府就會去當地徵兵, 並將所有的精壯編入禁軍。 因此雖然宋朝的軍隊數量在不斷增加, 但戰鬥力卻下降了。 在與遼和西夏的戰爭中, 宋軍往往處於劣勢, 只能繼續增加軍隊數量來彌補戰鬥力的不足。

宋朝就這樣陷入了這個越弱越增、越增越弱的惡性循環。

宋朝初期的主力在河北方向對抗遼國, 從宋朝建立以後的40多年裡, 宋軍與遼軍展開了反復的較量。 雙方勢均力敵, 一直處於對持狀態。 但在1004年檀淵之盟以後, 宋朝與遼國達成了和談, 此後的宋遼兩國沒有發生戰爭, 戴白之人不識兵革。 和談在給兩國帶了和平的同時, 也是兩國軍隊的戰鬥力都迅速下降。 在此後的30年內, 宋朝河北各路軍隊的戰鬥力大幅度下滑, 最終成為毫不知兵的花架子。

此外軍隊的數量也實在是名不副實。 在宋朝建立之初的軍隊數量都是實屬, 但隨著政治的糜爛, 宋朝軍隊的編制出現了名不副實的情況, 也就是俗稱的“吃空額”。 到了宋徽宗這個“天才皇帝”在位時期,

宋朝軍隊的腐敗已經無可附加。 在西北方和西夏作戰的軍隊狀態最好, 軍隊實數大概是編制的70%;在河北、河南、山地各地軍隊, 這些地區部隊的數量只有編制的一半;至於宋朝的江南地區更加可憐, 實數只有編制的10%至20%。 如當時的常德府兵員編制為3000人, 但實際數量只有300人, 新任知府將人數增加到了500人, 就收到了朝廷的嘉獎。

1127年, 金兵第二次南下, 整個宋朝措手不及, 再次保衛開封。 也許有人以為開封城中有那麼多禁軍不畏懼金兵圍城, 但實際上開封城中的禁軍數量只有3萬多人, 號稱20萬的禁軍只有區區3萬多人, 可見宋朝的軍隊糜爛到何等的程度。

當然如果依靠這些兵力堅守開封的話, 不足十萬的金軍未必能攻下開封。 可以宋朝內部的君臣昏招不斷, 最後宋欽宗竟然選擇了出城投降。 開封城在沒有經過多少戰鬥的情況下, 被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攻陷。 這個華夏歷史上最繁榮的王朝最終成為海市蜃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