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相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01

端午小長假, 親戚幾家帶著孩子去近郊玩。 臨出發, 八歲的小外甥 , 偏偏不坐他爸媽的車, 非要和我們擠在一起。

待車緩緩開動, 我問小外甥, “你為什麼不跟你爸你媽坐一起啊?”小外甥平時愛玩愛鬧, 可那一刻說出的話, 著實驚著我了。 “媽媽總是說爸爸, 這個做得不對, 那個做得不對。 然後倆人就大聲說話, 他們說他們是在大聲地討論問題, 我覺得就是吵架, 我不想聽他倆吵。 為什麼要這樣?媽媽多愛爸爸一點, 爸爸多愛媽媽一點, 不行嗎?”孩子的想法就是這樣, 簡單、直接。

其實, 我姐、姐夫對孩子都很好, 陪他玩、陪他學習。

可孩子不想跟他們親近的原因竟是不想聽他倆爭吵。 後來我跟姐姐說了這件事, 她完全愣住了, 一方面驚訝, 他們夫妻的交流方式是這樣, 但沒想到會影響孩子這麼多;另外一方面震撼, 兒子居然說出這麼有哲理的話。

我聽過很多家長跟我說, 自己對孩子很好啊, 可孩子為什麼跟自己不親?除了反思自己對孩子的關心是不是不夠多, 也想想你和另一半的關係吧。

孩子的世界裡, 他要的不僅是爸爸媽媽對自己好, 更想要的是爸爸媽媽相親相愛。 就像我的小外甥所說, 有什麼事不是“爸爸多愛媽媽一點, 媽媽多愛爸爸一點”能解決的?這話看似稚嫩, 卻也讓人覺得意味深長。 他是那個會表達出來的孩子, 但其實還有很多孩子不會表達出來,

他們又會怎麼樣呢?

02

我的學生, 初三女孩, 因為注意力不集中, 成績下滑, 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來見我, 希望孩子跟心理老師說說, 解開心結。 面對初三的學生,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 她的情緒可能是因為升學壓力, 而父母卻說解開心結, 這不像是升學壓力啊。 我給自己的第一反應打了一個問號?

這對父母說著就找藉口把孩子支了出去, 他們這才跟我說, 孩子最近情緒不好, 學習狀態也不好, 跟之前很像。 我問他們“之前”是什麼樣?

他們繼續說, 其實女兒在初一的時候, 他們夫妻倆因為工作的事情分歧很大,

整日爭吵, 一度分居, 甚至說出離婚。 女兒沒有特別大的反應, 也沒有跟他們說什麼, 所以他們以為女兒性格獨立, 就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直到學校的老師找到他們, 他們才知道女兒的學習成績下降,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在學校還會莫名地哭。 老師關心她, 她哭著說爸爸媽媽吵架, 可能要分開了, 她很害怕。

比對時間, 女兒成績下滑的時間和他們爭吵的時間完全吻合, 女兒平日異常淡定, 他們萬萬沒想到, 夫妻二人的關係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為了孩子, 他們夫妻關係緩和, 女兒的學習成績、情緒狀態才有所改善。 但從那之後, 這件事好像對女兒造成了陰影, 只要爸爸媽媽爭吵, 她就會緊張、不安,

注意力不能集中。

最近他們意見有些不一致, 會有爭執, 又加之中考, 女兒的狀態又不好了, 可是她什麼都不說, 爸爸媽媽問多了她還會煩。 他們夫妻二人很自責, 也很擔心女兒, 希望女兒能找一個合適的物件, 說出心結, 不要憋在心裡。 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改變彼此的交流模式, 不要再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是一個整體, 孩子不開心、生病, 父母會焦慮、坐立不安。 同樣, 爸爸媽媽不開心, 孩子也一樣會像父母擔心自己那樣擔心他們。

這個女孩跟我說, 曾經有一度她都覺得自己幻聽了, 只要聽見吵架聲她就會心跳加速, 手腳發涼。 有一次午睡時, 她突然驚醒, 以為爸爸媽媽又在吵架, 其實是什麼都沒有。 她說, 之所以這麼怕, 是因為他們爭吵時,她什麼都做不了,看見兩個那麼熟悉的人,像陌生人一樣,那份恐懼像是不會游泳的人掉到大海裡,像是迷路在沙漠中,像是一條路怎麼都走不到盡頭,無助……

