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亞洲第一神物”

中國是農產品進口大國, 糧食進口量更是有逐年遞增的趨勢, 據稱很快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然而, 在進出口統計表上, 看到一項令人驚異的指標, 有一種普通農產品的出口量卻不受大勢影響, 異軍突起, 出口量連年增長。 它就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卻又顯得不起眼的生薑。

其實早在千年以前, 姜已經是亞洲各國人民必備的調味品和藥物, 如今走在亞洲各國的農貿市場上, 必然會遇到生薑及其各種製品出售。

東南亞農貿市場的薑

東南亞農貿市場

近年來, 生薑及其製品突然開始風行歐美, 以致被一些人戲稱為“亞洲第一神物”, 這其中的玄機著實出人意料。 姜顯然已不再是一種普通調味品的身份, 隨著亞洲文化走向世界, 中國人的飲食、養生文化也一併快速傳播, 中醫藥理念也被西方世界逐步接受。 這個趨勢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將更勝於菲爾普斯身上的拔罐印跡。

菲爾普斯拔火罐

如今, 中國依然是生薑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產品遠銷日本、韓國、中東、東南亞地區以及歐美各國。 2016年各月薑出口量均呈現增加趨勢。 海關統計資料顯示, 2016年累計出口52.13萬噸, 較去年同期累計出口量增加11.33萬噸, 同比漲幅28%(2015年全年出口量40.8萬噸, ), 業內人士說, 就目前市場回饋情況(2017年1月生薑出口數量為4.42萬噸, 與2016年12月相比增長39%), 2017年全年出口的大幅度增長應該毫無懸念。

另一方面, 關於生薑的原產地究竟是印度、中國還是馬來西亞, 至今爭論不休。 根據印度原生品種及使用年限來看, 印度是原產地應該是不爭事實。 有充分證據顯示, 古印度醫學阿育吠咜在養生和治病方面也廣泛使用生薑。 中國早在2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對薑就已經有了非常確切的研究:“生者尤良, 久服去臭氣, 通神明。 ”《禮記》的“楂梨姜桂”之句。

孔子的《論語》中有“每食木撤薑”。 《呂氏春秋》中也說:“和之美者, 蜀郡揚朴之姜”, 對薑的味道進行了讚美。 到了漢代, 有人因種薑發了大財, 故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有“千畦薑韭, 其人與千戶候等。 ”《齊民要術》中還專門有“種薑”一節,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文物就有生薑。 據載, 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一生愛薑, 在一首《賣薑詞》中稱薑“最療人間病, 乍炎寒。 ”晚年隱居鄉下, 把自己所住的草堂叫作“薑齋”, 並自號“賣姜翁”。 由此判斷, 中國人對生薑的瞭解、使用和依賴度, 也早已有之。 在這個意義上說, 爭論原產地已經沒有那麼重要。 如同爭論誰是茶葉的原產地, 也不能動搖印度如今是茶葉的第一出口國一樣, 起嗎中國人在生薑出口量上,有能力扳回一局。

關於生薑的應用方式,中、印之間各有特點,但也有上千年的時間彼此交融,不斷演變發展。這種相互的交融性在東南亞各國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一邊是中國人做菜和藥用的方法,一邊是印度菜式和飲品的使用方法。以致在東亞、東南亞各國中形成大致的分界線,東亞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的菲律賓北部、越南北部主要是中國式用途,越南南部、緬甸、泰國更多的是印度式用途。同時這些方法又經常彙聚在一起,彼此借鑒、融合,最終又一起推廣到全球每個角落。

生薑咖啡

如今對生薑加工產業做得最透徹的,當屬日、韓兩國。歷史上,這兩個國家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和中國人一樣,生薑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韓旅遊的人都有一個感受,就是日本、韓國人做的生薑飲品和食品是最方便、最好吃的。這也為生薑走向世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韓、日及臺灣等地,生薑不僅作為調味品食用,還被添加進飲料、糖果當中,一些韓國的MM還飲用生薑茶減肥、生薑化妝品護膚養顏。如今在歐美各國,可樂煲薑被稱為好喝的天然感冒藥,而薑味速食麵、薑味糖、薑絲面、薑汁咖啡、日料醃姜、薑味汽水、啤酒、麵包、披薩、以姜為名頭的化妝品護膚品等層出不窮,大為暢銷。

生薑可樂

生薑啤酒

生薑披薩

那麼生薑是如何到達歐美的呢?

