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舌尖上的歷史:揭秘湘菜之首東安雞

“東安雞”是一道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美味佳餚, 被列為國宴菜譜之一、八大湘菜之首。 東安雞的發源地就在今天的湖南省東安縣, 它始於西晉, 至今已有1000 多年歷史。

縣太爺請客, “醋雞”面世

西晉惠帝永熙元年(290 年)于應水(今東安縣蘆洪江)之濱設立縣治, 叫應陽縣。 縣衙掛牌時, 舉行了隆重的慶典儀式, 各鄉戶老都前來道賀。 縣令召來當地名廚掌勺, 宴請賓客。 按當時風俗, 正規宴會上第五道菜是雞肉, 俗稱“雞開口”。 雞肉一入口, 賓客們感覺酸酸的辣辣的, 胃口大開, 完全不是往日的味道, 人人讚不絕口。 散席後,

縣令把廚師叫去, 問他如何做出這樣一道菜。 廚師連忙跪地求饒:“大人恕罪!我不是故意的, 我在烹飪時誤把陳醋當料酒放了。 為了除醋味, 我又多放了些生薑和花椒。 實是無奈之舉。 ”縣令哈哈大笑:“大家都誇這道菜別有風味, 我要嘉獎你!”廚師操作上的失誤, 誕生了一道名菜。 此後, 民間爭先效仿。 因為醋使這道菜起了關鍵作用, 為了區別其它雞的烹調方式, 當地人便叫它“醋雞”。

席寶田設宴, “宮保雞”揚名

清朝末年, 湘軍將領席保田(東安縣蘆洪市鎮伍家橋人)因鎮壓太平天國和貴州苗族起義有功, 清廷封他為光祿大夫, 授予“太子少保”稱號, 賜黃馬褂, 領一品頂戴。 自席保田被授“太子少保”稱號後, 官場同僚稱席保田為席宮保。

席保田晚年引病故裡。 修養期間, 席保田在膳食上特別喜歡吃本地“醋雞”。 他家廚師為了增鮮增味, 在烹飪時另加了陳年乳豆腐汁, 使醋雞更加芳香味醇。 一次, 朝廷大臣曾國藩、左宗棠、劉坤一等到他家做客, 酒席上擺上了這道“醋雞”, 曾國藩等人吃了稱讚不已。 當客人問及菜名時, 席保田本想說“醋雞”, 可又覺得太俗, 不雅觀, 支支吾吾。 曾國藩見此情景, 插嘴說, 這是席宮保家的特產, 就叫“宮保雞”吧。 本是一句戲言, 可左宗棠、劉坤一卻隨即附和:名將家裡有名菜, 叫“宮保雞”, 好名稱!從此, 東安“醋雞”逐漸受到王公貴族們的青睞, 並被外鄉人稱之為“宮保雞”, “宮保雞”的名稱便廣為流傳。

唐生智待客, “東安雞”壓席

唐生智, 東安縣蘆洪市人, 曾任北伐軍前敵總指揮兼第八軍軍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湖南省副省長。 北伐勝利後, 唐生智在南京曲圓酒樓設宴慶賀。 他的私人廚師是東安縣蘆洪市人, 會做地道的“宮保雞”。 酒席中擺出了一道客人們從沒吃過的“宮保雞”, 賓客吃過之後, 都覺這道菜色澤鮮豔、味道醇厚、酸辣可口, 免不了問及菜名, 唐生智正要開口, 旁邊的顧伯敘(唐生智的高參)說:“家鄉風味家鄉菜。 ”唐生智馬上說:“這是家鄉的特產, 叫‘東安雞’。 ”

唐生智外交廣, 家中客人多, 待客常以“東安雞”做壓席菜。 郭沫若的《洪波曲》也記載:抗日戰爭時期, 唐生智在長沙水陸洲的公館裡設宴招待了他, 其中東安雞的味道特別鮮美。 “東安雞”再次聲名遠播。

1972 年2 月, 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

毛澤東宴請尼克森, 用自己的家鄉菜——湘菜招待他, 其中就有“東安雞”, 尼克森對東安雞讚不絕口。 回國後, 還大加讚賞“東安雞”味道絕佳。 “東安雞”很快傳入南洋、北美、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從此, “東安雞”被列入國宴菜肴, 位列八大湘菜之首。

東安雞能夠傳承近2000年, 自有它的獨特魅力。 首先是因為它的味道鮮美獨特, 色澤鮮豔、香氣四溢、肉質鮮嫩、酸辣可口、肥而不膩、食多不厭, 色、香、味俱全。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東安雞”不像其他一些佳餚料多、烹調過程複雜, 東安雞的用料和烹調都很簡單, 越是簡單的東西越便於普及, 東安縣的大小酒店、家家戶戶都會做“東安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