父母是孩子們的靠山,帶給孩子力量和踏實感,靠山不穩定時,孩子們就會覺得全世界都在晃動,不知如何能克服這份不安,他們會害怕、慌張。父母的不穩定會傳遞給孩子,長時間的不穩定感,會讓孩子情緒低落,做什麼事都提不起氣,沒有信心、更沒興趣克服困難。

03

一次聚會,朋友家的孩子跟我吐槽,同學們都說她變了,脾氣變得特別不好。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她爸她媽最近總是發脾氣,他倆吵架還會捎上她!爸爸東西亂放,媽媽就會嫌她東西亂七八糟;媽媽浪費食物,爸爸也會說她跟媽媽一樣……

她想讓爸爸媽媽高興起來,只要他倆開心了,情緒好了,就不會吵架,她也不會總是無辜挨駡。做家務,幫媽媽幹活、拎包,幫爸爸查資料……說到這她特別有成就感,因為她做的這些,爸爸、媽媽變開心了,不會總生氣了。

可是每天這樣,她感覺好累,精神都是高度緊張,觀察著爸爸媽媽的神情,自己更是一肚子委屈。以前在學校同學們逗她,她總是樂樂呵呵,不會較真,都說她脾氣好。可是現在,同學招欠,她完全忍不了,一定會罵回去,好朋友都說她變了。她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可是自己真的憋不住了,需要宣洩出來。

其實每個孩子都很聰明,不要小覷你家的小朋友,家裡發生了什麼,他們都明白。我朋友家的孩子今年12歲,她知道怎麼做並且願意做平衡父母關係的小天使。

可有的高中生卻告訴我,“媽媽太敏感,爸爸說話太繞彎,他倆總是聊不到一塊去,那是他們自己的性格,如果他們自己不想辦法適應彼此,我也沒有辦法。”她選擇的是自己鬱悶地呆著,不理會父母。想做小天使的孩子又能做多久?

我們總會說,太懂事的孩子內心壓力會很大,他們會努力調整自己來迎合身邊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塊電池,如果電池一味地給別人輸入電量,終有一天電池也會耗盡。一個孩子承受了太多不該她承受的壓力時,這塊電池就會提早耗盡。今天是好朋友覺得她的脾氣變壞了,那麼明天會不會是父母覺得她的脾氣變壞了呢?

有時孩子不需要父母照顧他們,他們更需要父母先照顧好自己。因為任何人只有先照顧好自己,他才有能量去面對外界的困難和壓力,他才有能量去愛身邊的人。

04

後來,在我與初三女生諮詢的過程中,孩子父母一直追問我,他們可以為孩子做點什麼?我告訴他們,“為孩子”並不一定是“把精力都聚焦在孩子身上”,他們可以把關心和理解放在彼此身上,能量同樣可以傳遞給孩子。

這對父母回家後,他們開始調整自己的情緒,意見有分歧的時候,不會馬上據理力爭,而是冷靜。媽媽會挑爸爸喜歡吃的菜來做,爸爸也會在節日送媽媽和女兒花,漸漸地女兒的笑容多了,睡眠好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半年後,這對父母告訴我,他們真的明白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了,十幾年的習慣真的很難改變,起初夫妻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對,不願讓步。

但有時步子雖小卻也神奇,一次分歧兩人沒有爭執不下,多一次主動關心,多一次說話時的笑容,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一次小小的變化記在心裡成為下一次改變的動力,他們才發現什麼執著也都是會改變的。

現在他們偶爾還會跟孩子說,他們倆出去約會了,讓女兒自己照顧好自己。發現女兒雖然嘴上說著她爸她媽不靠譜,但大大的笑容卻掛在臉上。

父母之間的相親相愛,才是孩子最永恆的能量源泉;

父母之間的相互理解,才是孩子最穩定的安全感;