早期的羅馬商人把生薑從南洋帶到歐洲,那個時候的歐洲人應該已經逐步知道生薑的藥用作用,亨利八世甚至建議它作為感染瘟疫的補救藥物。17、18世紀西班牙人從定居菲律賓的中國人那裡得到了生薑的系統使用方法,並將它介紹到西印度、南美洲等地。今天,牙買加、印度、斐濟、印尼和澳大利亞等地,已發展成為優質生薑的出產地。從這個方面來說,無論從產量、使用量、使用方法還是理論依據上,中華的姜文華在全球的影響力還是很強勢的。

如今印度的生薑及製品出口已占到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會否像茶葉一樣最終奪走中國的霸主地位呢?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思考。

要說對生薑理解和運用最為透徹,如今還非中醫莫屬。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入肺、胃、脾經。

《神龍本草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這一“通神明”便足以把薑的地位提到了至高無上。古人還說姜治百病,這下知道了“第一神物”的說法是有根據的吧!

中醫認為:生薑皮性辛涼,治皮膚浮腫,行皮水;生薑汁辛溫,辛散胃寒力量強,多用於嘔吐;乾薑辛溫,溫中煽動寒,回陽通脈,溫脾寒力量大,炮薑味辛苦走裡不走表,溫下焦之寒;煨姜苦溫,偏于溫腸胃之寒。生薑辛而散溫,益脾胃,善溫中降逆止嘔,除濕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嘔為長。

名人軼事

孔子開創了中國儒家文化,在孔子的文化當中,非常注重養生。在《論語》中就有記載:“不撤薑食,不多食”的養生思想。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孔子食薑的嗜好進一步作了闡釋,說薑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近代也有《傷寒論》研究大家劉渡舟先生趣事,劉渡舟先生曾經在“文革”時期帶學生下鄉送醫。有個產婦在分娩20多天后,因為受涼而渾身疼痛難忍。產後氣血虛,寒氣乘虛而入,之前的醫生也清楚這點,於是用到了各類補氣養血方,但均無效。劉老的學生尊劉老意,用到了《傷寒論》的“桂枝新加湯”,但居然也無效。

劉老問:方子裡的生薑用了多少?學生回答說,因為擔心薑多了太辣,產婦喝不下,所以只用了3小片。劉老更方時,餘藥不變,只是將生薑加到了15克。結果病人吃了兩服藥就疼痛大減,三服藥後,徹底痊癒了。

美國著名醫學雜誌文章證實:之前西方婦產科都認為孕婦嘔吐屬於正常現象,後來不知哪位“好事”的產科大夫按中醫的說法,給嘔吐特別厲害的孕婦服用生薑,果然止住嘔吐現象。因此得出結論:姜具有抑制孕婦嘔吐的作用。當然對中醫來說,姜的作用可遠不止於此。

中醫專家解釋:補氣養血的藥物必須由生薑來推動至表,如果生薑的用量不夠,養血的藥物不能抵達病所,疼痛自然難消。

中國民間使用生薑來解毒、去感冒、強身健體的小方多如牛毛,經常有老太太拿生薑或熬紅糖、或熬蔥蒜、或熱敷、或配方劑,的確解決很多身體不適症狀。《本草綱目》記載:生薑“生用發散、熱用中和、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病”。對生薑的加工,中國人幾千年裡更是掌握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方法。

薑的炮製:

生薑:揀去雜質,洗淨泥土,用時切片。

鮮薑粉:取鮮生薑,洗淨,搗爛,壓榨取汁,靜置,分取沉澱的粉質,曬乾,或低溫乾燥。

煨薑:取淨生薑,用紙六、七層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紙色焦黃,去紙用。

乾薑:除去雜質,略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或塊狀,乾燥

炮薑:取乾薑,照燙法(指藥物與熱砂同炒的一種炮製方法,稱為砂燙,亦叫燙法)燙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中國人對姜的多種用途:

治感冒風寒:生薑五片,紫蘇葉一兩。水煎服。(《本草匯言》)或薑、蔥白熬水;

治嘔吐:生薑一兩,切如綠豆大,以醋漿七合,於銀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醫心鏡》)

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憤憤然無奈者:半夏半升,生薑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後服。(《金匱要賂》生薑半夏湯)

治冷痰嗽:生薑二兩,餳糖一兩。水三碗,煎至半碗,溫和徐徐飲。(《本草匯言》)

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薑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銅銚知斤兩訖,內蜜複秤知數,次內薑汁以微火煎,令薑汁盡,惟有蜜斤兩在,止。旦服如棗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雜食。(《千金方》)

治勞嗽:蜂蜜、薑汁各四兩,白蘿蔔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滾湯服數匙。(《經驗廣集》五汁膏)

治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切)四兩,甘草(炙)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洗)半升,黃連一兩,大棗(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生薑瀉心湯)

治心胸脅下有邪氣結實,硬痛脹滿者:生薑一斤,搗渣,留汁,慢炒待潤;以絹包,於患處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寬快也。(《傷寒六書》)

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生薑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後方》)

風濕痹痛:生薑汁和黃明膠熬貼。(《本草從新》)

治中氣昏厥,亦有痰閉者:生薑五錢,半夏、陳皮、木香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水煎,臨服時加童便一盞。(《本草匯言》)

治時行寒瘧:生薑四兩,白術二兩,草果仁一兩。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發時早飲。(《本草匯言》)

治胃氣虛,風熱,不能食:薑汁半雞子殼,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食療本草》)

………

薑糖:

姜糖,系鳳凰傳統特產,據傳起源於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雖不能在史志書上查找,但制糖藝人們一代代身傳口諭至今。

薑糖是用生薑提煉薑汁和紅糖混合製成的。傳統薑糖的做法:把白糖熬成糖稀,加入切碎的薑末再煮一段時間,把糖稀倒在石板上等待冷卻。當糖稀已經凝固成半流質半固體的時候,就把一大團糖稀放在個大鐵鉤上,等姜糖完全變硬,再也拉不動的時候,重新放在石板上,用剪刀剪成小塊狀即大功告成。

生薑使用安全:

引用華璞大夫的話:“生薑只要沒發黴、腐爛或農藥、激素過量,或硫磺保鮮的,一次食用量沒超過三兩(150克),就放心大膽吃。”

如何識別各類問題薑

識別毒薑首先要做到一聞,二嘗,三看,四放。

一聞:主要是檢查薑的表面有沒有異味或硫磺味,“毒生薑”有一股很濃的硫磺味,掰開品嘗會發現薑味不濃或味道改變。

二嘗:撕下一點,嘗一下,新鮮的薑會有獨特的味道,薑味不濃或味道改變的要慎買;

三看:正常生薑外表粗糙,較幹,顏色發暗;“毒薑”外表光滑,像打了蠟一樣,非常水嫩,呈淺黃色。“毒姜”的姜皮相對正常生薑更容易剝落,掰開後,內外顏色差別較大。

四放:一般的生薑保質期比較久,而“毒生薑”暴露在空氣中後,過幾天就會變質發黴。

關於“秋不吃薑,夜不吃薑”說

華璞和常學禮大夫都一致認為,那個所謂的禁忌經過實踐檢驗,是沒有道理的。薑可以放心大膽地吃,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早、中、晚,無論男、女、老、幼。

起嗎中國人在生薑出口量上,有能力扳回一局。

關於生薑的應用方式,中、印之間各有特點,但也有上千年的時間彼此交融,不斷演變發展。這種相互的交融性在東南亞各國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一邊是中國人做菜和藥用的方法,一邊是印度菜式和飲品的使用方法。以致在東亞、東南亞各國中形成大致的分界線,東亞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的菲律賓北部、越南北部主要是中國式用途,越南南部、緬甸、泰國更多的是印度式用途。同時這些方法又經常彙聚在一起,彼此借鑒、融合,最終又一起推廣到全球每個角落。

