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移動出行+共用充電”搶灘新風口

做了33年家電生意的海爾也入了充電的“局”。 6月8日, 酷騎單車攜手海爾無線發佈了第三代共用單車產品, “土豪金”顏色+無線充電等“黑科技”在朋友圈刷屏。 與其他共用單車不同, 酷騎打出的是“移動出行+共用充電”的旗號。

而就在一個多月前, 來電、街電等科技企業剛剛讓共用充電寶的生意在短時間創下融資近12億元的紀錄。 在這一領域, 他們似乎又多了一個“對手”。

作為共用經濟的又一“新寵”, 共用充電的場景正從室內走向室外, 在越來越多的餐廳、交通樞紐流行, 就連出行工具也做起了充電生意。 你會為移動共用式電源埋單嗎?

使用率不高?共用充電寶尚未成普遍剛需

周日中午12點30分, 北京朝陽大悅城一層電梯口邊, 上班族肖林匆匆趕到來電充電櫃前歸還充電寶。 借用一個多小時, 手機電量從10%上升到92%, 這讓愛玩遊戲的他很滿意, 掃碼、支付、歸還……作為初次使用者, 歸還過程僅用了幾十秒鐘。 半個小時內, 來電充電櫃共吸引了近30位手機電量不夠的顧客駐足停留。

移動智慧終端機的流行, 讓充電寶需求火爆了起來。 截至今年4月, 全球範圍內首個“移動能源共用平臺”來電科技推出的共用充電大立櫃已入駐80多個城市, 涵蓋交通樞紐、商場、旅遊景點等人流密集的大場景;而主攻城市熱門商圈小場景的街電充電寶和小電充電寶,

分別代表小機櫃網點借還式的移動共用, 以及單台桌面式的固定共用。 今年, 小電科技對外宣稱將新覆蓋30個城市;而街電計畫產品投放將覆蓋全國100個城市, 線下市場鋪設櫃機量也將達到幾十萬台。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 投放量不斷擴張的共用充電寶的使用情況如何?

“充電寶需求還是蠻大的, 很多顧客一來店裡就會問有沒有資料線, 否則就換一家餐廳。 ”一家甜品店工作人員坦言, 店內的街電充電寶櫃內有6台充電寶, 平均每天被借走兩三台, 閒置數和使用數基本穩定在2∶1, “基本上不會被借完”。

作為北京一家餐廳的負責人, 陳鋒還記得一個月前, 三台一座一線一充的“小電”充電寶入駐店內時帶來的新鮮感,

然而擺在店內一個月後, 由於疏於專門管理, 有一台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弄丟了。 “很多顧客自己攜帶, 的需求, 但在室外小場景很容易被商家提供的充電埠滿足, 因此要取悅用戶, 首先還要說服商家接受共用充電寶, 最終不得不披上共用經濟的外衣, 靠資本創造需求。 ”梁維弘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答覆稱, 即時性的需求和有效供給之間的匹配效率越高, 才越適合共用經濟。

運維成本低?商家和用戶未必都埋單

40天融資約12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 今年4月到5月期間, 以來電、小電、街電為代表的共用充電寶公司在短時間內“瘋狂吸金”, 吸引約35家機構入局, 刷新了共用單車的融資高峰。 共用充電寶就這樣成為投資又一風口。

“共用充電寶的優勢是運維成本低”, 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不同於共用單車, 在一些投資人看來, 投入產出低、周轉速度快, 成了充電寶產品受到投資人熱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小場景共用充電寶, 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朱嘯虎等人看重的是低運維成本和高回報率。 據測算, 相對于成本在萬元左右的大場景充電櫃, 容納6至12個充電寶的小型充電機櫃成本約1000~3000元, 一個桌面式充電寶成本大約在100元, 如果按一台充電寶平均每天被使用一次、一次一元計算, 三到四個月可以回本。 相比於共用單車, 充電寶的投放觸點更廣, 帶來的風險和維護成本更低。

相對於其他共用經濟實體, 充電寶的獨立性更高,

基本屬於自維護模式, 這也是受投資人青睞的原因之一。 但產品在商圈的大面積投放, 並不是所有商戶都埋單。

“耗電量太快了。 ”多家共用充電寶入駐的餐廳內部員工透露, 不管使用率如何, 小場景充電寶企業運營人員都會定期與他們聯絡, “巡視是否將充電寶擺在桌面上, 並提醒我們給產品充上電。 ”

餐廳負責人陳鋒則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的感受:“與充電寶企業合作, 對商家來說, 沒有收益也沒有損失。 ”唐永波意識到, 共用充電寶產品的不斷推廣, 必將帶來商戶運營投入的增加, “我們投放的數量過少, 用戶意識和培養不夠”, 他透露, 今年小電計畫將地推人員從現在的100多人擴張到1500多人, 他已經做好了打場5年以上持久戰的準備。

“共用充電寶的可替代方案很多”,梁維弘指出,在大場景裡,還會存在A點借B點還的消費需求,為了實現這種相對場景,要付出更多成本。此外,使用場景有限、產品容易走向同質化,也是他不看好共用充電寶的重要原因,他進一步表示,“如果用戶需求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剛性、或者用戶很難形成忠誠度,那麼靠補貼或者燒錢戰是很難避免的。”

願意為移動共用充電付出成本的,不止來電、小電等移動充電產品研發企業,火熱的共用出行市場也“盯”上了這一市場。酷騎單車的創始人高唯偉便利用合作方海爾無線的管道,為第三代共用單車提供1000萬套無線充電設備,據悉,這一訂單採購金額高達10億元。不過,不同於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相繼推出的“紅包”補貼,用戶使用酷騎單車充電功能的前提是,花1.5元騎單車。

