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土豪奢侈生活:北宋名臣寇准奢侈燃燭

“土豪”原是指地方上有錢有勢的家族或個人, 如今有了新的內涵, 指代一些有錢又很喜歡炫耀的人。 前些天一則新聞說, 有澳大利亞公司生產專供“土豪”的黃金廁紙, 每卷紙價值八百萬元。 如此視金錢如糞土的舉動, 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實際上, 要是往回走幾百年, 古代土豪們的奢侈生活一點也不比現在“遜色”。

網路配圖

孟昶是五代後期後蜀最後一個君主。 孟昶其人, 貪酷無比, 生活更是奢侈無度。 他在位三十一年, 把蜀地搞得民怨沸騰, 國力凋敝, 國家也最終被宋主趙匡胤所滅。 滅蜀後, 蜀國宮廷中的寶物珍玩自然也就悉數落入了趙匡胤的腰包。 有一天趙匡胤檢視所得, 見庫中有一物甚是稀奇, 周邊飾以寶石、金、玉之類, 仔細一看才發現, 這原來是孟昶曾經用過的溺器。 啥是溺器, 通俗地說那就是孟昶平日裡用來撒尿的尿罐子。 趙匡胤看罷不由長歎:“自奉如此,

欲求無亡, 得乎?”於是下令將此物連同其他繳獲而來的奢侈品一併焚毀了事。

北宋名臣寇准奢侈燃燭

一說到北宋名臣寇准, 許多人的腦海裡馬上就會浮現出那個剛正不阿、心憂國難的寇老西兒形象。 殊不知, 寇准雖忠卻也奢靡無度。 據《宋史·寇准傳》中描述:“(寇)准少年富貴, 性豪侈, 喜劇飲, 每宴賓客, 多闔扉脫驂。 家未嘗油燈, 雖庖所在, 必然炬燭。 ”試想, 在那個尚點燈燃燭的年代, 寇准整晚醉生夢死, 大點燈燭, 那是何其的浪費。

《錦繡萬花穀》又記載說, 寇准一生都奢侈無比。 他到各地為官, 一旦離任, 後任官員收拾房子, 一準能看到廁所裡結垢成堆的蠟油。 後來, 司馬光教育兒子時, 就乾脆以寇准的故事作為反面教材,

動輒以“近世寇萊公(准)豪侈冠一時, 然以功業大, 人莫之非, 子孫習其家風, 今多窮困”等為說教之詞。

如果說孟昶、寇准那是大“土豪”, 他們生活奢靡本就稀鬆平常的話, 但是那些古代的小“土豪”的奢侈行為照樣會讓人瞠目結舌。 據宋代筆記《夷堅志》記載,

南宋紹興年間鎮江府有一酒官, 生活富足, 無日不會客, 飲食也極為講究。 下面的差役們要請他吃飯, 如果不是他自己指定的飯店他都不會去, 就是到了飯店, 飯菜如不出於自己相熟廚師之手, 也不會動筷子。

最叫人難以想像的是他非常喜歡吃羊肉, 但是吃羊肉“唯嚼汁, 悉吐其滓”。 眾人不解, 他則笑答:“食肉, 以汁為精, 吮其汁則足矣。 肉, 醃之物, 固當舍之。 ”就是這樣一個大富翁, 幾年後卻因敗家而流落街市, “著破布裘, 裘半為泥所汙, 跣足行, 形容不可辨”。 有老朋友偶爾碰到請他吃羊肉, 其見肉即食, 大快朵頤。 大家笑問為何食肉, 他又振振有詞:“羊肉, 肉中珍物, 舍之可惜。 ”眾皆大笑, 以譏其敗家之行。

明代土豪食用一年只取兩粒的鷓鴣米

五代、宋朝的土豪們已然如此, 明清時期的土豪更為誇張。 王士禎在《居易錄》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說弋陽有個人叫汪少偉, 因為人仗義、好客灑脫, 見盡了世面。 有一次, 朋友請他吃飯, 但飯桌上只上了半碗米飯。 汪少偉以為吝嗇, 稍顯不悅, 但一嘗才發現此米香滑異常, 為平生所未見。原來這種米產自四川,是將稻穀種在鷓鴣鳥的尾巴上,一根尾羽所產之米,一年只取兩粒食用,其餘則捨棄不用,明年再種再收。汪少偉恍然大悟,方覺此人竟富貴至此。

為平生所未見。原來這種米產自四川,是將稻穀種在鷓鴣鳥的尾巴上,一根尾羽所產之米,一年只取兩粒食用,其餘則捨棄不用,明年再種再收。汪少偉恍然大悟,方覺此人竟富貴至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