生薑咖啡

如今對生薑加工產業做得最透徹的,當屬日、韓兩國。歷史上,這兩個國家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和中國人一樣,生薑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韓旅遊的人都有一個感受,就是日本、韓國人做的生薑飲品和食品是最方便、最好吃的。這也為生薑走向世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韓、日及臺灣等地,生薑不僅作為調味品食用,還被添加進飲料、糖果當中,一些韓國的MM還飲用生薑茶減肥、生薑化妝品護膚養顏。如今在歐美各國,可樂煲薑被稱為好喝的天然感冒藥,而薑味速食麵、薑味糖、薑絲面、薑汁咖啡、日料醃姜、薑味汽水、啤酒、麵包、披薩、以姜為名頭的化妝品護膚品等層出不窮,大為暢銷。

生薑可樂

生薑啤酒

生薑披薩

那麼生薑是如何到達歐美的呢?

早期的羅馬商人把生薑從南洋帶到歐洲,那個時候的歐洲人應該已經逐步知道生薑的藥用作用,亨利八世甚至建議它作為感染瘟疫的補救藥物。17、18世紀西班牙人從定居菲律賓的中國人那裡得到了生薑的系統使用方法,並將它介紹到西印度、南美洲等地。今天,牙買加、印度、斐濟、印尼和澳大利亞等地,已發展成為優質生薑的出產地。從這個方面來說,無論從產量、使用量、使用方法還是理論依據上,中華的姜文華在全球的影響力還是很強勢的。

如今印度的生薑及製品出口已占到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會否像茶葉一樣最終奪走中國的霸主地位呢?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思考。

要說對生薑理解和運用最為透徹,如今還非中醫莫屬。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入肺、胃、脾經。

《神龍本草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這一“通神明”便足以把薑的地位提到了至高無上。古人還說姜治百病,這下知道了“第一神物”的說法是有根據的吧!

中醫認為:生薑皮性辛涼,治皮膚浮腫,行皮水;生薑汁辛溫,辛散胃寒力量強,多用於嘔吐;乾薑辛溫,溫中煽動寒,回陽通脈,溫脾寒力量大,炮薑味辛苦走裡不走表,溫下焦之寒;煨姜苦溫,偏于溫腸胃之寒。生薑辛而散溫,益脾胃,善溫中降逆止嘔,除濕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嘔為長。

名人軼事

孔子開創了中國儒家文化,在孔子的文化當中,非常注重養生。在《論語》中就有記載:“不撤薑食,不多食”的養生思想。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孔子食薑的嗜好進一步作了闡釋,說薑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近代也有《傷寒論》研究大家劉渡舟先生趣事,劉渡舟先生曾經在“文革”時期帶學生下鄉送醫。有個產婦在分娩20多天后,因為受涼而渾身疼痛難忍。產後氣血虛,寒氣乘虛而入,之前的醫生也清楚這點,於是用到了各類補氣養血方,但均無效。劉老的學生尊劉老意,用到了《傷寒論》的“桂枝新加湯”,但居然也無效。

劉老問:方子裡的生薑用了多少?學生回答說,因為擔心薑多了太辣,產婦喝不下,所以只用了3小片。劉老更方時,餘藥不變,只是將生薑加到了15克。結果病人吃了兩服藥就疼痛大減,三服藥後,徹底痊癒了。

美國著名醫學雜誌文章證實:之前西方婦產科都認為孕婦嘔吐屬於正常現象,後來不知哪位“好事”的產科大夫按中醫的說法,給嘔吐特別厲害的孕婦服用生薑,果然止住嘔吐現象。因此得出結論:姜具有抑制孕婦嘔吐的作用。當然對中醫來說,姜的作用可遠不止於此。

中醫專家解釋:補氣養血的藥物必須由生薑來推動至表,如果生薑的用量不夠,養血的藥物不能抵達病所,疼痛自然難消。

中國民間使用生薑來解毒、去感冒、強身健體的小方多如牛毛,經常有老太太拿生薑或熬紅糖、或熬蔥蒜、或熱敷、或配方劑,的確解決很多身體不適症狀。《本草綱目》記載:生薑“生用發散、熱用中和、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病”。對生薑的加工,中國人幾千年裡更是掌握了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方法。