父母之間的歡聲笑語,才是孩子最大的快樂。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是因為他們爭吵時,她什麼都做不了,看見兩個那麼熟悉的人,像陌生人一樣,那份恐懼像是不會游泳的人掉到大海裡,像是迷路在沙漠中,像是一條路怎麼都走不到盡頭,無助……

父母是孩子們的靠山,帶給孩子力量和踏實感,靠山不穩定時,孩子們就會覺得全世界都在晃動,不知如何能克服這份不安,他們會害怕、慌張。父母的不穩定會傳遞給孩子,長時間的不穩定感,會讓孩子情緒低落,做什麼事都提不起氣,沒有信心、更沒興趣克服困難。

03

一次聚會,朋友家的孩子跟我吐槽,同學們都說她變了,脾氣變得特別不好。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她爸她媽最近總是發脾氣,他倆吵架還會捎上她!爸爸東西亂放,媽媽就會嫌她東西亂七八糟;媽媽浪費食物,爸爸也會說她跟媽媽一樣……

她想讓爸爸媽媽高興起來,只要他倆開心了,情緒好了,就不會吵架,她也不會總是無辜挨駡。做家務,幫媽媽幹活、拎包,幫爸爸查資料……說到這她特別有成就感,因為她做的這些,爸爸、媽媽變開心了,不會總生氣了。

可是每天這樣,她感覺好累,精神都是高度緊張,觀察著爸爸媽媽的神情,自己更是一肚子委屈。以前在學校同學們逗她,她總是樂樂呵呵,不會較真,都說她脾氣好。可是現在,同學招欠,她完全忍不了,一定會罵回去,好朋友都說她變了。她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可是自己真的憋不住了,需要宣洩出來。

其實每個孩子都很聰明,不要小覷你家的小朋友,家裡發生了什麼,他們都明白。我朋友家的孩子今年12歲,她知道怎麼做並且願意做平衡父母關係的小天使。

可有的高中生卻告訴我,“媽媽太敏感,爸爸說話太繞彎,他倆總是聊不到一塊去,那是他們自己的性格,如果他們自己不想辦法適應彼此,我也沒有辦法。”她選擇的是自己鬱悶地呆著,不理會父母。想做小天使的孩子又能做多久?

我們總會說,太懂事的孩子內心壓力會很大,他們會努力調整自己來迎合身邊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塊電池,如果電池一味地給別人輸入電量,終有一天電池也會耗盡。一個孩子承受了太多不該她承受的壓力時,這塊電池就會提早耗盡。今天是好朋友覺得她的脾氣變壞了,那麼明天會不會是父母覺得她的脾氣變壞了呢?

有時孩子不需要父母照顧他們,他們更需要父母先照顧好自己。因為任何人只有先照顧好自己,他才有能量去面對外界的困難和壓力,他才有能量去愛身邊的人。

04

後來,在我與初三女生諮詢的過程中,孩子父母一直追問我,他們可以為孩子做點什麼?我告訴他們,“為孩子”並不一定是“把精力都聚焦在孩子身上”,他們可以把關心和理解放在彼此身上,能量同樣可以傳遞給孩子。

這對父母回家後,他們開始調整自己的情緒,意見有分歧的時候,不會馬上據理力爭,而是冷靜。媽媽會挑爸爸喜歡吃的菜來做,爸爸也會在節日送媽媽和女兒花,漸漸地女兒的笑容多了,睡眠好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半年後,這對父母告訴我,他們真的明白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了,十幾年的習慣真的很難改變,起初夫妻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對,不願讓步。

但有時步子雖小卻也神奇,一次分歧兩人沒有爭執不下,多一次主動關心,多一次說話時的笑容,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一次小小的變化記在心裡成為下一次改變的動力,他們才發現什麼執著也都是會改變的。

現在他們偶爾還會跟孩子說,他們倆出去約會了,讓女兒自己照顧好自己。發現女兒雖然嘴上說著她爸她媽不靠譜,但大大的笑容卻掛在臉上。

父母之間的相親相愛,才是孩子最永恆的能量源泉;

父母之間的相互理解,才是孩子最穩定的安全感;

父母之間的歡聲笑語,才是孩子最大的快樂。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