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為啥不奪皇位 諸葛亮沒野心還是另有隱情

在劉備去世後, 諸葛亮的權力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隔。 但是令人稱奇的是, 諸葛亮並沒有想要奪權稱帝的打算。 究竟是諸葛亮沒有這個野心, 還是另有隱情呢?千百年來, 一個問題一直吸引著史學家的目光, 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須要用史料來證明, 諸葛亮自己也曾說過, 如果北伐成功, 他便要受九錫, 九錫是權臣奪取皇位的工具, 諸葛亮自己說要受九錫, 這說明什麼?實際上諸葛亮是個權力欲望很強的人, 劉備死前, 他就奪了法正的權, 劉備死後, 他更是大權小權一手抓,

奪李嚴的權, 打擊魏延, 把蜀漢軍政大權牢牢控制在他自己手裡。

網路配圖

而且漢末稱王稱帝的人比比皆是, 後主又是個阿斗皇帝, 他諸葛亮作為一個權相, 對皇位這個普天之下最大的權力寶座有覬覦之心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諸葛亮是個城府極深之人,

在功業未建, 自己勢力尚未鞏固的情況下, 他是斷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輕舉妄動的, 可以試想一下, 倘若北伐成功, 漢室“光復”,諸葛亮以蓋世之功而登上皇帝寶座, 豈不是順理成章之事, 我們又何必驚訝呢。

西蜀滅亡的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是有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 既然劉禪這麼無能, 那大權在握的諸葛亮為什麼不取而代之?為什麼不敢自己稱帝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其中的奧秘。

1、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 一般的開國皇帝或者起義軍的領袖, 大多是軍人武夫, 或者甚至是流氓無賴, 讀書人造反的很少, 而成功的幾乎沒有……, 諸葛亮沒有稱帝或許就是這種心態。

讀書人造反的很少,

而成功的幾乎沒有……

2、集團外部的阻力

諸葛亮的荊州集團雖然很強大了, 但是益州集團尚且有李嚴手握重兵、原從集團也有趙雲, 這些都不能不讓諸葛亮有所顧忌, 即使是他二人後來死了, 但是魏延和馬岱也是不能忽視的, 這些人對蜀國忠誠這是無疑的, 但是在那樣的大是大非前, 應該就不會對諸葛亮也忠誠了, 畢竟于公於私他們都不會選擇諸葛亮的。 順便澄清一下, 魏延是以部曲歸屬劉備的, 不存在演義裡說的那樣叛變的事情, 同樣, 這麼說來, 魏延即使是荊州人, 也未必算得上是荊州集團的。

3、集團內部的阻力

假設諸葛亮真想稱帝, 除了外部阻力可能還會有內部阻力, 因為諸葛亮不能保證自己荊州集團的所有人都會在這一時間上與自己站在同一戰線, 何況像楊儀那樣的小人會做出什麼, 諸葛亮自己心裡也沒有底, 諸葛亮很早看出了楊儀的為人, 這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吧?

4、外部方面的阻力

當然, 稱帝之事, 除了蜀國內部, 還得看看周邊的態度, 比如吳國是不是支持諸葛亮已經很難說了,

南蠻和西羌乘機造反卻是可以肯定的, 而魏國看著蜀國內亂, 難道還不會蠢蠢欲動?這個時候, 諸葛亮難道還能玩安居平五路的遊戲?這是不可能的了, 能有多少人聽他的?

稱帝之事, 除了蜀國內部, 還得看看周邊的態度

5、兵民厭戰

漢末到三國成立, 打了那麼久的仗, 死了那麼多人, 士兵們一定很累了, 以前征戰的一幕幕血腥浮現在自己心頭的時候, 當回想起昔日和自己並肩作戰的兄弟已經死去的時候, 難免對戰爭不寒而慄……, 好不容易告別了戰爭, 他們難道還願意再回到戰爭麼?儘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 但是益州卻一直遠離戰爭, 所以人民厭戰也是必然的

也許諸葛亮身邊的北伐軍隊可能不會厭戰,但是後方的軍隊就難說了,而且就三國後期來看,諸葛瞻之所以兵多還敗在鄧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戰略戰術有問題外,士兵就不參戰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從這點看,成都尚且有那麽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這件事就容易解釋得多了,同樣,儘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但是益州卻一直遠離戰爭,所以人民厭戰也是必然的。

6、政治口號的因素

諸葛亮他是以繼承先帝遺志、打倒篡位的曹魏、恢復漢家江山為號召力的,倘若他稱帝的話,自己也篡位,還好意思說曹魏麼?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很多事情就都會對自己不利了,屆時,也必將喪失人心、眾叛親離。

其實,諸葛亮雖然沒篡位稱帝,但是在他幹掉了李嚴以後,蜀國的軍政大權幾乎可以說全部在諸葛亮或者說荊州集團的手中,諸葛亮是一個實質上的皇帝,劉禪只是傀儡罷了,諸葛亮也就沒有必要自己當皇帝了。

雖然劉備已死,諸葛亮看似大權在握。但是如果當時起兵造反,順利奪得皇位的機會是很小的,這就是天不時人不利。再加之諸葛亮並沒有稱帝的欲望,所以儘管離皇位如此之近,也沒有發生奪權之事。

也許諸葛亮身邊的北伐軍隊可能不會厭戰,但是後方的軍隊就難說了,而且就三國後期來看,諸葛瞻之所以兵多還敗在鄧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戰略戰術有問題外,士兵就不參戰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從這點看,成都尚且有那麽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這件事就容易解釋得多了,同樣,儘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但是益州卻一直遠離戰爭,所以人民厭戰也是必然的。

6、政治口號的因素

諸葛亮他是以繼承先帝遺志、打倒篡位的曹魏、恢復漢家江山為號召力的,倘若他稱帝的話,自己也篡位,還好意思說曹魏麼?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很多事情就都會對自己不利了,屆時,也必將喪失人心、眾叛親離。

其實,諸葛亮雖然沒篡位稱帝,但是在他幹掉了李嚴以後,蜀國的軍政大權幾乎可以說全部在諸葛亮或者說荊州集團的手中,諸葛亮是一個實質上的皇帝,劉禪只是傀儡罷了,諸葛亮也就沒有必要自己當皇帝了。

雖然劉備已死,諸葛亮看似大權在握。但是如果當時起兵造反,順利奪得皇位的機會是很小的,這就是天不時人不利。再加之諸葛亮並沒有稱帝的欲望,所以儘管離皇位如此之近,也沒有發生奪權之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