將流量引到線上:小場景可以衍生大生意

如今,共用充電產品不斷擴大覆蓋面的背後,也蘊含著更多種盈利契機。

來電的全場景投放便吸引了紅點創投中國管理合夥人袁文達的注意。在他看來,投放于人流密集區的來電充電櫃,擁有較高的場景滲透率,充電的入口可以帶動廣告投放效益。

以大場景進入市場競爭的策略,也在街電充電寶的市場推廣上得到印證。今年5月,街電相繼參與今年草莓音樂節的上海、成都場,持續為數十萬現場觀眾提供手機全程充電服務。活動現場的街電負責人表示,街電已經能勝任大場景模式,未來有望在戰略運營城市作為基礎設施來運作。

街電和小電充電寶的小場景特點決定了更多數量和更精准的投放,可以帶來對用戶和商家較高的垂直滲透率,背後也蘊藏不小的商業價值。蔣舜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談了自己的期待,和共用單車的使用場景不同,用戶通過掃碼使用充電寶,充電時間被綁定在固定場景,能有效將線下流量轉到線上,這是共用充電寶的核心價值,從充電入口,延伸到支付業務、線下的信用場景,甚至形成網路效應等,都是這種價值的具體應用。

而對於主打“移動出行+共用充電”的酷騎單車來說,相對於移動充電產品研發企業,似乎更有望解決出行過程中用戶充電的“痛點”,實現“邊騎邊給手機充電”。在此基礎上,海爾無線還與多家連鎖餐飲機構合作,計畫搭建“共用無線充電生態圈”。電量使用場景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通過‘共用’的方式,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的線下流量,正是這個行業長久發展的一大契機。”來電科技方面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這樣總結道。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則預測,從充電需求長遠的前景來看,“隨著技術的提高,未來電池的容量會越來越大,就未必需要充電寶了。”

這是一場由電量需求引發的生意。“共用充電寶從一個高頻的手機充電痛點切入,未來可能會發展成一種電能的使用場景”,蔣舜推測,正如滴滴等網約車的出現讓出行市場供需變得更加多元化,“這些企業如何挖掘、擴展各種各樣更快捷、高效的電能使用場景,完善充電產品的垂直供求關係,影響線下產能的轉型,將令人拭目以待。”

責編:賈志強

“共用充電寶的可替代方案很多”,梁維弘指出,在大場景裡,還會存在A點借B點還的消費需求,為了實現這種相對場景,要付出更多成本。此外,使用場景有限、產品容易走向同質化,也是他不看好共用充電寶的重要原因,他進一步表示,“如果用戶需求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剛性、或者用戶很難形成忠誠度,那麼靠補貼或者燒錢戰是很難避免的。”

願意為移動共用充電付出成本的,不止來電、小電等移動充電產品研發企業,火熱的共用出行市場也“盯”上了這一市場。酷騎單車的創始人高唯偉便利用合作方海爾無線的管道,為第三代共用單車提供1000萬套無線充電設備,據悉,這一訂單採購金額高達10億元。不過,不同於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相繼推出的“紅包”補貼,用戶使用酷騎單車充電功能的前提是,花1.5元騎單車。

將流量引到線上:小場景可以衍生大生意

如今,共用充電產品不斷擴大覆蓋面的背後,也蘊含著更多種盈利契機。

來電的全場景投放便吸引了紅點創投中國管理合夥人袁文達的注意。在他看來,投放于人流密集區的來電充電櫃,擁有較高的場景滲透率,充電的入口可以帶動廣告投放效益。

以大場景進入市場競爭的策略,也在街電充電寶的市場推廣上得到印證。今年5月,街電相繼參與今年草莓音樂節的上海、成都場,持續為數十萬現場觀眾提供手機全程充電服務。活動現場的街電負責人表示,街電已經能勝任大場景模式,未來有望在戰略運營城市作為基礎設施來運作。

街電和小電充電寶的小場景特點決定了更多數量和更精准的投放,可以帶來對用戶和商家較高的垂直滲透率,背後也蘊藏不小的商業價值。蔣舜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談了自己的期待,和共用單車的使用場景不同,用戶通過掃碼使用充電寶,充電時間被綁定在固定場景,能有效將線下流量轉到線上,這是共用充電寶的核心價值,從充電入口,延伸到支付業務、線下的信用場景,甚至形成網路效應等,都是這種價值的具體應用。

而對於主打“移動出行+共用充電”的酷騎單車來說,相對於移動充電產品研發企業,似乎更有望解決出行過程中用戶充電的“痛點”,實現“邊騎邊給手機充電”。在此基礎上,海爾無線還與多家連鎖餐飲機構合作,計畫搭建“共用無線充電生態圈”。電量使用場景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通過‘共用’的方式,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的線下流量,正是這個行業長久發展的一大契機。”來電科技方面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這樣總結道。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則預測,從充電需求長遠的前景來看,“隨著技術的提高,未來電池的容量會越來越大,就未必需要充電寶了。”

這是一場由電量需求引發的生意。“共用充電寶從一個高頻的手機充電痛點切入,未來可能會發展成一種電能的使用場景”,蔣舜推測,正如滴滴等網約車的出現讓出行市場供需變得更加多元化,“這些企業如何挖掘、擴展各種各樣更快捷、高效的電能使用場景,完善充電產品的垂直供求關係,影響線下產能的轉型,將令人拭目以待。”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