薑的炮製:

生薑:揀去雜質,洗淨泥土,用時切片。

鮮薑粉:取鮮生薑,洗淨,搗爛,壓榨取汁,靜置,分取沉澱的粉質,曬乾,或低溫乾燥。

煨薑:取淨生薑,用紙六、七層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紙色焦黃,去紙用。

乾薑:除去雜質,略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或塊狀,乾燥

炮薑:取乾薑,照燙法(指藥物與熱砂同炒的一種炮製方法,稱為砂燙,亦叫燙法)燙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中國人對姜的多種用途:

治感冒風寒:生薑五片,紫蘇葉一兩。水煎服。(《本草匯言》)或薑、蔥白熬水;

治嘔吐:生薑一兩,切如綠豆大,以醋漿七合,於銀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醫心鏡》)

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憤憤然無奈者:半夏半升,生薑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後服。(《金匱要賂》生薑半夏湯)

治冷痰嗽:生薑二兩,餳糖一兩。水三碗,煎至半碗,溫和徐徐飲。(《本草匯言》)

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薑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銅銚知斤兩訖,內蜜複秤知數,次內薑汁以微火煎,令薑汁盡,惟有蜜斤兩在,止。旦服如棗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雜食。(《千金方》)

治勞嗽:蜂蜜、薑汁各四兩,白蘿蔔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滾湯服數匙。(《經驗廣集》五汁膏)

治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切)四兩,甘草(炙)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洗)半升,黃連一兩,大棗(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生薑瀉心湯)

治心胸脅下有邪氣結實,硬痛脹滿者:生薑一斤,搗渣,留汁,慢炒待潤;以絹包,於患處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寬快也。(《傷寒六書》)

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生薑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後方》)

風濕痹痛:生薑汁和黃明膠熬貼。(《本草從新》)

治中氣昏厥,亦有痰閉者:生薑五錢,半夏、陳皮、木香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水煎,臨服時加童便一盞。(《本草匯言》)

治時行寒瘧:生薑四兩,白術二兩,草果仁一兩。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發時早飲。(《本草匯言》)

治胃氣虛,風熱,不能食:薑汁半雞子殼,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食療本草》)

………

薑糖:

姜糖,系鳳凰傳統特產,據傳起源於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雖不能在史志書上查找,但制糖藝人們一代代身傳口諭至今。

薑糖是用生薑提煉薑汁和紅糖混合製成的。傳統薑糖的做法:把白糖熬成糖稀,加入切碎的薑末再煮一段時間,把糖稀倒在石板上等待冷卻。當糖稀已經凝固成半流質半固體的時候,就把一大團糖稀放在個大鐵鉤上,等姜糖完全變硬,再也拉不動的時候,重新放在石板上,用剪刀剪成小塊狀即大功告成。

生薑使用安全:

引用華璞大夫的話:“生薑只要沒發黴、腐爛或農藥、激素過量,或硫磺保鮮的,一次食用量沒超過三兩(150克),就放心大膽吃。”

如何識別各類問題薑

識別毒薑首先要做到一聞,二嘗,三看,四放。

一聞:主要是檢查薑的表面有沒有異味或硫磺味,“毒生薑”有一股很濃的硫磺味,掰開品嘗會發現薑味不濃或味道改變。

二嘗:撕下一點,嘗一下,新鮮的薑會有獨特的味道,薑味不濃或味道改變的要慎買;

三看:正常生薑外表粗糙,較幹,顏色發暗;“毒薑”外表光滑,像打了蠟一樣,非常水嫩,呈淺黃色。“毒姜”的姜皮相對正常生薑更容易剝落,掰開後,內外顏色差別較大。

四放:一般的生薑保質期比較久,而“毒生薑”暴露在空氣中後,過幾天就會變質發黴。

關於“秋不吃薑,夜不吃薑”說

華璞和常學禮大夫都一致認為,那個所謂的禁忌經過實踐檢驗,是沒有道理的。薑可以放心大膽地吃,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早、中、晚,無論男、女、老、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